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普通乡村党组织建设路径——以河南安阳M村为例

2021-11-29 00:34陈昱充龚松柏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现代化村民

陈昱充,龚松柏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610000)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基础在乡村,难点在乡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国有69万多个行政村,乡村治理关乎国家发展安全和复兴大计。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和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一、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制度的吸纳力、整合力、执行力三种能力的系统集成。目前,虽然我国乡村治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距离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差距,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只有继续探索党和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乡村的新格局,严格遵循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方法,培养高质量的基层党组织队伍,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才能到2035年基本完成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1]。

(一)合理利用乡村资源

首先,整合利用自然资源。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深化农村改革的时代命题。因此,因地制宜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找准适合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尤为重要。其次,保护利用文化资源。对文化底蕴充分挖掘,保护本地区文化遗产,同时招商引资,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最后,发掘利用人力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开发、应用农村人力资本有重要价值。教育与引导有从事农业劳动意愿与能力的农民掌握农业技术与知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

(二)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有效发挥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是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因此,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还应完善乡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在满足村民传统公共服务之外,顺应农民对金融、法律、文化、环境等新型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实现硬件设施现代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三)自治、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

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党建引领是核心力,自治是源动力,法治是保障力,德治是软实力,三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由于乡村是熟人社会,法律法规之外还会受到文化习惯、人情、关系等因素影响,所以要通过法治保障自治,实现社会的稳定。另外,坚持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引导良好家风乡风建设,通过德治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使村民拥有更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有利于自治与法治更有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辅相成,实现基层治理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确保了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乡村党组织的角色定位

党中央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党组织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明确乡村党组织的角色定位,有助于提高乡村党组织的建设质量。

(一)是乡村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

乡村基层党组织应切实承担统筹集体经济发展方向、整合乡村资源的责任。

首先,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施策,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带动村民对经济作物品种进行升级换代,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次,挖掘特色文化基因,发展旅游产业,同时带动村里的民宿、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及旅游纪念品开发、销售。最后,对农村人力资源不断开发,进一步组织村民参加以现代农业适用技术和实用农业技术为主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是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实者和保障者

乡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打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梗阻的关键,不仅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扶,还应广泛收集民意,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使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开、公平、公正迈上新台阶。目前乡村的基础设施与整体环境在村党组织的带头整治下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国家为乡村公共服务不断增加财政支持,但这些公共服务能否真正落实,真正保障每一个农民享有其应有的公共服务的权益,有赖村级党组织的工作。

(三)是三治融合的整体规划者和引导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自治章程,村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2]。乡村基层党组织是三治融合的规划者,负责通过村“两委”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保障村民自治。其次,乡村党组织深入开展依法治村,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和教育活动,组织村民学法、引导村民用法、带动村民守法。最后,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提升德治素养。

三、从M村看普通乡村党组织的主要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普通乡村党组织建设的问题,2020年7月,笔者曾到河南省安阳县M村调研。调研中发现,当前中国普通乡村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M村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调研时了解到,安阳县安丰乡是河南省最北端的一个乡,位于豫冀两省安阳、涉县、磁县三县的交汇处,京广铁路、107国道、安峰公路过境,交通便捷。另外有西门豹治邺遗址、西门豹祠堂、曹操高陵,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全乡耕地面积4700 ha,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几年,为实现乡村振兴,安丰乡划定五个片区为主导,引导各村村级合作社共同参与,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农户的良好发展势头。M村是安丰乡北部的一个村庄,是典型的豫北平原农村,具有代表性。M村的党支部始建于1958年,现在全村共有3 500余人,其中中共党员有91人。近年来,M村强化党建引领,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同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改善村居环境,稳步推进乡村文明,并且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M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村庄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但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还任重道远,且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与诸多问题,乡村党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二)普通乡村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问题

M村是中国典型的普通乡村,其党组织建设的情况与一般普通乡村相似。通过对M村的分析,对照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乡村党组织的角色定位,可以发现,现在中国普通乡村的党组织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党员老龄化

