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精准就业指导实践——以个案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实践为例

2021-11-29 00:34张承祖张乃夫段修磊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岗位

张承祖,张乃夫,段修磊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215009)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表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尤其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相对稳定,毕业生求职需求和岗位供给不平衡,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毕业生对岗位薪资待遇期望值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毕业生就业一向是毕业期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当年毕业生正常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原本紧张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个案大学就业指导部门需要多措并举,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一、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困难分析

需求分析是“通过内省(自我观察法)、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1],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实施和改进下一步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2]。为了解毕业生就业需求,提供精准就业指导和服务,个案大学就业指导中心2019年11月初对2020届16个学院的毕业班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按5%的比例等间距收回28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49份,女生138份;硕士生28份,本科生259份。

(一)毕业生就业自我认知

就毕业生就业行业意向而言,问卷调查发现,大约29%的毕业生青睐去机关事业单位或教育部门工作,他们主要来自商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外国语学院;24%左右的毕业生倾向去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工作,他们主要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及土木工程学院;23%左右的毕业生乐于去科研设计单位工作,他们主要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行业意向明确,这些行业大都是个案大学多年来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优势就业行业,只有大约7%的毕业生选择去其他行业工作或者自主创业。

虽然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心态积极,但要顺利就业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突出表现在自身条件不够和岗位条件不对称两个方面。在自身条件方面,问卷调查发现,“自身能力不足、缺少实习实践经验”是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原因。在岗位条件方面,“待遇未达到期望值”“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干什么”以及“缺乏社会关系,不知道找谁商量和帮助”等是影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原因。

(二)毕业生就业自我准备及努力

自我准备及努力是关系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的关键。问卷调查发现,“向老师和师兄姐妹咨询请教”“收集阅读网上有关政策和经验文章”“参加过求职就业方面的讲座”以及“上过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是毕业生为就业付出的主要努力。准备和投递简历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环节,与顺利就业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在收回问卷调查表的287名毕业生中,只有166(57.84%)名毕业生已准备好了简历,121(42.16%)名毕业生仍在观望。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文学院等6个学院均有超过57%的毕业生准备好了简历,而这些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处在全校的第1、2、3、6、7、8名。在已准备好简历的166名毕业生中,只有116(40.41%)名毕业生已投寄简历,且大多数人(94人)只投寄了1-5份。

问卷调查可知,虽然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意向明确,就业心态总体积极乐观,但由于对自身能力和岗位需求的判断和认知不足,导致主动努力不够、积极准备不充分,出现一定的就业迷茫和困难。

二、就业指导实践举措

针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困难,面对突发疫情对毕业生顺利就业带来的冲击,个案大学就业指导部门以问题为导向,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各相关部门协同合力,系统规划、科学设计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催化毕业生就业意识,强化就业实践和履历准备环节,发展毕业生就业行为。

(一)精细设计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催化毕业生就业意识

精细设计就业指导系列活动能有效帮助毕业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了解人才市场竞争态势,提前感受求职压力,调整就业期望和岗位选择,催生他们积极的就业意识。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积极探索线上办公“云”模式——开展就业“云”招聘双选会,为毕业生提供“云”服务,实现就业“云”签约,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学校坚持“市场拓展不停滞、网上招聘不停歇”的要求,主动对接政府人社部门,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网上招聘会和空中宣讲会,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措并举开拓就业渠道,拓展就业市场。

学校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上服务不打折”的要求,通过智慧就业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一封信”,更新发布就业指导老师联系方式,确保用人单位、就业指导老师、毕业生联系畅通。学校拓展智慧就业平台的利用维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及毕业生需求,精准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服务。

“苏科大就业”微信公众号以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指导服务、求职技能提升、就业网课学习为主要内容定期推送就业资讯,在精准提供就业岗位的前提下,提高毕业生求职技能与求职成功率。

学校就业辅导员通过主题“云”班会、线上信仰公开课、班级QQ、微信群、腾讯会议等线上形式开展就业指导,第一时间解决毕业生求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邀请往届毕业生为应届毕业生分享求职经验,邀请企业面试人员指导学生开展网络视频面试,合力推进线上就业指导与服务。

为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加强个性服务,学校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构建网格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实现特定时期就业指导服务的“不断线“。受疫情影响,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湖北籍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细化摸底,加大心理疏导和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宣传,通过问卷调查,细化就业摸底,实时跟踪用人单位及毕业生需求,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服务。通过教育部“24365”及各级各类就业服务平台,对接打通“空中宣讲——线上面试——在线签约”绿色通道,加强网上就业指导服务,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

