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发布平台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受众的需求也更趋多样化。基层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得到的信息资源较少,影响力偏弱,受众面相对狭窄,若想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更需要不断创新,促进自身独特风格的形成。
所谓融媒体时代,是独特的社会新形态,多种个性化的媒介进行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依托融媒体时代背景,人人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表达与评论,经适宜的媒体平台对信息进行传播,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出现了转变。大众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使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体上,这种冲击和影响也使得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下降。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挑战往往也伴随着机遇,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仍然有话语权,仍然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就必须创新,这种创新要符合时代背景,满足受众需求。
现阶段,新媒体向各领域融入程度加深,许多在传统媒体活跃的受众,受时代影响也渐渐向新媒体领域倾斜。在传统媒体领域,广播电视是重要的代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在跨入新媒体时代后,其所处的地位也被严重冲击。因此,创新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实践表明,在一些重大新闻现场的直播活动中,播音员主持人深入一线进行同步直播报道、现场解说,这种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很容易吸引观众的关注,节目的可看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因此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更容易让受众喜欢和接受。
传统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基本有着相对稳定的风格,而在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平台发生改变,为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节目会依据自身内容,选择合适的主持人,确定主持人风格,以定位节目自身的风格。在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对广播电视节目类型有深入的了解,知晓节目性质,并掌握节目播出要求。比如主持的是新闻热点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的能力,合理把握现场气氛和节奏,端庄稳重的同时也不失幽默诙谐,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更贴近受众;又如电视屏幕中的跨界主持人,他们当中有演员也有大学教授,以其自带流量的优势跻身主持人行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也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电视主持。主持人要用声音来发挥传播信息的作用,所以其对声音、神态、情感掌控的方式,对节目质量和风格有绝对影响。
播音主持从业者,需重视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则需要高质量的节目,而节目多通过主持人的语言进行表达,进而与受众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为实现此目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具备超强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此与受众建立更为专业、流畅的沟通交流,并可对受众感兴趣的关心的生活、情感问题等予以解答,若在此过程中,拥有独特、个性化且多元性的主持风格,既可提高受众的喜爱程度,更有利于节目内容及信息的广泛传播。
所谓播音主持风格,就是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在长期持续的工作中,所形成的极具个体特征的风格。当下,对播音主持的风格而言,需与融媒体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如,可通过文本对风格进行创新。文本,是主持人依据不同的对象、语境,对播报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的文稿。如今,在融媒体背景下,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需对文本进行持续创新,使受众形成独特的记忆点。如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的“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的说法,幽默风趣,这种文本创新有温度有新意,也赢得了受众的喜爱。
主持人可以采取创新手段,让自己播报的内容更通俗易懂,满足公众需要。在主持期间,可将生活元素融入节目中,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形成亲民风格。这种亲民的主持风格,观众的接受程度较高,也有助于节目的长远发展。通过不断丰富主持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使人们可以更快速精准地掌握热点新闻,更方便地收看收听节目,使信息传播更具广泛性和便捷性。
播音主持创作是一项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在实践中,播音员主持人在获取稿件后需熟读、加工内容,使其与自己的风格更为契合。那么加工文稿,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是对表达形式的又一次创新和对内容的又一次重组,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理解能力、创作能力是促进播音主持风格形成的基础。播音主持人需重视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背景下,对播音主持风格进行不断创新,是媒体行业改革的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挑战变成机遇,不断探索新的主持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标签,转型升级为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