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有效整合主流媒体,进一步实现了媒介融合和信息共享。作为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内容为王”原则,整合和优化新闻记者采访资源,进一步构建融媒体工作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新闻质量。
1.采访受阻。一方面,融媒体具有多维信息传播的特点,导致了新闻记者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加之一些被采访人对记者工作存在误解,对采访存在排斥心理,使得记者采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采访受阻也与记者工作态度有一定的原因,一些记者没有做好采访准备工作,对被采访者缺乏了解,在采访中没有正视自己的角色,导致被采访人拒绝配合记者工作。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闻行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媒体核心竞争力逐渐下降。
2.记者工作属性定位模糊。记者对工作属性缺乏正确认识也是阻碍采访工作顺利推进的一个因素。有些记者采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例如,直接从网络渠道选择素材进行剪辑,导致新闻存在虚假问题,造成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归根结底,这是记者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造成的。
3.新闻传播缺乏时效性。在传统新闻制作流程中,需要记者通过采访来收集、整合信息,接着由编辑进行后期剪辑、处理、传播,整个过程相对复杂,并且与融媒体相比,传统新闻传播具有滞后性,使广大受众更倾向于通过融媒体平台获取新闻。
在融媒体环境下,记者采访的内容往往是“老生常谈”,内容缺乏吸引力,无法激起受众的观看兴趣,导致新闻阅读率无法提高,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1.改变对融媒体的认知。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采访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记者不能正确理解融媒体的内涵,仍固守传统新闻采访模式。对此,记者应对自身工作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创新的必要性,积极学习新技术的应用方法,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在技能学习方面,要积极学习融媒体平台的应用,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提高新闻采访效率。新闻记者角色、身份愈加多元化,但其仍应以记者职业属性为基准,对融媒体环境中记者职业准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找准发展方向。在融媒体环境背景下,新闻记者必须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紧跟行业发展潮流,深入挖掘新闻素材,优化工作模式,丰富新闻内容。
2.明确受众多元的需求。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信息收集渠道变得更加多样,新闻传播效率受到了影响。因此,要提高新闻采访质量,记者必须优化新闻采访模式,更加注重受众的观看需求和情感需求。一方面,记者应明确自身角色,消除负面心理情绪,更加积极地进行采访工作,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新闻质量。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应在网络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拓宽新闻获取渠道,使受众乐于提供新闻线索,同时根据受众评价优化采访方式和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新闻的知晓率。
3.改变采访工作模式。记者的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精力,且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在采访工作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在融媒体环境下,记者应合理利用融媒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信息,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提高新闻信息收集的效率。要实现新闻采访模式的创新,新闻记者要丰富采访技巧。首先,记者应该明确新闻主题,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受众。其次,把握采访节奏,避免被采访对象带入误区。同时,记者要注意避免直接提问隐私问题,防止采访对象出现抵触心理,并做好采访记录、后期整理工作。最后,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开展全面调查,还原新闻真相。此外,记者应发挥融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平台多渠道挖掘新闻素材,但要过滤不良信息。
4.充分挖掘新闻背景资料。为了创新新闻采访模式,做好深度报道,新闻记者应该在提炼新闻主题的基础上,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明确新闻中的人物、事件逻辑关系,主次分明,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样,记者应认清融媒体发展现状和趋势,注重消除新闻采访过程中的烦琐弊端,突出新闻重点,深化主题,加强互动交流,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在新闻背景信息和数据的支持下制定采访大纲,梳理新闻事件,优化采访流程,从而提高采访效率。同时,记者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应保持敏锐的辨别力,从海量信息中整合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积极挖掘新闻线索,进而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此外,记者应把握舆论导向,发布权威的新闻信息,正确引导价值观。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调节气氛,使采访对象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采访,并时刻关注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必须优化采访流程,明确新闻记者的职业属性,制定有效的采访策略,创新新闻采访方式,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从而有目的地提高新闻采访质量,促进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