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探析
——以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为例

2021-11-29 02:27徐茵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产教导向艺术设计

徐茵(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问题的提出1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下的智能化社会,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新变化使得设计学科不仅面对传统产业的线性升级,更是要积极应对新兴产业的颠覆性变革。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在新背景下必定要发生质的变化,用以适应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为解决产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缺位问题以及高等教育以“需求为导向”生产新知识的新诉求,“产教融合”成为实现教育与产业发展一体化互动关系的高等教育机制变革的有效举措。目前,大量的研究已经将为什么要提倡高等教育的“产教融合”的决策意义以及如何构建内外部环境与之匹配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但是如何将产教融合的机制策略很好地运用到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如研究方向无聚焦、创新团队无实战课题、合作成效无成果转化、反哺教学效果无显著变化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建立一个有着特定语境的全新育人场域,以及如何有效执行这个创新型的价值链,成为切实推进改革进程的首要解决问题。

■ 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整体建构

哲学家奥尔夫冈·韦尔士指出,从广义角度理解,20世纪是艺术的世纪,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设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设计开启发展新道路。[1]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设计学科需在新方向、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强调一种成果导向的技术与艺术的创新型融合;加强对产业前沿信息的即时性跟踪和战略性思考,满足数字化时代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需求,形成既有行业特色的、又有实践创新性的学科范式。

产教融合成立的先决条件是形成教育系统、产业系统的有效互动,围绕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实现创新、融通和共享。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携手共建的行为模式,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以联合培养优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整合优势资源,以项目合作、技术开发为合作途径实现育人机制的整体建构。高校应在整合各方面生产要素、对接产业和市场、共建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产教融合、多元主体下的实践模式;不囿于方法论的桎梏,找寻高效与产业之间的共赢点,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方向,实现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 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沉浸实施

产教融合提供了符合学习社会性的特定的场域。学习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沉浸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资源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模仿和交流实现学习目标。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形成一个教育实施的新场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满足学习社会性的“特定情景”。艺术设计教育的成果特性、创新特性决定了必须积极回应社会需求与关切,培养有理想、创新型、知识广博、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设计人才。

在新场域中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成果导向教育(OBE)提供精准施策的教育途径。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实施过程在具体社会环境和产业情境中开展,为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动机和高涨的情绪,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获得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最终实现。“互动式”的激发创造力的成果导向教育情境中,行业标准的设计知识、定位精准的设计对象、实战高效的设计任务、真实沉浸的设计场景、实时互动的设计过程、即时有效的设计评价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学习。

■ 产教融合背景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

应用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在社会需求导向的“外因”以及教育教学成果导向的“内因”的共同作用下亟待寻求恰当的人才培养途径。下面在产教融合特定社会文化的互动中深度解读OBE理论,围绕如何提高成果效能的中心问题寻求恰当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一)需求导向的专业体系

艺术设计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紧扣地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人才输出、合作开发、资源共享等问题导向形成结构精准的专业体系。一是依托社会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保证学校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以行业品牌与重点专业强强联手为切入点,依托优势专业形成辐射效应。二是把握产业技术变革的趋势与需求,整合优势资源,以项目合作、技术开发为合作途径,实现产业、教育内部及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三是在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各个环节中将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作为内生要素嵌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2]

(二)资源共享的施教体系

教育与产业资源整合形成开放共享、联动发展的协同育人体系,资源共享的施教体系为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多维度的教育场景。便于将设施共享、场地共享、成果共享的高校产教融合教育价值链在互动合作中形成教育合力,成果导向培养创新人才;立足产业发展,对接行业协会、冠名明星企业、建设对口度高的校外实践基地、建立高水平校企合作实验室、成立产业学院,实现各类平台集聚的态势;一个专业根据产业发展内涵和趋势细分几个教学研究团队,每个专业核心课程群基本实行校内外双导师授课,形成一定规模校外兼职导师群,根据职能分成产业教授、兼职教师、企业导师。如此,共享价值链的形成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全方位、有效能的产教融合。

(三)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提供可聚焦的学习目标和成果,围绕人才核心竞争力结合专业方向形成明确目标导向的课程体系。艺术设计人才零距离切入企业生产运营的主要环节,依托文化艺术底蕴和跨学科背景的优势以及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整合创意产业资源、引领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专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四类层级中,以产教融合为依托进行分类明确、目标导向精准的课程体系设计。实现校内外导师合作教学,从企业发展愿景到实战项目分层次进课堂,对专业核心课程实行产教融合型课程改革,一步步夯实合作基础。

(四)高阶性的能力体系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因能力差异造成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人才能力体系缺乏有效引导和指标指向,最终的成果检验也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形成适应性强的能力体系,有效促进各层次人才的共同进步。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形成多层次校企合作、多类型项目合作的育人态势,所提供的学习情境具备有用性、真实性、挑战性、社会性、互动性这五个激发主动学习的基本要素。同时,通过设定可期待的学习高阶任务,设计有明确客户需求和价值导向的课题,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执行标准,鼓励学生为实现高阶任务进行深度学习。再针对高阶性能力体系的实行,将理论知识体系和企业案例及研发课题进行能力等级设定,同时配合评价标准设计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合适的设计教育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五)项目制的任务体系

成果导向教学体系中,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体系、适用于实际变化的能力、内化与心灵的情感历程等多维度的立体成果。产教融合的“项目制”任务体系提供了成果实现的现实情境,以项目为导向,将完整的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引入课堂,将项目最终的运行标准设置为顶峰成果,按照反向设计的原则进行任务设计,并且分阶段成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达成熟悉完整的项目设计过程、学会甲乙方思维思考设计实现、精熟专业技能等学习成效。“项目制”任务体系可以贯通所有的年级的课程,按次序开设,随着年级的递升而逐渐增加难度。从视觉体验的基本表现到项目方案的统筹设计开发,项目制里面要细分不同难易程度以及不同价值体现度的课题,辐射各个年级的学生。

(六)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

产教融合项目要求完成评价标准多样的学习成果,提供价值导向的评价体系。“成果”是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最大能力,不是先前学习结果的累计或平均,是学生完成所有学习过程后获得的最终成果,呈现一个循序渐进的教与学的过程。设计类课程的成果正是符合这一特性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是一个经由素养和技能累积到一定阶段后会升华的状态。学习成果的趋近性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性也决定了个性化的弹性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挑战的有效评价机制,阶段性的成果反馈促动课程教学的实时改进。

■ 结语

产教融合语境下,培养有思想、有行业规范、有艺术高度的创新人才是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目标。全价值链的产教融合提供社会和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场域,目标导向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成果”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真实的施教情境和精准的实施策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猜你喜欢
产教导向艺术设计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