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汶怡 鲁丽萍
悬空寺位于山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来叫“玄空阁”,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且“悬”与“玄”同音,后改名为“悬空寺”。悬空寺建成于北魏后期,距今约1500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悬空寺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岌岌可危建筑。
公元398年,北魏道长寇谦之去世前留下遗训,希望能建一座空中寺院,让人们进入这座寺院就能将人世间的烦恼抛掉。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终于建成了奇特的悬空寺。
历史 回顾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悬空寺称得上是最奇妙的建筑。寺庙一般建在平地上,但悬空寺却是寺如其名,建在峭壁上,悬在半空中。这里山势陡峭,两边是如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而悬空寺就像是粘贴在悬崖上。1500多年来,悬空寺始终坚固地矗立在悬崖上,不倾不塌,这要归功于当初人们的精心选址和对建筑的精心设计。悬空寺坐落在半崖峭壁间,这里像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寺庙上面的崖壁能为其遮风挡雨,使它既不会因雨水浇淋而发生腐化,又能避免因风吹日晒而引起的木材风化。
匠心独具
悬空寺殿堂的分布也很有意思,沿着山势,在对称中又有变化,游人在廊栏栈道间行走,就像进入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很多人都以为,悬空寺是靠它下面的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殊不知,那些木柱中有的根本没有受力,真正支撑寺院的是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这些被加工成方形的横木飞梁用的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它们被深深插进坚硬的岩石里。木梁用桐油浸过,不怕白蚁咬,而且具有防腐作用。
天下巨观
诗仙李白游览悬空寺时,在岩壁上写下“壮观”两个大字后,仍觉得无法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字上加了一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此地时,赞其为“天下巨观”。
奇妙的建筑
悬空寺位于险峻处,建筑奇妙,结构精巧,堪称世界一绝。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國宝,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对悬空寺赞不绝口:“中国的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融合为一体,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让人“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和文明历史。悬空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历朝历代都对悬空寺有过重修,但是都没有改变原来的结构。只是始建时悬空寺最高处的三教殿离谷底距离达90米,因为历年河床淤积,这个距离一度缩减至58米。2007年,国家对悬空寺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完成河床清淤,恢复了寺距谷底80米的最初距离。
前面说过,悬空寺表面上支撑建筑物的是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那十几根木柱的每个落脚点都经过了精心计算,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则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还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支撑作用—如果上面空无一物,它就无从借力了。
方寸 之间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的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隔空相望,悬挂在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殿相连,高低错落。建造者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的各部分建筑,设计非常精巧。比如寺中最大的建筑物三官殿,殿前面是木质的房子,后面则在岩壁上挖了很多石窟,使殿堂变得非常开阔。悬空寺的其他殿堂大都小巧玲珑,进深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应缩小。
悬空寺重量达数十吨,却仅靠着十几根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立柱支撑在20层楼高的山壁上1500多年,在发生大地震时也能岿然不动,这得益于它的纯木结构(榫卯结构),又叫弹性结构。榫卯结构异常牢固又具有弹性,地震来了它能减缓震感,从而成为保护悬空寺结构的中坚力量。榫卯结构起源于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至宋代愈趋成熟,是古代中国建筑和家具的主要结构方式。
长线桥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长线桥将佛庙、楼宇等景观结合在一起,具有奇幻、奇险、奇巧的特点。
北楼高3层,长约7米,宽约4米,从下往上依次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最上层三教殿中,佛、儒、道三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共供于一殿。
南楼内高3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三官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