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淼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引言: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在经常违规违纪的学生当中,有一种类型的学生极爱争辩,易激惹、攻击、敌意、敏感,总以为他人针对自己,并以自我为中心,冲突后不会自责,总将错误归咎于他人,容易引起宿舍矛盾,表现出明显偏执倾向。他们可能在入校的心理测评中有意识地隐瞒迎合,避免了问题的暴露。该类学生给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压力。作为辅导员,要熟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依据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方法,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研究针对偏执型人格倾向学生的应对策略。
某生无幻觉、妄想症状,经常独来独往。他曾在军训期间不听从教官统一的指令,擅自回宿舍休息。因为他个人违纪导致全班同学受罚,班上同学抱怨他的行为时,他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在班级QQ群发布威胁他人的言论,指责班上同学不该责怪他;有次一同学不带目的地摸了摸该生的头,他认定这名同学是在有意侮辱他,情绪异常激动,立马恐吓这名同学,扬言要砍断他的手;该生在宿舍极其不注重个人与公共卫生,常常在晚上十点半以后外出宿舍买夜宵,影响他人休息,他的不良生活习惯深深困扰着其他同学。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宿舍其他同学的感受,不接受善意提醒,反而辩驳指责他人。该生不满宿舍同学向老师反映情况,时不时威胁室友,表示会趁他们睡着时火烧宿舍,其他同学均表示无法再忍受与他同住一间宿舍;他还认为在专科学校学不到知识,执意退学。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由于他们通常不能客观认识自己,不承认自己的偏执行为,有以下3 种以上的表现基本可以确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1.对自身境遇和挫折过度敏感2.对别人可能的错误无法宽容,长时间耿耿于怀;3.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4.明显超过客观情况所需的好斗且爱争辩,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合理的权利、利益;5.易有病理性的嫉妒;6.过分的自负并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如有挫折、失败则归咎他人,总坚信自己是对的;7.习惯将外界不符实际的情况解释成“阴谋”,过分警惕并敌意,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同的客观证据。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其实还不明确,大体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后的结果,并且可能还与个体在童年时经受的创伤、脑部损伤及相关的慢性应激有关[1]。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偏执、多疑、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他讲道理来解决问题,这与其脑神经活动不平衡有一定关联,研究显示,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精神分裂谱系障碍存在遗传和生物学联系。
家庭的教养方式、学校生活、社会因素、缺失社会支持系统,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也影响着偏执型人格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受虐待的经历、情感、躯体及监管的忽视,可以预测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这些不良的成长经历可能影响个体在之后的社会交往中对外界做出更负面的解释,更加敏感外部的威胁[2]。
面对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学生,辅导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力量来应对,因为这类型学生敏感、敌意、易冲动,与同学的人际关系都很紧张,所以辅导员往往不仅要解决这类型学生自身的问题,还要缓解他与宿舍同学因琐事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我们应思考如何整合资源,依据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结合学校的管理制度,运用多方协作的方法来全方位应对该类型学生,从而缓解该类型学生带来的管理压力。明确“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预警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干预机制。
同班同学以及同宿舍室友,都是不容忽视的朋辈力量,大家能第一时间了解彼此的情况及变化,所以辅导员要挖掘、选择、培养有责任心的学生干部,他们都是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另外,辅导员应针对性地培训寝室长与心理委员,使他们了解偏执型人格倾向学生的表现特征,并在宿舍、班级内随时关注这类型学生的动态、情绪变化,当发现隐患时及时报告给辅导员。
辅导员在与这类学生交流时,会发现他们常常用控诉的口吻,讲述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积极地关注学生,而不是采取责备的方式与他交流。如果学生否认事实且一直争辩,交流过程效果不佳,那么辅导员不应采取重复的方式去说服他们,否则会增强这类学生的防御心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能失去耐心,应持续关注这类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的行为表现,多向任课老师及其他学生询问他们的情况,多角度地收集相关材料、建立学生的追踪档案、留存记录。
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学生很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引起宿舍冲突。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辅导员应在发现该类型学生时,就尽快向学院领导进行报告,我们可以将收集的信息、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提交给领导,并报备学校保卫处,当可能出现紧急情况时就能及时获得人力协助。平常工作中,我们应经常与领导沟通这类学生的动态,积极主动寻求上级部门的帮助与支持。针对学生的宿舍矛盾,也可以争取学校层面给出宿舍调整的解决方案。必要时可以请学院领导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感到来自他人的关注和肯定。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业的心理老师能给予专业的建议,所以我们应及时向学校心理中心备案,引导学生前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心理咨询要通过摄入性谈话了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来访者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重要生活事件、核心信念、社会支持系统等内容,并从中进行解析,与来访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可能运用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来访者的认知,从而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目的,所以针对该类型学生的心理咨询肯定是历时较长的。学生可能缺乏求助动机,并且自律性较差,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坚持接受咨询。如果学生的不良情况有所加深,必要时应依照精神卫生法条例、按照学校心理中心给出的建议转送专门的治疗机构[3]。
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敏感多疑,与班上同学关系不良,甚至产生人际冲突。如果辅导员仅充当矛盾调解者,是无法真正走进这类学生内心的。辅导员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联系,发现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需求,整合资源提供一定的帮助;积极关注,努力挖掘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学生通常独来独往,自律性较差,往往会做出违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如旷课迟到、不参与升旗仪式等活动、晚归未归。因为学生有时可能故意关闭手机或不回复消息,所以辅导员应该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地向这些学生详细介绍学校与班级的各项管理条例,并确保他们准确理解,同时引导他们书写相关承诺书,促进他们规则意识的形成。
辅导员一旦发现该类学生有特殊行为时,应及时联系家长,并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同时要确保联系的这位家长没有与孩子类似的症状。我们应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的违纪处理办法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并且应当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宿舍同学造成的困扰。必要时通知家长来学校共同探讨学生的应对方案,并视情况确定留校还是休学治疗,如家长选择留校,则应签署安全责任书,与校方签订全程陪同监护协议,确保学生的安全[4]。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当发现有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学生时,一方面要学会如何去应对该类型的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也应重视引导其他人,尤其是同宿舍学生如何与偏执型人格倾向的学生相处。事实上,其他人在与这类学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要面对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不良生活习惯,一旦表现出不满与意见,反而会遭受指责,甚至被言语威胁恐吓,可以说是苦不堪言。那么应如何与偏执型人格倾向的人和谐相处呢?首先要正确识别他们,例如发现某个人没有亲密朋友,行为缺乏目的,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安全感、爱猜忌多疑,周围人对他们的做法难以忍受,这有可能就是偏执型人格倾向的人。此时,我们可以尝试把内心想法以温和的方式告知他,解除他的顾虑,让其尽可能地保持平静;日常生活中对他不过分热情,但尽量保持笑脸相迎,让他感到你的确对他无害。如果有可能进入到交心阶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他感到安全,并带领他更加积极地看待事物。一旦产生误会应尽快解释消除,不然他会长时间耿耿于怀。与偏执型人格倾向的人相处,不要试图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他们,他们必须持续地自我监督与调控[5]。
辅导员面对这类型的学生时,往往要解决学生多方的矛盾,有时候还会有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不积极寻求帮助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有可能深陷压力之中引起一些负面情绪。在管理这类型学生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厌烦心理,并心怀芥蒂,所以我们要不断调控自己的情绪,摆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尽力去发现并肯定学生表现好的方面,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产生安全感,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