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中课程目标的理论思考

2021-11-28 01:56王庆江张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0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课程目标

王庆江 张琳

摘要:为改进课程目标的设立与达成评价,对课程目标及相关要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课程目标到指标点的统一支撑框架,论述课程目标从知识单元出发、按教学要求、面向指标点的归纳与抽象,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的合理性,最后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对上述分析进行说明。

关键词:工程教育;持续改进;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23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工程教育认证[1]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许多专业凭借“形似”通过了认证,“形似”指工程教育的“痕迹”,而由“形似”转“神似”需要基于达成评价的持续改进[2]。在认证专业里,课程因支撑某个(些)毕业要求指标点而存在,通过评估课程目标达成度判断课程支撑指标点的程度[3]。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失效或低效,课程改进就失去方向,指标点乃至毕业要求的达成度也会失去意义[4]。本文围绕课程目标,从内涵、设立、达成度计算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使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对持续改进能发挥充分效力。

1 课程目标支撑指标点的基本情形

一门课能支撑多个指标点,一个指标点需要多门课支撑,课程到指标点形成支撑矩阵,指标点达成度等于相关课程对该指标点支撑度的某种加和,“支撑度”即支撑作用的完成程度。课程i对指标点j的支撑度sij∈[0,1],支撑系数γij,则加权和计算指标点j的达成度Rj=∑i∈[1,n] γijsij,这里∑i∈[1,n] γij=1。

课程要培养指标点所述的能力,可设立一些教学目标,即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指标点的支撑有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四种基本情形,如图1。

对于课程k,αxi=1时课程对指标点i的支撑度ski等于课程目标x的达成度cx,即ski只依赖cx,如图1(a)。图1(b)中ski=αxicx+αyicy,即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加权和才是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度。图1(c)中αxi=αxj=1,ski=skj=cx。图1(d)中ski=αxicx+αyicy,skj=αxjcx+αyjcy。一般地,课程k对指标点i的支撑度ski=∑x∈T αxicx,T为课程目标集合,{αxi}被称为课程目标对指标点的支撑矩阵。

实践中,课程目标到指标点的各种基本映射都出现过。孙涵等[5]认为课程目标是对指标点的具体阐述,只有图1(a)的一一映射才能形成课程目标到指标点的有效支撑。魏维等[6]示例中既有一一映射,又有图1(b)的多对一映射。董洁等[7]示例中既有一一映射,又有图1(c)的一对多映射。吴家皋等[8]的课程达成评价表格中采用了图1(d)的多到多映射。

2 课程目标的设立

按能力分解一条毕业要求为若干指标点,却从不说把一个指标点分解为多门课,主要是因为同一门课不只培养一个指标点的某部分、某层次或某方面的能力,还可参与其他指标点的能力培养。不同指标点可共享同一门课,却不一定共享该课程培养的同一种能力,因为课程可设立多个教学目标,由这些教学目标的不同组合,形成对不同指标点的支撑。若课程k用n个教学目标支撑m个指标点,支撑系数矩阵α={αij},αij是第i课程目标支撑第j指标点的系数,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向量为ck=(ck1, ck2, ..., ckn),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度向量sk=(sk1, sk2, ..., skm),则sk=αTck。

毕业要求是能力表述,分解出的指标点也应是能力表述。课程内容分为若干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有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是从理解到应用的能力层级中的某一级。能力层级,了解→熟悉→表达→分析/研究→设计/开发→评价,是一个由“知”到“用”的能力提升过程。

课程目标到知识单元或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是整体到部分、抽象到具体、最终目标到递进层次(或许还有其他)的分解过程,故课程目标是整体、抽象、最终的,要从知识单元或知识点出发、按教学要求、面向指标点进行归纳和抽象。然后对该课程支撑的每一个指标点j,按作用大小确定支撑它的n个课程目标的系数向量αj=(α1j, α2 j, …, αnj),满足∑i∈[1,n] αij=1。

各课程目标在支撑它们的教学内容和分配学时上有区别。教学内容越多,分配學时越多,课程目标的达成难度越高。若用于课程目标i的总学时为qi,课程目标共n个,则qi/∑i∈[1,n]qi可作为课程目标i在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中的权重ri,而把∑i∈[1,n]rici称作课程目标的整体达成度。ri∝qi,即权重较高的课程目标需要较多的教学学时,这符合常理。

3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指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和形成教学改进意见。达成度计算依据作业、测验、实验、考试、结课论文、答辩等环节考核成绩,这里五级评分制得分被转为百分制得分,以实现多个环节考核成绩的加和。课程目标对指标点的支撑系数矩阵如表1,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如表2。

课程目标权重ri应与学时成正比,且∑i∈[1,5]ri=1。表2的背景是,课程目标1、2、3、4、5的教学内容分别得到32、16、16、8、8学时,这里同一教学内容可支持多个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权重越高,考核内容越多,考核分值也应越高。不同课程目标的考核环节往往有区别,例如实验适合考核通过实验开展研究的能力。各考核环节面向课程目标命题,考核得分按表2中考核分值在百分中的比例折算进来。

课程对指标点支撑度、课程目标达成度有相同的计算方法,都应该用支撑该指标点或课程目标的各环节考核得分(学生平均成绩)总和除以分配给该指标点或课程目标的分值总和,使课程总成绩与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成正比。

4 结语

课程目标对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可统一在多对多的框架里,通过支撑系数实现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任意复合映射。课程目标应从知识单元出发、按教学要求、面向指标点进行归纳、抽象,按学时比例确定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权重。课程目标达成度应按各环节考核得分总和计算,使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与课程总成绩成正比。以上见解有利于确保课程目标在持续改进中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 安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进工作质量提升的深度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23):38-40.

[2] 韩立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持续改进机制方法探索和实践[J]. 高教学刊, 2020(11):84-87.

[3] 张建树, 郭瑞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达成度的评价改革[J]. 高教论坛, 2016(6):72-74.

[4] 张晓青, 王君. 大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11):62-68.

[5] 孙涵,高航,黄元元,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目标与评价重构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20(2):105-108.

[6] 魏维,唐聃,方睿. 试论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 (6): 237-239.

[7] 董洁,李擎,彭开香,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 2019(4):121-125.

[8] 吴家皋,吴敏,周剑,等. 基于E-R图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20(11):151-15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课程目标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精益管理在国际物流服务企业的应用
开展等级医院评审促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