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美 钟文翠 王朝武 张兴富 李琼仙 刘云梅 李滇华
(1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曲靖综合试验站/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曲靖 655000;2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会泽 654200;3 云南储泉种业有限公司,曲靖 655000)
靖玉1 号是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黄吉美研究员于2013 年以QJ12-11 为母本、QJ12-12 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单交种。2017-2019 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科企联合体热带亚热带组品种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科企联合体热带亚热带组品种生产试验。2020 年11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00465。适宜在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漳州以南地区、贵州省与广西接壤的低热河谷地带以及云南文山、红河、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等州市海拔800m 以下地区种植[1-2]。该品种在生产中表现广适、抗逆、抗病、高产,深受种粮农民欢迎。
1.1 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母本QJ12-11 是2007年用正大619 杂交种作母本与靖单13 号作父本杂交组配的QJ0711(S)作基础材料,经5 年9 代套袋自交选育而成,2012 年稳定成系,系谱QJ0711(S)-2-3-1-1-3-1-2-1,定名为QJ12-11。株型紧凑,幼苗叶鞘浅紫色,雄花颖壳浅绿色,花药浅绿色,花丝绿色,雄穗分枝3~5 个,主轴明显,叶片数15 片左右;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生育期103d,株高230cm,穗位高75cm,穗长16cm,秃尖长0.8cm,穗行数16 行,行粒数30 粒,千粒重340g。
父本QJ12-12 是2007 年用先玉696 杂交种作母本与路单8 号作父本杂交组配的QJ0712(S)作基础材料,采用系谱法5 年9 代连续套袋自交选育而成,2012 年稳定成系,系谱QJ0712(S)-3-2-1-2-2-3-1,定名为QJ12-12。株型紧凑,幼苗叶鞘浅紫色,雄花颖壳浅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雄穗分枝13~15 个,主轴明显,叶片数17 片左右;果穗锥型,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生育期105d,株高240cm,穗位高85cm,穗长14cm,无秃尖,穗行数16 行,行粒数33 粒,千粒重400g。
1.2 选育过程靖玉1 号于2013 年进行组配,于2014 年在曲靖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鉴定筛选试验,于2015 年、2016 年在云南省保山、曲靖、罗平、红河、文山、德宏、临沧、楚雄、师宗、景洪10 个试点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7-2019 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科企联合体热带亚热带组品种区域试验,2019 年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科企联合体热带亚热带组品种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热带亚热带玉米区各试验点田间表现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于2020 年11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1 农艺性状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9.66d,比对照正大619 早熟1.36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1.04cm,穗位高105.72cm,成株叶片数17 片。果穗筒型,穗长17.41cm,穗行数16~18行,穗粗5.3cm,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16g。
2.2 品质分析2019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靖玉1 号籽粒容重774g/L,粗蛋白含量9.03%,粗脂肪含量3.6%,粗淀粉含量74.1%,赖氨酸含量0.33%。
2.3 抗性鉴定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8年、2019年连续接种鉴定,靖玉1号感/中抗大斑病,中抗/感灰斑病,抗/中抗茎腐病,中抗/感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感纹枯病,感南方锈病。
3.1 多点比较试验2015 年、2016 年在云南省保山、曲靖、罗平、红河、文山、德宏、临沧、楚雄、师宗、景洪10 个试点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5 年每667m2平均产量838.5kg,90%试点较对照品种海禾2 号增产,平均增幅10.2%,表现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2016 年平均产量845.8kg,90%试点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平均增幅11.6%,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3.2 品种区域试验2017-2019 年参加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区域试验。2017 年区域试验靖玉1 号每667m2平均产量650.50kg,比对照正大619 产量均值增产14.5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7.50%,居参试品种第1 位;2019 年区域试验靖玉1 号平均产量574.52kg,比对照正大619 产量均值增产10.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6.47%,居参试品种第1 位。2 年每667m2平均产量612.51kg,比对照正大619 增产12.33%。
3.3 品种生产试验2019 年参加热带亚热带玉米组生产试验,靖玉1 号每667m2平均产量567.91kg,比对照正大619 产量均值增产11.6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0.00%,居参试品种第2 位。
3.4 生产示范2020 年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白沙坡村耗子山村民小组安排靖玉1 号示范种植13.93hm2,每667m2平均产量974.38kg,比曲靖市沾益区近3 年玉米平均产量(518.17kg)增产88.04%。在农户尹正平家地块,创造了每667m2产1015.9kg 的当地高产纪录。2020 年在云南省会泽县火红乡田湾村安排靖玉1 号示范种植70.2hm2,每667m2平均产量797.28kg,比对照西单8 号增产65.39%。靖玉1 号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表现都十分突出,其早熟、抗旱、耐瘠、抗穗粒腐病、活秆成熟、出籽率高,深受山区农民欢迎。
4.1 栽培技术要点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雨季来临时适时播种,一次性播种全苗。种植密度为4800~5000 株/667m2,采用单行单株或双行双株种植。及时间苗定苗,早施提苗肥。3~4 叶期及时间苗,防止苗挤苗;5~6 叶时定苗,拔除病苗、杂苗和弱苗,留壮苗;定苗时结合中耕松土每667m2施尿素10~15kg 作苗肥。重施攻苞肥。有10~11 片叶展开时每667m2施尿素25~30kg,施肥后中耕培土。田间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时选用甲维盐在太阳落山后全株喷雾,并注意喷淋心叶防治。适时采收,及时晾晒。
4.2 制种技术要点制种地集中连片,必须光照充足、排灌方便,春播制种。安全隔离:制种区域周围要求上风500m,下风300m 内不得种植其他品种玉米。父本分期播种,第1 期播50%,父母本同期播种,第2 期播50%,在母本播种后5d 播种,确保花期相遇。田间严格除杂,母本及时去雄。适时收获,及时晾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