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

2021-11-28 12:19:57武娟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工程

武娟

(南京市高淳区水资源管理中心,江苏 南京 211300)

引言:近些年,我国水利工程事业飞速发展,其不仅为我国能源体系建设提供足够的保障,也对我国农业社会经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当下,我国正在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人们在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自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关注,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而在这种思维驱使下,生态水利工程油然而生。生态水利工程既有水利工程的共性,可有效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已存在生态保护特性,因此,生态水利工程需从设计层面入手,有效处理工程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水利工程以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为核心思想,其设计过程更为侧重满足人们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某种需求,工程自身没有考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工程也很容易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与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至核心层面,更为注重从全局角度评判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这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十分有利。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需同步考量多种外界因素,而工程建设团队应快速完成各方的统筹协调,快速解决工程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而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则为这些问题矛盾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二、传统水利工程存在的负面影响

(一)水利工程对河道周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多建立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天然河道上,而天然河道却拥有自身的天然特性,其正在自然与地质变迁中,早已与周边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而水利工程建设后,其对自然河道的破坏与干扰,必然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大量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河道原有的水文条件必然发生改变,如水深以及水体含沙量都会改变,水流速度放缓,这会对河道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并干扰自然河道周边动植物的生存。此外,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水利设施的上游水位将上涨,河道内部水的体积变大,水域面积与深度都会增加,而这种现象也会导致水体温度出现变化,而水生生物对水温的改变十分敏感,甚至一些微弱的变化都会对水生生物带来致命威胁。同时,工程上游水域面积扩大,蒸发量也会随之增加,周边区域的空气湿度上升,区域内部雨水天气将会增加,而降水量的增长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社会生产以及气候环境打来很大的影响。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中,因水体拦截量巨大,区域地质岩石承受的重量也会大幅上升。而这种条件下,也会造成区域地质环境出现改变。

(二)水利工程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时,其必然会占用大量土地与可耕地,而这些地区原有的动植物生活场所被破坏,也在无形中加重区域生态环境负担,并很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水利工程周边的动植物分布发生改变,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现象将会变得更为严重。此外,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因大量水体蓄积,陆生动物的可生存空间被大幅度压缩,而这些动物为了生存被迫迁移出原有的栖息地,而某些动物的流失,将会对区域原有生态系统与生态循环带来巨大破坏。当大量陆生动物被迫迁移出原有的生存空间,而新的环境又无法保证正常生存,也会导致陆生动物数量大量削减,生态系统受到不可逆破坏。

(三)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是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特定需求而得以建设与发展,但是,其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带来诸多影响。首先,水利工程建设会占用大量耕地,农田与群众的住宅被淹没,大量人口被迫迁移,如果这些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安置,必然会对迁入地原有的社会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区域原有的发展体系。因此,水利工程实施与建设在强化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对社会环境的关注,注重水利工程建设所在区域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工作,其核心理念尤为关键,如果规划设计人员未能从多角度考量工程的社会价值,那么水利工程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河道环境以及陆地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而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将严重困扰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水利工程事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共同进步的关键。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现状以及问题表征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各地洪涝灾害频繁,而很多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却并不在气候变化层面,而是在水利工程不合理开发层面。在此背景下,诸多行业工作者开始反思并总结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开始在实际建设任务中采取各项积极的改善措施,生态水利工程事业已取得大量成就,传统水利工程已逐步转向现代化与可持续化。例如,我国为解决小浪底水库库区泥沙淤积问题,曾多次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良,而这些措施也同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此外,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等诸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建设思想更是被放在工程发展的首位,一条条绿色长廊的形成,不仅让所在地区原有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出现好转迹象,更是为各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为充足的水利资源。同时,生态水利工程发展,也同样缓解煤炭等化石能源过度使用问题,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能得到改观。

但是,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在取得大量成就的同时,也同样存在诸多极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水利工程规划人员未能充分考量工程对周边动植物的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大量动物迁移到新的栖息地。此外,水利工程也让很多区域原有居民被迫移民,人们不得不前往一个新的陌生环境去生活,原有的生产生活规律被打破,而这些人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到迁入地的发展建设体系之中,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问题形成的根本因素

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问题,已严重影响水利工程自身的社会价值以及区域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潜力,如果任由问题不断累积,必然会严重破坏区域社会的稳定,甚至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造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发展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结合当前水利工程建设资料,可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1.标准不统一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地质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水利工程的设计标准难以实现统一化与规范化。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也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就导致工程规划人员在实施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地区与不同需求,随时对工程设计标准与方案进行调整,这不仅让工程设计难度大幅增加,也让方案自身存在很多隐患,生态保护能力严重不足。

2.思想意识问题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依旧将水利工程对经济层面的价值放在首位,其未能真正意识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思想古板僵化,而这也是导致生态水利工程未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造成设计人员在生态层面意识缺失的原因亦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多数行业人员对其理解未能达到一定高度;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任务繁重,很多设计人员很难实现对生态环境要素的充分融合。水利工程多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基本需求为出发点,没有意识工程完工后对区域自然生态的作用效果,而这也让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缓慢。

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施工安全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不仅仅要求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友好共处,更要将经济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融合,从多角度入手,减少工程自身的资源消耗,提高工程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工作者应经常深入到工程建设现场,针对各类设计思维以及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的影响进行分析,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工程建设团队提供更为可靠的资源调配建议,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同步提升,体现生态水利工程经济性的原则。此外,现场施工安全也是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实现工程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基础条件,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的各类保障机制,为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责。

(二)坚持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基础上,将自然生态建设提升至工程发展的核心领域,其不仅具备一般水利工程特性,也同样具有自身特殊的建设思维,也就是工程自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只有实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生产与生态有机集合,才能真正称之为生态水利工程,并从根本上避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坚持工程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原则

水利工程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引发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工程团队需要从实际需求角度入手,坚持水利工程建设整体规划原则,重点关注工程建设后对水文环境的修复过程,重点关注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动态影响。

五、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建议

首先,从业人员应从自身角度,保持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的合理认知,正确理解生态保护手段在工程价值层面的重要意义,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到工程建设进程中,让水利工程成为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其次,规划者需深入到工程所在地,针对当地的水位环境、地质环境以及气候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细致考察,注重对各类数据信息的快速收集,注重对多种不同要素的融合与统筹,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施工建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本开展各项设计工作,确保生态环境在施工建设期间不会被破坏。

再次,施工建设过程也要密切关注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河道水系的水质变化以及空气质量变化,将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尽可能采取各类积极有效措施,恢复区域土地面貌与环境条件。

最后,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工作,不断制定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措施与制度,严格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审批环节,依法处理各类施工建设的违规问题,如果存在违建的项目工程,应依法予以制止。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传统水利工程相比优势明显,其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水利工程在环境保护层面的薄弱,也为水利工程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策略手段,是实现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思想,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生态工程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生态之旅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0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