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

2021-11-28 08:48秦其虹丛俊萍李雨桐
魅力中国 2021年19期
关键词:乡土农村文化

秦其虹 丛俊萍 李雨桐

(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一、乡村振兴战略中优秀乡土文化的价值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精神支撑

在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中,优秀乡土文化体现了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标志,为名族凝聚提供了动力源泉。乡村是农民的根,通过乡土文化的建设能够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乡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就是对农耕文明的传承,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优秀乡土文化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对其进行剖析能够发现农耕文明基因的留存,对地方特色、民族文化进行保护能够促进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让乡村记忆永远留存于世代炎黄子孙的心中。

(二)是乡村振兴战略良好社会秩序的保障

优秀乡土文化是在我国长期农耕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特色文化,群众基础坚实且广泛,它体现出了某些地区人民的精神财务,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约束,为村民之间的相处提供规则。对优秀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能够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逐渐对家乡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群体认同、民族认同以及社会认同识最终目标与核心,只有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才能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走访乡村我们仍然能够发现优秀乡土文化的实体,他们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提供保障,同样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资本

优秀乡土文化兼具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属性,经济能够带动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力同样非常显著。民俗古建筑、民俗工艺品、名人故居等都是优秀乡土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中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形成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带动本地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水平。通过对现有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推进“乡土文化+”计划,对乡村生态资源进行挖掘,打造出集旅游、休闲、康养、教育为一体的文化中心,让乡土文化的各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传统农业的创新发展。此外,地方农民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销售、推广,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当地的特色文化,销售文化副产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在无形中实现优秀乡土文化的广泛传播。

二、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挑战

(一)自然村落的衰落

文化的产生需要有环境作为依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这就表明乡土文化就是村庄的代名词,是村庄特色的体现。村庄是传统中国农村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形成的自治共同体,乡村传统、道德伦理等实现了村庄秩序的维持。由此可知,乡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需要有乡村作为载体,特色化乡村的存在才能孕育出乡土文化。在城镇一体化建设中,有些传统自然村落受到破坏,乡土文化不复存在。有些地方官员为了自身政绩,在农村建设中秉承整洁的原则,将带有乡土文化的建筑拆除或改造,乡村成了流水线打造的产品,村落原貌已经无法被大家所感知。在农村青年居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农村呈现出了“空心村”的状态,有的村落甚至被机体拆迁,乡村的传统文化也在发展中被淹没殆尽。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管理有直接影响。如果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薄弱,就有可能降低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该股的领导需要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施工单位定期进行相关的管理文化活动,并鼓励所有施工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培训,使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进一步渗透到每个施工人员的内心。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方面的要求,主动学习自己的相关管理知识,以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

(二)文化传承主体缺失

乡村是优秀乡土文化的承载体,当乡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乡土文化也将不复存在。因此,要重视乡村自然风貌的保护。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要针对村落保护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从村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特色、区域等因素选择灵活多样的保护与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系统性、动态性的村落保护。在实践中还需要重视民间资本的应用,将乡村保护作为社会性工作,提高全民意识。政府应当支持并鼓励文化保护单位、民间文化保护团体等参与到乡村自然风貌保护中,在政府的宏观把控下集合各方力量有效的保护古建筑、古村落。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应当重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当前文化名存进行合理开发,发挥其经济价值。借助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措施可以为农村带来更多文化保护资金,让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接轨,逐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并在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模式。多样性是文化的典型特征,乡土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多样化的方法,通过民族文化的保护来形成多元化的世界文明,尊重每一种文明就是对其最基本的保护与传承。

(三)文化传承客体逐渐衰败

任何文化的传承都需要有人参与其中,脱离人这个主体,文化是无法孤立存在的,而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就需要农民群体参与其中。乡土文化是由农民创造的,同样也是由他们在保护与传承。农民的综合素质会对农村的发展产生影响,如今我们提倡农耕文化自觉,就需要传承主体发挥出自己的自觉性。首先,要改变农村人没文化的旧有思想,打造有文化的新时代农人。乡土文化建设离不开农民,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有文化的农民能够对乡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并将自己的能力应用在农村建设上;其次,要对民间艺人予以保护。运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保护民间艺人,鼓励师徒之间技艺的传承。如今乡土文化日渐没落,很多民间艺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来传承文化,在实践中既要给予他们物质帮助,还应当通过政策的引导鼓励收徒,增加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年轻力量,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强化优秀乡土文化的渗透,让他们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三、如何实现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重视乡村自然风貌的保护

人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需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体的力量。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科技信息化,如今文化同质性已经成为了常态,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使得乡村文化逐渐被城市文化同化,乡村文化的特色走向没落。城镇化使得很多农民走进城市,改变了传统的田园劳作生活模式,从依靠土地谋生转变为城市务工谋生。在此过程中乡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更是将悠闲的乡土文化遗落。农村的年轻人对农村生活充满抵触,对家乡的依恋淡薄,用各种方法离开乡村。这就使得乡土文化传统主体缺失,文化传承受到影响。

(二)提高乡土文化传承主体的自觉性

乡土文化大多通过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等体现出来,因此乡土文化的传播需要有客体作为支撑。我国很多风俗节日就来源于农村,包括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透过这些节日能够感知到乡土气息,坐落于不同地区的村落就会出现各异的庆祝方式。在城镇化发展中,有些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例如面塑、皮影、剪纸等。乡村环境的改变使得乡土文化缺少环境滋养,很多基于传统文化的民间习俗、艺术等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受到严重阻碍。

乍一看这张照片,你或许以为这是法拉利、兰博基尼和阿斯顿·马丁车主随意将爱车停靠在港口边,共同到街角的咖啡店享受一段午后时光的场景。

式中:m为测量灵敏度(cps/(μg/g));Ib为背景X射线强度(cps);t为背景的总测量时间(s)。

(三)构建乡土文化的传承机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民基本的物质需求逐渐上升到美好生活的需求,文化是人民的重要需求之一,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必然的发展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当重视乡土文化繁荣的推动,让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当重视乡土文化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乡土文化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在实践中要鼓励引导文艺工作者走进乡村,感受优秀的乡土文化,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并向全社会宣传乡土文化。此外,还可以成立乡土文化传承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展开文化调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推动乡土文化的创新发展。在农村中还应当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宣传活动,强调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在外的企业家等投身于家乡建设,共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经过大量时间的累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优秀的乡土文化作为推进器。乡村振兴战略与优秀的乡土文化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强调农村建设,不能让农村变成一代人的记忆,家乡除了是美好的回忆,更应该是承载着优秀文化的、有血有肉的村庄。对于农民来说,优秀的乡土文化就是他们的根与魂,乡村的振兴不能忽略文化,要传承与发扬优秀的乡土文化,让每一代人都能认知到它存在的价值。这就需要让乡土文化与转型发展相融合,让人民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乡土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谁远谁近?
读《乡土中国》后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