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姣 刘伊婷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建党精神”,并明确指出“建党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之源,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自毛泽东亲笔题下“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始,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空长廊依旧熠熠生辉,深入挖掘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七一”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建党精神”总结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细细挖掘雷锋精神的内涵,不难发现,雷锋精神正是对“建党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在其方方面面皆可提供生动体现,因而,用好新时代雷锋精神这一德育资源,有助于大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培养奉献和斗争精神,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
理想决定方向,真理源于实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党从成立之初就确定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用了一百年的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雷锋正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共产主义者。日记往往记录的是个人最真实的情感,他在日记中写下要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共产主义就是他认为最人生在世最幸福的、最大的财富。1963年《解放军日报》曾经刊登了多位领导人关于学习雷锋同志的题词,周恩来总理为他题词“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刘少奇评价他为“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1]。从这两位领导人的评价中不难看出,雷锋是一个坚守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好战士”。纵观雷锋二十余年短短的一生,他用平凡朴素的行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为民服务的人民立场,最终用年轻的生命证明其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的决心,动人至深、发人深省。
当今之中国,国际国内形式复杂,世纪“疫情”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至关重要。号召青年大学生学习雷锋,做新时代的“好战士”,一方面,学习雷锋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有利于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增强“四个自信”,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应对激流险阻;另一方面,学习雷锋做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有利于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百年奋斗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好”,而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这一证明无疑可为青年大学生坚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注入了强心剂。深入阐发雷锋精神中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对真理的坚持,是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追求真理,健康成长的巨大动力。
雷锋精神诞生于革命时代,始于建国初期最艰难的时期,国内饥荒、国际排华,内外交困之下,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得以强烈推崇,利益需求极度趋同,“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雷锋精神应运而生,高度符合人们心中的价值追求。这种精神的内核可以从他的日记中可见一斑,他写道,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则迟早会被人民所唾弃。此外,他与同志的相处之道上也能得以印证,他认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般的温暖,要把同志的快乐看成自己的幸福,同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其实质就是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勇于担当的具体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由党的性质和人民立场决定的,也是建党伊始就决定了的方向。雷锋精神“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精神实质恰恰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指出的初心使命具体表现。自十九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初心和使命,全国上下无不热火朝天的推动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学习活动,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才具有鲜活生命力。深入挖掘雷锋精神中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精神内核不仅能直观的让青年大学生有本可依,真正明白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又能促进其真正践行初心和使命,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的动力,因而,深入挖掘雷锋精神中爱人胜于爱己的德育价值,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的道德品质提供直观有效的借鉴。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精神风范,是意志坚强的优良道德品质,也是党带领人民饱经风雨、岿然不倒的重要内因。雷锋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正是因为他有这一优秀的道德品质。1961年雷锋的一篇日记中曾记录了他的心声,“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做一个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人类解放事业贡献一切”。在现实工作中,他的行动证明了一切,党中央号召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雷锋就主动请缨去天寒地冻的东北,在鞍钢辽阳焦化厂当工人的时候他秉持着无百炼不成钢的斗争意志,迎难而上,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荒无人烟的弓长岭矿去,认为年轻人就要艰苦磨练,辽阳受灾时,他挺身而出,寄出自己辛苦攒下的100元(月薪6元),“我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示,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就立志要像孙悟空那样,坚定立场、明辨是非、顽强斗争,对敌人憎恨、不消灭决不罢休。正如毛泽东曾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雷锋将与困难斗、与天气斗,1962年,北风刺骨、大雪封路,雷锋主动到车场保养车,在野外连续八个多小时双手拿着冰冷的工具,手指冻像针扎,甚至因为过度低温和机件粘在一起了,凭着一股斗志,便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同年,在去洗车的路上因公牺牲,意外身亡,光荣的倒在了自己的战场上。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阐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始终保持斗争精神、顽强意志、优良作风,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2]当今世界,疫情肆虐、风险环伺,正需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可以说,在这次疫情抗击战中,雷锋精神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了,无数青年大学生自发奔赴战场,不顾自身安慰,书写青春奉献的篇章,意志顽强,彰显斗争的英勇。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风起云涌,和平和发展依旧是世界的主题,我国从所未有的接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深入挖掘雷锋不怕苦、不畏难,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品质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对风险困难的应有之义。
雷锋精神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便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无条件对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组织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跨越半个世纪依旧毫不褪色。他将党亲切的比喻成母亲,深情告白:“亲爱的党,我慈祥的母亲,我要永远做您的忠实儿子”“我要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着党走,……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如他所持的幸福观,是源于对人民全心全意的付出,源于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进行无限的奋斗,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同根同源的。他的这种无条件忠诚于党的表征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风雨夜送大嫂和孩子,坐车时为乘客擦地端水,节假日到车站扶老携幼,去敬老院送温暖等等,数不胜数。他坚信“听党的话,就会开放出事业的花朵。”
“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新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丰富的时代价值,这种时代价值自上而下的形成了一种自知自觉的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深入挖掘雷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德育价值,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两个维护”,我国之所以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正是由于坚持党的有力领导,新时代大学生应将其当做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有利于凝聚民族团结,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体的,以雷锋为榜样,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是画好同心圆的有力保障。
2012年,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这个普通的士兵的生命迸发了一种‘道德动力’,在他确立的坐标系下,我们能校准心灵的航向,向着更有意义的人生出发。”[3]雷锋精神迸发了巨大的“道德动力”,并且这一动力引导了一代又一代人进行道德实践,让雷锋精神在各个时代蔚然成风,实现价值永恒。2013年的人民日报刊文“雷锋所代表的崇高品质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需要的。”[4]由此看出,雷锋精神不仅跨越时空,进而跨越国度,传递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这样一种以一名普通战士为典型,发扬起来的“精神”奇迹般的做到了历久弥新、永葆生机,如同一面旗帜,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风尚。究其原因,一是雷锋精神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当中,科学理论的指导为其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二是在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人们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永葆生机”的生命力。
雷锋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国的一种重要道德价值规范,深入挖掘和阐发其德育价值是当代每位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强力抓手,是建设良好道德生态的落脚点,应当在发展中思考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新内涵、挖掘新价值,为更好的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