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1-11-28 12:19:57晁洁
魅力中国 2021年41期
关键词:困难竞赛心理

晁洁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创新性不足和不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工科类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由于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接触社会的渠道较少,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表达能力缺乏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构筑依托学科竞赛培养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为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在学习生活中不善于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也不愿意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这一类集体活动。经济困难学生在从小成长历程中逐渐明白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而经济上的差距逐渐延伸到心理和精神上,使得经济困难学生无论做什么都会首先想到是否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这导致他们不敢轻易参加集体活动,不敢与其他学生走的太近。但是,经济困难学生十分渴望集体生活,但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与帮助。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是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让同学和老师感觉难以相处。这直接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二)敏感的人际关系

敏感的人际关系是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关键的因素之一。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经济困难学生有强烈愿望参加和融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这一类集体活动,但常常因为自身问题导致冲突与矛盾。通常表现为需要得到周围环境支撑的心理需要,但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恐惧,导致经济困难学生常常回避集体活动。

(三)缺乏创新意识

经济困难学生从小生活环境比较单纯,父母所能给予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也相对较少。同时,父母对子女有着强烈的期望,迫切希望子女能够通过努力读书来改变命运,在日常学习中认为只有高分数好成绩才能有机会走出家乡。在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经济困难学生将所有希望寄托于考试上,而忽略了对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创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经济困难学生往往为了更加稳妥选择毕业之后按部就班进入企业,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即使在一些事情上有一些想法也会被家族反对,从而不敢轻易尝试创新创业。

(四)加强沟通与交流

通过与经济困难大学生面谈及走访宿舍舍友,及时掌握了解思想动态、心理健康,从而分析人格特征。有效的掌握了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增强能力方案,为后期鼓励动员参加学科竞赛和创业竞赛活动打好基础。

二、经济困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

培养复合型实用性创新人才是目前各地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促进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经济困难学生也是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部分,相比其他学生而言更具有特殊性,高校教育改革需要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对于学生本身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对其自身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较大提高,而这也是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高校人才的基本要求。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未来就业时压力更大,也是改变命运几乎唯一的选择,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经济困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本身在实践创新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助于高校整体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校教育改革。

(二)有利于高校提高就业与服务水平

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关乎着其背后整个家族的命运,高校有必要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新培养。通过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组织类型多样的创业培训、创业竞赛等,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使经济困难学生在未来就业创业中有更多选择机会,改变其传统的就业观念。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新培养,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本身综合能力,也有利于高校就业与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更好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管理工作。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中相对落后,对他们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帮助经济落后地区提高人才素质。在经济困难学生走向社会后可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通过就业创业改变个人命运,有更多能力来回报社会。此外,通过引导经济困学生返乡创业,到我国中西部以及边远地区进行创业能够对当地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人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困难学生如果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带到偏远地区,能够极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三、经济困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经济困难学生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投入助学金、提供勤工俭学等方式进行了物质方面的帮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缺乏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特别是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培养要坚持扶志育人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提升自我,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的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心理脱贫”和“能力脱贫”并行。

(一)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贫”

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由于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接触社会的渠道较少,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表达能力缺乏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需要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里脱贫”,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高校生活和未来就业择业。

首先,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可以说心理问题是制约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只要从心理上将经济困难学生真正解脱出来,才能让他们真正走进社会,面对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学院形成了由专业教师、辅导员联合组成的层次齐全、团结协作的教学辅导队伍,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帮助他们进行就业创业分析,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鼓励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经济困难学生自卑敏感的心理主要是因为成长环境相对恶劣,对外界新鲜事物见识较少导致,在高校校园中,需要鼓励经济困难学生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尽快融入集体,脱离个人自我“小天地”。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开阔视野,并对自我有更为正确的认知,通过实力证明自己并不比其他学生差,使经济困难学生从“心理脱贫”,增强自信心。

通过对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活动指导老师的问卷调查,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并且对参加的态度是比较珍惜的。经历过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在参与初期和结束后的心理状态对比,自信心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让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达到真正的“脱贫”。

(二)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脱贫”

想要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真正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还需要切实提升其个人能力,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能力脱贫”。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脱贫”主要是培养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创新活动,在综合能力上有所提升。

首先,学校需要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让学生自我培养和自我锻炼。高校需要专门对经济困难学生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高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要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以书本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创新人才培育。学院搭建了大学生方程式车队、红土科技工作室、嵌入式智能车工作室、物流设计团队、交通科技团队5 大创新学科竞赛团队;

其次,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实习见习机会,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积极整合行业资源与当地企业和兄弟高校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为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实习见习基地,或者安排他们到当地企业参与实习锻炼。积极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大胆走出去,深入企业、走进社会,对所学专业有更多实质性了解。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背景较为淡薄,成长历程中更多的是学习,而现代社会和企业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是重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要积极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相应的锻炼机会,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将高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能够获得劳动报酬减轻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以培养经济困难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结果的能力、对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能力、对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表达的能力。让经济困难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能力脱贫”。

通过对参与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活动经济困难学生的问卷调查,自身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让经济困难学生“能力脱贫”。

四、总结

基于经济困难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针对性高,实效性强的系统培养体系,深化了培养创新人才,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培养我院经济困难学生创新人才的模式与思路。以交通学院为试点,构建了以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依托学科竞赛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实证研究,使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心理脱贫”和“能力脱贫”,带自信心和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踏入社会。

猜你喜欢
困难竞赛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困难中遇见团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困难我不怕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选择困难症
有困难,找警察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