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民主观教育刍议

2021-11-28 08:33李唯一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代表大会学生党员协商

周 浩 李唯一

(1.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社会主义民主观概念丛

民主,作为现代人类文明自我提升的内在追求[3],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共用理念,其广义的内涵应当从两个维度上加以阐释:从价值维度上来讲,民主意味着国家权力从属于人民的执政理念;从工具维度上来讲,民主是确保科学决策及广泛认同的必要手段。

民主观,其含义应当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进行讨论。就个体层面来说,民主观指个人关于一系列以民主为核心的观点认识之集合的抽象;就群体层面来说,民主观指群体中个体民主观之集合的抽象。个体民主观通过共识形成过程构成群体民主观,又反过来受到群体民主观的制约。

社会主义民主观,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范畴的民主观。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观,社会主义民主观是以全社会为一个整体的集体主义共识为基础的民主观,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观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因而其所蕴含的价值导向是以公众利益为基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传统民主思想、西方民主主义思潮以及马克思主义民主三者辩证统一和逻辑递进,在特定历史境遇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的结果。[3]114/657其内涵囊括了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法治民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几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思想核心。

高校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的六个部分

民主本质观。民主本质观囊括了关于民主含义的演进过程,以及不同学派、意识形态下关于民主的不同阐释,乃至于抛开语言概念的约束试图去理解民主一词所代指的现象、状态或动作。民主本质观教育是高校民主观培育的先导环节,但由于民主本质研究的观点繁多、领域跨度大、专业学理性强,因而很难通过普及式的教育实践来完成。

人民民主观。人民首先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人民民主观中,体现了民主理论的发展以及民主制度的设计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道路。人民民主,不止是“主权在民”,更是从矛盾的角度定义了“民”为“人民”。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它的实现必须通过人民民主专政,即对人民民主要通过对敌人专政来实现。

党内民主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亲自带头和示范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确立,包括党内民主决策、党内民主管理和党内民主监督三个部分,力求达成全体党员的意愿表达和过程参与不遗漏。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完善学生党员的民主观教育及民主参与机制,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更广泛的高校民主观教育。

民主法治观。民主法治观的内涵主要是从民主作为治理决策的工具维度定义出发的进行展开的。民主过程使得法治更科学、更广泛、更贴合实际,而法治能够使得民主过程制度化、法律化,从而避免过度民主导致过度人治,消解民主实践过程中由参与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产生的消极因素,促进民主实践与运行处于稳定状态。

协商民主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P291。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命题,将协商民主从民主运行形式上升为民主制度和优势。协商平台从宏观层次的国家政权机关和政协组织扩展到了中观层次的专题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乃至微观层次的基层协商。协商方式上,有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网络等多种协商,并且提高了协商民主的决策功能,完善协商由决策之前向决策之中的落实机制,求同存异,聚同化异,通过协商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基层民主观。基层民主是距离广大高校学生最近的民主实践范畴,然而由于民主生活组织动员、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感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高校学生基层民主观至多停留在理论学习的表层,对于基层民主的直观感性认识不足,基层民主观根基不牢。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P287高校学生基层民主的参与感及基层民主观的培育,正是“群众队伍扩大”的重要环节。

新时代高校民主观教育的现有不足及改革路径刍议

以“四个自信”直面社会思潮开展高校民主观教育

有关不同思潮民主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判断的观点,事实上就涉及了上文提及的民主本质观与人民民主观两部分的内容。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仿佛直接影响其人民生活自由程度,因而成为了几乎所有现代国家所共有的价值标准,少有现代国家的统治者愿意承认自己的国家是非民主的。关于民主解释的多样性难逃意识形态色彩,因而有关民主概念的论述方式与学术观点迥异,不同思潮关于民主的标准与论证甚至可以看起来完全相反。针对于不同思潮的民主观点及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是人民民主的价值评价,不能丧失立场、主客颠倒,也不能避而不谈、全部抵制。融媒体时代的观点爆炸,使得社会思潮的传播力与相容性大大增加,当代高校学生多为并且今后会全部都是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禁止他们获取信息吸收观点决不是上策,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而直面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民主观念、正视其他思潮或意识形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批判、批评乃至抹黑指责,站稳“四个自信”核心立场,以公正客观的语言阐释观点冲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立言十分必要。对于主流立场观点单纯的歌颂和赞美,或是对于非主思潮观点难以令人信服的解读阐释,甚至会落入“低级红、高级黑”的尴尬境地。

