蔺宝钢,杜 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文化先行的理念逐渐引发沿线各国的共鸣。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鉴,各项文化活动激增的同时跨文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前说:“‘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明确指出“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是全国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在“一带一路”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必须依托的重要人文交流基地。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基地建设,陕西开展了诸多跨国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效果显著、影响持续放大。此类活动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跨文化人才,策展人作为跨文化活动中美术展览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对于各项跨文化交流美术展览活动的学术性、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是跨文化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策展人专业诞生于西方,陕西地区策展人培养输送的体系尚待完善,因此策展人的众多问题在此类活动中显现。那么,目前陕西地区策展人存在什么样的现状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陕西地区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是目前陕西在面对“一带一路”新要求下需要探索的人才问题之一。
1.策展人的概念
策展人作为艺术管理人员中的一类,其概念是由西方博物馆体系中的“curator”翻译而来,可译为“展览策划人”( 或“策划展览的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
2.我国策展人的概念产生
部分学者认为策展人这个词语在我国的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籍华人策展人陆蓉之翻译后首先在台湾、香港使用。在此之前,我国学者通常将这个词语翻译为“馆长”,但在西方博物馆体系中馆长的对应单词应为“director”。随着大量西方现代哲学与思想的出现,新的青年艺术家对旧有的艺术样式和创作方法提出质疑,具体体现在1979年和1980年的两届“星星美展”上,自此而后我国部分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评论家逐渐走向了“策展人”这一身份[1]。因此,早期的我国策展人大部分可以称为“转型策展人”。20世纪90年代引入策展人的概念,在国内艺术界几经概念、认识上的变更与深化,使展览策划逐步呈现“专业化”,增强了美术馆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1996年前后,策展人的概念被具体确立,从此策展人的产生及其概念由最初的学术讨论最终落实到实践操作,策展人或独立策展人逐渐开始出现于各个展讯和媒体中,这也成为了之后中国策展人的基本定式[2]。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地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带一路”对陕西提出了建设“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新要求,一直以来陕西是我国的文化大省,蕴藏着周秦汉唐等历代十三朝的文化底蕴,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艺术跨文化交流到世界,使这些优秀文化“走出去”也是陕西建立人文交流基地的一个重点。陕西省近年来除了大力建设艺术文化场馆,还开展了大量的国际跨文化项目。其中尤为瞩目的是以“丝路”为主题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其是继上海国际艺术节后的第二个国家级艺术节,艺术节自2013年开始策划,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6届。这类国际文化艺术节的建立与举办,是陕西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重要人文交流基地的积极实践。在这些实践过程中,美术展览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展示方式需要大量的专业策展人,同时在《十三五陕西人才规划》关于统筹推进我省各类人才队伍发展中,也将推进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列为第一项,因此,策展人的培养与输出是陕西省近年来人才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4],也是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陕西文化,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互鉴的关键环节。输送培养优质的策展人需分析目前策展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此笔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丝路国际艺术策展培训”参培学员中抽取了30位包含授课老师及参训学员的陕西地区从业策展人,进行结构式访谈调查,可反映出目前陕西策展人一定的教育背景及专业的构成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与文献分析总结出陕西区域策展人的现状及问题如下。
1.策展人数量供不应求
近年来我国按照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总体目标,文化和旅游部在领导全国文化发展事业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美术馆的建设,在推进美术馆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大量的美术场馆[5]。其中数量激增的美术馆对于美术类专业管理策划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相关人才培养缺失之间的“供不应求”问题,是各大美术馆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策展人现阶段根据自身性质可以分为机构常设策展人及独立策展人。机构常设策展人通常就职于某艺术机构,如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画廊等,所策划的展览大部分也是与机构相关的展览。而独立策展人则体现出“独立性”,是指具有一定专业学术背景,能根据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来策划组织艺术展览,并且其身份不隶属于任何博物馆、美术馆或其他展览组织机构的专业人士,仅与各个机构服务合作策划各类展览。从机构常设策展人统计数据来看,2012年全国文化系统所属的国有美术馆共有265家,全国从业人员2 725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 497人,具高级职称的399人,平均每馆不到2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8年末,全国美术馆有528个,比2017年增加29个,从业人员4 744人,增加168人。全年共举办展览7 021次,比上年增长3.9%,参观人次达3 721万人次,每馆平均专业人员仍不到10人[6]。由此可见,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中国美术馆事业发展迅速、进步显著,但美术馆专业人才配比依然不高。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美术馆逐渐国际化,有部分美术馆开始增设策展部,部分专业策展人员开始为美术馆服务,但由于人员的研究专业、数量等限制,使得美术馆与独立策展人合作越来越多,这些发展也体现出我国市场对于独立策展人的需求。