(二)强化就业实践和履历准备环节,发展毕业生就业行为

强化就业实践和履历准备环节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帮助毕业生解决缺少实习实践经验、缺乏科学而明确的职业规划、就业意识淡薄、盲从从众心理等问题的根本途径[3]。因此,在就业实践计划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制订详细就业实践规划和可操作与观察的个性化实施方案;在就业实践过程上,实行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根据奖罚分明的考勤和考核措施,实施就业实践过程的指导、监督、管理和考核;在就业实践评价上,采取严格的学分制考核,考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就业实践过程、考核解决实践问题、发展就业能力的就业实践效果。

履历准备是积极就业心态的外在表现,对成功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毕业生履历准备时的推拉现象,就业指导和服务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培训,帮助毕业生解决履历撰写中的问题和困难。相关研究发现,招聘中的履历造假达到职场失信的五成以上[4],针对这一情况,履历撰写首先应遵循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即履历所反映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决不能为利益驱动而“无中生有”,从而造成个人信誉失信。其次应遵循艺术性和个性化原则,即在尊重基本规范和要求的前提下,履历的格式处理应体现艺术性和个性化风格,避免千篇一律。再次应遵循逻辑性和正确性原则,履历栏目内容的陈述体现潜在的逻辑性,语言文字的使用与表达正确无误,努力达到“信”“达”“雅”的效果。

三、精准就业指导实践效果

个案大学疫情期间的精准就业指导实践和措施对毕业生提升就业意识、发展就业行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20年3月,个案大学对2000届毕业生进行了第二次网络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5%学生,实际回收1 151份问卷,其中男生567人,占49.26%,女生584人,占50.74%,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意识明显提升,就业行为得到发展。

(一)毕业生就业意识提升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态度发生积极改变,就业意识不断提升。调查数据显示38.59%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就已确定就业方向,27.91%在大学三年级确定就业方向。11.94%在大学三年级之前就已确定就业方向,相比以往,学生更加关注自身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自我需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个人专业、兴趣等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开始积极主动关注了解国家就业政策的学生比例从25.44%上升到30.22%,求职更加理性和多元,不在只是选择某些热门的职业,能够进行自我分析,根据自身情况,理性调整就业预期,就业观和择业观得到改善。

疫情背景下,国家经济下滑,各行各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就业岗位尤其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较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竞争压力更大。第二次调查数据显示,通过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形势政策宣讲,学生就业心态发生转变,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求职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得到共识,“放宽条件,尽快上岗,视情况再做选择”的比例从15.53%提高到了19.87%,一些佛系随缘、懒就业、慢就业的学生比例减少,支持“慢就业“是浪费青春,辜负父母,应尽量避免的学生比例从9.76%上升到11.03%,学生逐步认识到就业竞争的加剧,意识到只有通过提升自我,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更加主动求职就业。学校通过网络招聘会、微信公众号等举措为学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积极联络企业协商实习事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所担心的岗位提供不足和就业实习受阻的困扰,使得毕业生就业意识和行为仍然较为积极。

(二)毕业生就业行为发展

第二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经过5个月的精准就业指导实践,学生求职的主动性明显加强,求职简历完成达到80.22%,相比第一次问卷调查提高了22.38%,简历零投递比例从59.58%下降到12.38%,学生求职过程中简历完成量及投递数量比例明显提高,而且随着简历投递数量的增加,学生获得面试的机会增加,成功就业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学生除主动确定求职目标,完成求职简历,提升就业意识外,更加主动关注求职渠道和求职信息,学生参与校园招聘的主动性提高,数据显示学生关注学校就业网站的比例从71.78%上升到78.87%,上升了7.09%。

通过精准就业指导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意识,毕业生逐步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开始主动作为,朝着自己的就业目标不断努力,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重视就业”的良好氛围,毕业生就业意识显著提高,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就业成功率不断提升,精准就业指导的实践效果逐渐显著。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反映,也是高校社会责任的真实体现。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落脚点。本研究以“需求分析”为视角,以问卷调查为手段,以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和实际困难为导向,系统规划、科学设计、精细组织、精准实施就业指导系列实践活动,在增强毕业生就业意识、强化就业准备环节、发展就业行为、提升就业效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精准开展就业指导,提升就业率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岗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