完善学生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参与机制

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有效参与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仅是一名党员的正当权利,更是每一个新党员应当积极学习和培养的党员素养。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与一般基层党组织存在一定区别: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往往由辅导员代任支部书记,老师与学生关系所产生的认知惯性会使得学生党员民主责任感降低,对于支部书记也就是辅导员老师产生依赖,加之本科学生党员人数往往不多且基层学生党组织决策类事务较少,多方面原因相融合,导致新进学生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生活的首映印象即党内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民主即开会,开会即听会”,甚至部分学生党员还会抵触党内民主流程甚至出言诟病党内民主。

高校学生党员不只是一届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更是未来各工作领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对于党内民主的首映印象与参与感,将直接影响其对于党内民主的认知以及组织认同感的建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民主活动,其功能核心应当定位为教育功能,而后是管理功能、协商功能、决策功能等,区别于课堂中的显性民主观教育,其更多体现的是体验式的隐性民主观教育。党内民主观教育主要包括:党内民主规范化流程的学习适应;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如何进行;关于党组织日常管理意见如何汇总、整理、分析最后提出等,党内民主意识的培育、党员民主责任感的培养、党员民主技能的教学,都应该在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实践过程中以体验的方式展开教育。

另外,由于本科学生党员数量比例有限,适当开展基层党组织扩大会议,将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扩充到党组织民主生活中来,将高校学生党内民主观教育的起点定位到“团”甚至是“群”,以党内民主观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民主观教育的驱动力量,使得高校学生民主观教育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关注高校学生民主素养与民主参与技能培育

中青办联发[2017]9号文件《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规则》中,明确高校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在校园体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是体现学生会组织合法性、权威性的基础和保证。高校学生会组织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第一课,学生代表大会是高校学生民主参与的第一课。须得直言,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体验功能与基础性作用并未在所有高校的组织实践中发挥功效。学生代表大会与各学生组织关系混杂,其基础和保证作用难以体现;为工作开展便利,学生代表大会参会代表选举工作往往为变相指派、形式化投票,投票学生甚至对所投代表全然不知,“代表就是被代表”的流言自然容易滋生;代表提案质量不高,前期调研、举证工作不科学、不系统,提案只聚焦问题而极少谈及解决方案,使得学生代表大会的讨论过程难以展开。要建立好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制度,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培育工作必须要细致;而高校学生民主观培育工作又一定要通过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得以细致。正因为这样矛盾关系的存在,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功能性难以体现,学生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教育工作也始终欠缺说服力。

学生代表大会与各学生组织关系的厘清,不只要通过制度文件加以说明,还要照顾大部分不看文件学生的感性认识,即避免学生代表大会常设机构与学生组织的人员任命过度重合,通过组织人员管理的界定,厘清学生代表大会与学生组织之间的基础和保证关系。

规范学生代表民主选举流程,消除学生代表“从天而降”的不良现象,对各代表候选人的提案及相关信息进行选举前公示宣传,借以形成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在学生群体舆论场中的焦点状态,提升全体学生的民主生活参与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培育。

提案不是一蹴而就的,代表参与民主进程需要具备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6],学生代表无法在第一次参与民主进程就将提案做的专业科学,但学生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应当组织集中培训,将各能力与各具体技能有组织的、系统的传授于各学生代表或候选代表,在实际民主参与的进程中开展民主观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代表大会学生党员协商
我校社科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江西省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献给中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外一首)
协商民主的生命力在于注重实效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