策展人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人才配比不足的情况,加之策展人本身就存在东西分布不均的情况,就Hi艺术2020年发布的《艺术机构从业者生存现状调查》,59.62%的艺术机构从业者在北京,其他35.7%分布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包含陕西省在内的其他地区仅占4.68%。另外,根据《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陕西省共有各级博物馆296家,陕西省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艺术产业、大型艺术活动逐渐发展,数量激增,这些发展急需专业的艺术管理复合型人才。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仅西安市相关机构对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保守计每年在2 000人左右,并以25%的速度逐年递增,扩大到陕西乃至周边地区,社会的需求量更大。根据陕西省2016年文化数据统计,2016年末全省共有国有美术馆4个,从业人员仅123人。全年共举办展览72次,参观人次25万人次。截至2019年末,陕西省民营美术馆数量持续增加,而从业人数依然数量不足,与全国趋势相同。在陕西省,策展人仍然属于较缺乏的专业人才。
2.策展人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策展专业教育在我国开展得较晚,目前我国的策展人多数并非专业科班出身,多为转型型策展人,这些策展人多数为艺术史论、纯艺术、新闻媒体、艺术经济等相关专业,其中真正接受策展相关专业教育后从业的策展人凤毛麟角。策展人专业的展览策划需要涉及多个维度的知识,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同时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等方面的内容[7],目前由于我国策展人专业教育的普遍缺失,导致这些策展人的自我跨界式发展,这样的发展缺乏体系,也使得我国策展人的水平高低不齐。此外,策展人教育同样存在东西地区差异,陕西地区开设策展人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少,策展人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更加明显。在“丝路国际艺术策展人”培训项目的调查中我们得出陕西目前从业策展人专业的主要集中在纯艺术专业及艺术相关专业,占比80%,拥有相关艺术管理专业背景的策展人仅仅只有3%,其他包括艺术批评、历史、中文等专业占比1%~2%不等,同时策展人学历普遍为研究生学历以上,占到了本次调查人数的80%以上,而博士率达到了33%。此外,此次所调查的陕西地区策展人拥有海外求学经历的人数占到了53%,其中获得海外教育学历的为13%,大多数策展人的海外教育经历为参与短期海外培训。通过调查可以得出陕西地区从业策展人员学历普遍偏高,超过半成拥有海外求学经历,但大多数并未接受艺术管理相关专业培养,与国外成体系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陕西地区目前关于策展人培养的模式与体系尚不完善。陕西从业策展人多数并非从艺术管理类相关专业科班毕业的专业人员,且在从业前所受教育虽大多数为美术相关专业,学历也逐渐提升,但在艺术管理、策划方面的专业培训较少。大多数策展人都是从业后进行再学习,这样的学习随机性大,体系化不明显,这也是造成陕西策展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
3.策展人跨文化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沿线涉及65个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制度、宗教、观念、风俗、语言。战略的实施与发展需要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整合,需要大量的跨文化交流人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陕西举办了大量的跨国文化活动,如丝路艺术节、陕西文化和旅游节等,此类活动数量激增的同时与之相伴的就是对高质量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策展人作为跨文化交流人才的一种,其专业特性就是跨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但在各项跨文化活动的落实过程中发现陕西地区策展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仍有待提高。以丝路策展培训所招募的30位陕西地区策展人师生为例,虽80%以上的学历达到研究生文化水平,但英语交流沟通能力达到学术沟通无障碍的仅 13%,且大部分策展人仅会英语一门外语,会英语兼其他外语的仅3%。当然,语言对于跨文化交流只是一个基础的沟通工具,陕西地区策展人除需提高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而外,还需提升其他方面的跨文化能力。学者陈国明在原有的跨文化能力建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较为整体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其中包括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性与跨文化有效性[8],这些相关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对陕西地区策展人跨国传播丝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4.策展人对本土文化的理解需加深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要使我国的优秀文化“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陕西美术策展人不仅需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理解各国文化艺术,更应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深入理解,对陕西本土文化有所研究。由于我国策展人诞生之初是受到大量的西方现代哲学与思想的影响,目前陕西地区策展人对于陕西的特色文化、风俗、艺术等理解的深入程度仍需加深,只有真正理解了本土文化,才能在各项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
就目前陕西省策展人现状来看,陕西地区策展人存在人才配比不足,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人员跨文化能力、本土文化理解力亟须加强等问题。
目前在“一带一路”需求背景下,通过陕西地区策展人现状分析,得出目前策展人在人才数量、人才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陕西作为文化强省、教育大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本省优势资源改善目前省内策展人的问题。
1.增设本省高校相关专业方向
陕西虽为教育大省、强省,但陕西高校目前没有开设策展人培养相关的专业,仅有较多的院校在艺术学院或管理学院开设艺术管理专业,但教学多以管理为主,对艺术市场的特殊性关注不够。根据对各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分析,大多高校的培养侧重各类场馆的运营管理。将美术类展览策划作为侧重的艺术管理专业极少,仅有西安美术学院在2018年依托美术史论系申请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成为对学校、科研部门、文博馆所、艺术馆、画廊、工艺美术企业、文化产业公司等相关行业和社会有关单位有用的专门人才”。陕西高校应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精神,补充开设相关专业,按需培养“一带一路”倡议所需相关人才。陕西各高校,除了西安美术学院外,其他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也可考虑根据“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在艺术学院增设相关的艺术管理专业。为学生增设展览策划方向或为其他艺术学专业学生增设展览策划课程选修课等,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了解到艺术策展这个专业方向,从而可以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多一个选择,以此改善从业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