首先,农村空巢化使基层党组织缺乏优秀的后备军,党组织缺乏吸纳力,减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M村91名党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数不超过10人,基层党组织整体素质偏低,许多普通乡村党组织都存在此类问题。其次,作为典型的华北地区普通乡村,M村正在经历农业化向现代化、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的重要过程,年轻力壮的农民选择外面的世界,优秀孩子考上大学后也不愿回到乡村,基层党组织缺乏人才储备与新鲜血液,基层干部大多数是在村中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党员,缺乏乡村治理的创新能力,学习先进技术比较困难。

2.党组织比较涣散

M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务工或是外出上学,村内人口流动性强,很大一部分党员长期在外打工,致使基层党支部存在着去向难掌握、党的活动很少参加等问题,党员外出期间也很少关心党支部的工作,组织生活缺少,党性修养退化,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与管理造成一定困难。党支部成员流动性强,对党组织生活重要性的认识缺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整合能力。

3.党组织管理本身存在严重的内卷化

“内卷化”是指当一种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它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身转变为新的形态,而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化[3]。内卷化既可以指一种文化,也可以指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成型后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M村村支书承担着发展经济、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各项事务,任务繁杂。内卷化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内部结构与制度难以创新,削弱了党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4.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未能紧跟形势的变化

第一,M村党组织工作形式一成不变,专业性拓展和增强平台嫁接沟通能力有待深化,工作社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第二,党组织工作手段老化,党务政务公开、自然灾害预警、应急管理、惠农资金发放等信息的发布不够及时,网络平台运用不够充分,治理模式欠缺数字化。

四、普通乡村党组织的完善路径

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有效促进乡村善治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乡村振兴为历史使命,打造乡村治理的“一线指挥部”,推动乡村治理跑出“加速度”。

(一)加快党组织的更新换代

提升治理能力,需要人才振兴,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年轻党员干部队伍,唯此才能引领村庄发展方向,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第一,培育本土人才。强化农村人才队伍挖掘,吸收他们入党,并根据其专业特长和自身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培养成行政管理型、致富带富型、科技服务型人才。第二,引进外来人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对有回村创业意愿人才进行回引、吸纳外来有志人才来村,针对村级事务和集体项目发展,征求建议和获取智力及资源支持。所以,要不断提升乡村党组织的吸纳力,把有能力的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不断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活力。

(二)加大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培训力度

坚持把加强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治理的关键。第一,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围绕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开展专门性培训,每月定期编发党员学习参考资料,召开专题会议培训。每月组织党员参加线上“云课堂”,精选优质课源,通过线上线下充分讨论,提高乡村党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外出务工党员党组织生活缺少的问题。第二,加强实践锻炼,要求党员坚持“点对点”联系,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所想、所盼等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现工作短板,立行立改,查漏补缺,切实帮助村民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难题,真正发挥好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广大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改革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考核机制

首先,建立严密、有效的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职责以及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让党员知晓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同时完善责任制,支部内做到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党组织的工作更有规范性,防止“内卷化”。其次,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考核评定。可以实行星级考核,制作版面,把每个党员的照片、联系方式、志愿服务承诺等内容,在村中进行公示。考核内容分为工作效率、村民满意度、工作机制建设等内容,每季度进行一次评定,确保评星定级结果得到村民认可、党员干部执行力得到提升。最后,通过改革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保证现代化治理成效。

(四)改变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第一,创新工作平台,创新党员组织生活形式,可以将网络运用于党员组织活动,做好线上管理和学习,动员广大党员同志学习新方法、认识新工具,发挥微党课的作用和优势。探索“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组织党员认领帮带岗、宣传岗等,分派责任户,发挥网格党小组服务点作用,通过“网络+网格”与村民实时联动,既推进党组织工作方式革新,又强化基层治理、保障村民自治。第二,杜绝故步自封,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党组织加快找准角色定位,与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队员、村民理事会等相互沟通,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有的农村组织资源,发挥各方力量的特长和协调配合作用,实现基层治理的善治。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现代化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