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
小号作为极具个性的西洋铜管乐器,要想实现民族化发展,一方面,需要创作者在创作中融入民族思想,展示中华文化精神,另一方面需要演奏者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提升小号演奏水平,增强作品艺术性。小号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并非易事,但创作者并未退缩,从未放弃对民族艺术的探索和追求,选择适当的创作题材,展现民族化创作风格,分析小号的属性与演奏技巧,促进中国小号音乐作品民族化,探索小号音乐创作民族化发展之路。相信未来,小号音乐创作者必然会摆脱民族文化限制,促进小号这一西洋铜管乐器的民族化发展。文章探究小号音乐创作民族化发展的需求,详细分析小号音乐创作应该如何民族化的具体表现,旨在为推动小号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提供助益。
一、小号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需求
(一)选择适当的创作题材
创作艺术作品需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题材是艺术作品的核心,作曲家要先选择题材,才能围绕题材创作小号音乐作品,实现民族化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在小号音乐创作初期,国内作曲家多将中国民间音乐改编为小号作品,如《中国小号作品集》中收錄了《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民歌。中国著名作曲家朱起东先生创作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小号音乐作品《喜相逢》,运用大量中国音乐元素,将中国民族文化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小号演奏家及作曲家许林潜心研究小号的演奏技巧,是中国小号演奏的第一人,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小号作品,如《花灯》《秧歌》等。
在小号作品的推动下,小号的推广范围越来越广,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小号音乐作品起初多是为军人演奏,后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越来越开放,对艺术愈加追求和认可,大众逐渐广泛接受这一乐器,享受小号演奏,从而体会音乐的深层次内涵,为小号作品的民族化增添了文化底蕴,给小号作品的创作增添了新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演奏者参与到小号作品创作行列中,创作出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号作品,比如《阿细跳月》等。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小号曲目并非专业作曲家创作而成,而是由演奏家或者音乐教育家创作而成。尽管他们都从事艺术行业,但演奏家或者音乐教育家创作出来的小号作品更适用于曲目演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缺乏严格的表现手法与形式要求,演奏形式相对传统和单一。
20世纪90年以后,小号音乐作品的创作步入高潮,各类音乐作品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小号乐器与其他乐器具有明显差别,此后,人们对小号的热衷度越来越低,更倾向于萨克斯、长笛等铜管乐器。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号音乐作品还需进一步推广,加深人民群众的认知,选择与人民群众生活、情感相关的创作题材,使小号作品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热爱。
(二)展现民族化创作风格
小号音乐作品的民族化创作风格是小号追求的方向,但是目前小号演奏的音乐作品难以升级民族化的作曲方式,所以作曲家在创作中要逐渐运用本土民族元素进行创作,使之具备多元化的民族风格,即每个国家的小号音乐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那么世界性的小号音乐作品才会更加丰富。每个国家因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均存在差异,所以各个国家的民族特色也并不相同。
中国本土金属类乐器主要为打击乐器,小号作为吹奏乐器,本土化发展并不深入,民族化发展比较困难。有人认为,小号与唢呐类似,笔者对此持反对态度,唢呐是民族乐器,音色比较个性化,民族性非常鲜明;而小号音色属于“美声式”,二者难以相提并论。在中国的小号音乐创作中,中华民族的审美需求与西方不完全相同。例如,许林的降B大调小号协奏曲《刘三姐》是作曲家在游历广西山水以后,被当地独有的喀斯特地貌所吸引,加之听到当地人讲的故事,根据故事创作了《刘三姐》小号音乐作品。该作品结合当地的民歌与山歌,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演奏时,曲调悠扬,聆听者如同亲身游历了桂林山水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小号音乐作品能否呈现民族化元素,与作曲家自身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只有作曲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小号音乐作品展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而展现民族化艺术风格,还需要演奏者掌握精湛的演奏技巧。演奏技巧也是展现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小号音乐创作民族化发展的策略
(一)分析小号的属性与演奏技巧
小号在铜管乐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小号适用于多种音乐演奏场所。小号音色比较特殊,且音域较宽,可以适应多种场合的独奏或者合奏,表演形式较为多样。小号自身构造比较特殊,演奏技巧非常独特。近年来,小号制造工艺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小号流派。小号在演奏中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合唱队员”,但其作为“主角”独立完成一场音乐会并不现实,所以,小号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联系。正因如此,小号独奏曲在中国艺术创作中并不繁盛,即使在演奏家陈锐编著的《中国小号作品集》中,也只收录了30余首小号演奏作品,相比其他乐器的作品数量较少。小号演奏要将情感作为基础,表达民族的不懈追求,以展现小号音乐作品迷人的风采。因此,小号音乐创作不仅需要创作者在创作时融入民族文化,而且需要演奏者充分掌握小号的属性,以灵活的演奏方式表现创作者用意。
(二)促进中国小号音乐作品的民族化
每种乐器都有其特色之处与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是艺术研究的基准。在小号音乐作品创作中,创作者应将民间音乐与演奏技巧相融合,创作符合中国人审美、情感价值的小号音乐作品,凸显小号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实现小号音乐作品的民族化、本土化。例如,徐林创作的《秧歌》运用许多小号演奏技巧,该曲目虽然不是经历过华丽包装的歌曲,但正因其朴实无华,加之适当的技巧应用,展现出中国西北地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中国作曲家偏向于从生活中寻找音乐创作灵感,小号音乐作品创作可以从民族音乐中寻找灵感,或是从本土资源中寻找灵感,迎合小号音乐作品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为创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推动中国小号音乐作品发展。
(三)探索小号音乐创作民族化发展之路
提升小号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需要创作者潜心创作,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传达作品的真情实感。如果演奏者没有掌握娴熟的技巧,那么小号演奏将难以展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小号进入中国不过百年的时间,小号的民族化发展必然面临一定困境。但中国创作者不畏困难,一直潜心研究如何提升小号音乐作品的创作水平,始终保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为实现小号音乐作品的民族化发展,高校还需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地对小号演奏者开展技能培训,革新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创作者可以将小号音乐作品平民化,增强音乐作品的推广力,让人们在听到小号时不会再将其划分为西洋乐,可扩大其流行范围。当下,人们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小号可以配合传统音乐进行演出,演奏出符合中华民族音乐审美需求和审美价值的曲目。
三、结语
小号音乐作品要想实现民族化发展,创作者需深入研究民族化小号音乐作品,深入探索当代人喜爱的作品形式,适当革新小号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经久不衰,正因其具备浓厚的文化内涵。小号作为外来乐器,中国创作者可以将其融入中华音乐体系中,将小号音乐演奏与其他乐器演奏形式相结合,凸显小号的演奏感染力,为推动小号音乐作品的民族化发展进程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年昊.小号艺术中民族化特征研究[J].艺术家,2021(5):110-111.
[2]李欢伟.当代小号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艺术研究,2021(2):82-83.
[3]刘昊.小号演奏艺术的民族化特性[J].参花(上),2019(12):125.
[4]曹晖.论中国小号作品创作发展民族化的历程及特征表现[J].戏剧之家,2019(23):46-47.
[5]谭博远.论现代小号艺术中的民族化特征[J].当代音乐,2018(8):109-1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