2.开展跨文化、本土文化研究与教学,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化策展教育平台
由于策展专业教育在西方国家已经开设较长时间,我国高校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培育策展人的观念与方法,树立国际化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拥有国际化的视角、关注国际问题、提升国际交流能力等[9]。陕西各艺术类高校在设置策展人培养课程时可以参考西方教育经验,在课程中设置专业理论部分、专业技巧部分以及专业实践部分[10],并结合“一带一路”政策与我国及陕西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国外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设解读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课程以及本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的课程。同时,“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艺术类专业学生应加强以英语为主,其他小语种为辅的各类交流外语、专业外语课程的关注和学习。此外,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应建立相关国际化教育平台,为陕西策展人提供国际化学习资源及机会,以此改善陕西地区策展人的跨文化能力、本土文化理解力。
3.积极推进组建“一带一路”策展人培养研究机构
“一带一路”策展人短缺问题需要陕西省相关政府部门推进相关研究部门,对问题进行有效研究,才能可持续地对人才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提出相应对策。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陕西建立了一定数量的丝路大学联盟,丝路文化研究所、研究中心等,这些高校联盟、研究所、研究中心是共建智力丝绸之路、解决陕西丝路人才培养问题的重要平台。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建陕西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期成为陕西“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高校智库。同时,其他研究机构也结合自身优势专业建立相关“一带一路”专业研究中心,如,西北大学设立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设立了丝绸之路区域合作发展法律研究院等。陕西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各研究部门结合“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开设艺术策划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研究陕西地区策展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培养路径,助推陕西地区美术策展人发展及教育,从而完善陕西地区策展人教育体系,以此为陕西地区策展人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化的指导。
4.重视从业策展人的再培养
如上文所述,我国策展人的高校培养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从业策展人仍需要系统地培养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在应对这一问题上,相关部门需研究“一带一路”需求,建立完善相关专业建设,加强人才输送与培养。除此之外更应重视从业人员的短期培养。目前,全国多机构已开始开展此类培养,如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全国艺术策展人培训;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启动策展人培训,提出了打造“展览文化”的口号[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丝路国际艺术策展培训等。
2017年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办,DCKD德中艺术交流协会协办的“丝路国际艺术策展培训”是国家艺术基金获准的首个西部策展人培训项目。“丝路国际艺术策展培训”在全国范围内择优招收30名中、青年策展人予以培训,参与培训的人员均为已从业的各个美术馆、机构的相关策展人。 “丝路国际艺术策展培训”经过全国征集筛选,最终生源80%来自西部地区,陕西地区的策展人占到70%。培训期间主办方科学设置策展培训大纲及课程,聘请策展经验丰富的教师,整合中国及德国两地资源,进行两国培训授课,实行“理论授课+项目观摩+项目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使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际的项目观摩和自身的项目实践将所学知识巩固及升华。同时,培训项目以丝路文化为背景,聘请相关教师讲解丝路文化、丝路政策,使学员们可以在参与培训后更好地理解丝路文化与政策,从而为“一带一路”更好地做出专业贡献。培训效果受到了学员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受训学员完成培训课程后实施的国际性展览策划项目影响力广泛,项目实施期间媒体报道共计 23篇,海外媒体 6 篇,电视报道 2次。该培训项目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对于丝路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学员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此类跨国短期培训可快速改善目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学员跨文化能力、丝路文化理解能力等[12],成为解决陕西策展人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又一有力对策,建议大力推广。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策展人缺乏的问题在陕西等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逐渐凸显。人才输送对于陕西省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基地、传播丝路文化至关重要。面对“一带一路”的挑战,目前陕西地区策展人存在着数量供不应求、专业质量参差不齐、跨文化能力需要提升,需加深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等方面问题。研究得出陕西省可结合本省教育、文化优势资源增强高校相关专业方向的建设;相关高校开展跨文化、本土文化研究与教学;建设国际化策展教育平台;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推进组建“一带一路”策展人培养研究机构及相关机构重视从业人员再培养等对策改善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述对策使地区策展人的现状问题进行有效改善,使陕西更好地完成“一带一路”赋予的使命,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同时,由于我国策展人的培养到目前仍属于探索阶段,因此陕西应学习其他国家优秀的策展人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策展人教育的道路,使我国策展人的能力更全面,更专业,从而面对更多国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