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政治实践与科学精神分析

2021-11-28 10:27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学说异化马克思

李 森

(唐河县人民法院 河南省南阳市 473400)

回顾马克思的一生,他曾经的哲学革命和政治实践,以及伟大的科学精神,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理论使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是饱经批判与实践才得以完成的。马克思的政治实践,是投身人民革命、与工人阶级携手奋斗才得以实现的。马克思的科学精神,是将理论付诸于实际、为人民献身才得以体现的。

哲学革命

追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源头,可以发现,要找寻马克思本人系统阐述其哲学思想内涵的作品并不容易。后人对其哲学思想的理解与解读更多的是来自于他与同代人之间的思想论战,比如《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或者《哲学的贫困》等等诸如此类的理论集合。当然,也有马克思本人正面表述自己思想的文字著作传世,然而,对马克思来说,这些起初都是并不打算发表的手稿,对这种所谓“著作”的解读更多的是后世的事情,诸如“价值巨大”“‘哲学变革’最初的表达”等,更多的是后世的评价。

诚然,后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有很大难度。然而,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之下,我们渐渐找到了靠近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有人认为,文本解读是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需要学者研究人员具有足够的理论修养;有人认为,对思想的解读,成熟的时代条件和历史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在后者看来,只有当大多数“当代人”能够“活在当下”感受时代脉搏时,伟大的思想才能被人察觉其“伟大之处”,从而在得到当代人认可的基础上,流光溢彩,熠熠生辉。20世纪末叶的“苏东剧变”恰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所产生的严峻后果,而也由此,马克思主义遭受了严重的创伤。

在概念的突破上,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其所构建的“存在问题”直指西方资本文明的本质——虚无主义。无独有偶,马克思将之称为“异化”。“异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在马克思与尼采的思想论战中就曾就“异化问题”“人的异化”“物的异化”等展开讨论,揭示了西方世界中所谓“资本文明”的虚无本质。而后,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就“异化”这一哲学词语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新的完整解释——人的感性活动的异化。追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的哲学来源,可以看到他借鉴了前辈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通过批判黑格尔以及旧哲学,由“异化问题”的产生、形式、影响等展开论述,将批判资本的原理和批判近代西方哲学传统内在统一起来,服务于自己的哲学世界。

从后世来看,马克思的异化学说完全预言了虚无主义的本质,我们应当从这一意义上认识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它否定摒弃了西方哲学一直所遵循的知识论的路向,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否定摒弃对自然世界“理论的”态度,而以“实践的”态度代之。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世界自身的自我批判。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科学实证精神很是兴盛。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并不是很认可,他一方面承认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一方面也指出,“科学只有从感性的意识和感性的需要这两种感性出发……才是真正的科学”。

马克思学说,从产生地来看,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颗硕果,倘若将其生硬地嫁接到其他地方,比如中国,它很可能会水土不服,甚至游离与中国之外。这是因为一种哲学学说,即使他是科学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普适性,其所与生俱来的内在品格却决不能够脱离该民族的真实生命与生活实践,否则这么哲学学说就只能流于“教条”,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幸运的是,马克思学说本身所具有的非知识论、非理论教条的内在品格,使它能够直指历史性的实践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民族界限与时空距离。因此,从马克思哲学革命上领会其真精神,与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所处时代问题的追问与解答能过契合,也因此前者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马克思哲学革命可以让我们反省中国的革命道路、文化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文化参与世界文明变革的过程。东西方的智慧不断融合,我们要保持其长久发展,这样,我们就能够领会并掌握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政治实践

马克思主义根源在于实践。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仅仅靠文字是不能改变世界的,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人,才能真正的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其精神的基础在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着。因此,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课题,就必须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同时,政治实践作为一种重要实践形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升华,在政治实践中学习,才能从根本上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

首先,马克思主义脱胎于人类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用朴素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人类更加了解社会与自身,为人类探索前进道路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界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各类思想学说中也大放光彩,其贡献可以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学说,对于某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即使多么不情愿同意马克思主义中的观点,他都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历史证明,依靠书本无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人类只能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获得其智慧财富。

其次,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说的根本性不同在于其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而不是仅仅解释世界。它作为人类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认识世界、影响世界、改造世界的学说。它认为其他学说单纯地解释世界,并没有提出改造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供人改造世界的方法,不是教条,它给我们提供研究世界的出发点以及研究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具有着极其系统以及庞大的文本体系,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中的任何一个具体观点和结论都有可能完成其使命,变成历史遗产。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给我们提供改造和影响世界的方法,其内含的科学性和发展性,使其保持了锋芒和活力,使马克思主义永远散发着真理的光芒。

最后,在社会形态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中,马克思主义始终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指导着工人阶级政党的发展和壮大。而主权国家之所以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本国的指导思想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原始文本进行改变与调试的,并非其初产生的特定的历史年代。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并非是作为教条或不变的理论体系被应用,而是源于文本却又高于文本,它是基于历史的现实再创造。当然,要做到这点,就不能所谓的“朝圣”心态,不能将马克思的理论视作神圣不可侵犯的学说,而应看到,它只是从理论上为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作为一切的“当代”社会人只有在时代的发展中推进这门科学,才不会与生活实际相悖。事实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就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不断实践,不断发展,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内容,而这个过程不断反映其所处历史,也同样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不断地升华。在东方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催生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色理论体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时代相契合,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指引着中国的发展进步。

科学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直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生动的反映。从这个角度为切入点来观察,可以得知,马克思主义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质上,都是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知识,其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存在形式是文本形态。就文本体系本身而言,该学说的体量可说是极其庞大,当然这其中,就不再仅仅是原有文本形式,还包括次生的文本以及衍生的文本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形式文本的存在为后世的文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正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孜孜不倦的研究,我们才能够去伪存真,找到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原始意义,在此基础上理解该学说的科学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所蕴含、展现的精神本质上的意义。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精神,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本,绝不意味着“唯本本论”,走入文本的纸堆里。要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做好马克思主义客观知识以及其科学理论体系的解读,首要的研究态度必须要端正科学,这就意味着研究者需具备批判精神、怀疑精神,通俗来说就是,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具体到方法论上,则应针对具体的问题,尽可能把握、还原经典作家的本意,去伪存真。其次,要做到自觉抵制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蓄意篡改与曲解。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把无论何种形式的文本都放到特定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不能做滞后的解读,也不能哗众取宠,做不经考察的预设。

无论我们的研究态度多么端正,抑或研究方式多么新颖,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对文本的阐释,都有其局限性与片面性。但是从现代科学的观点切入,马克思主义得文本是一种持续开放的状态,随着时代条件的变迁不同,解释者视角的差异,研究学说的更新,自然对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释也将大有不同,而不同的解读将带给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文本意义,这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作为研究者、政治家、抑或是普通大众,我们都可以明晰地看到,“当代史”在文本中的体现,都可以观察到属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特定时代的产物,渗透、融入到文本作家及研究者对时代、历史、社会的理解及领悟。在中国,我们没有拘泥于某一种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论断、结论,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教条化,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已经产生源源不绝的能量,为中国的发展提供者精神价值。同时,又因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者、传播者、研究者的情感立场与实践目标,其价值判断、文化背景等均存在差异,这也导致倘若忽视现实情况的不同,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智慧就会掩盖在各种文本之下,无法真正现于人前。由此观之,摈弃一切偏见将有助于我们循着马克思主义探寻其科学实质。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自其学说面世以来,受到全世界范围的传播、研究与实践,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政治实践与科学精神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重视与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下,焕发生机,指引着中国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学说异化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