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西柏坡,见证了党的伟大光辉历程中的重要一部分,对应这段奋斗历程而形成并不断丰富的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鼓舞我们斗志洗涤我们心灵的重要财富之一。在红色精神的谱系中,我们的精神财富随着历史的变革和时代的创造,不断丰富和完善,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从抗美援朝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后各种具有中国特色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时代精神,都成为砥砺中国人不断奋进不断强大的内在力量。
在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这些精神是与物质财富的创造力同在,并不断指导实践的内生动力。反观西柏坡精神,我们要读懂并深刻体悟其精深的内容和意义,就要在穿过历史的烽烟,就探寻和深入到产生这种精神的时代背景中。当时中国革命风起云涌,我们党的事业也迎来重大的历史转折,西柏坡精神正式在这伟大的转折中孕育出来的,并在关键时期成为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法宝。让我们不断战胜敌人和前进道路上的多维困难,步入新时代,我们更有信息发扬伟大的精神,把革命火种一代代传递下去。
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扩大战果,我们的指挥所以在不断前移变换,西柏坡,解放战争中我军的最后一个安置在农村的指挥所。西柏坡的山水和草木,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和波谲云诡,更见证了中共中央决胜千里的指挥,见证了解放战争中绝对中国命运和走向的大决战之一。从1948年开到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指挥下,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部队的主力,从未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是中国革命的关键年份,在这一年的7月至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确定并颁布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文件埋葬了旧中国和旧社会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广大农民通过土地革命,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生活,在经济和政治上开始了同步的翻身,彻底改变了低下的社会地位,取得了获得稳定生活的经济基础,为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人们积蓄了巨大的革命热情,进而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注入了强大生力军,为我党我军取得全国的胜利,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革命时不我待,战争的形势复杂多变,为了应对变局,巩固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党中央在九月会议提出,我们的事业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又一次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折。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上党中央擘画出了全国胜利后未来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强调要集中精力和恢复和发展生产,要为建设和完善城市的管理倾注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这也又一次,使我党站在了正确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和取得新胜利。
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是西柏坡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为我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根基,也是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能力,我们面对困难敢于突破,不默守成规,勇于探索,不因循守旧,善于学习,不断与时俱进,在这种敢闯敢拼又敢干的精神面前,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这也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孕育了著名的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和“赶考”成了代名词,经受了各种执政考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两个务必”沿用至今,是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也是对党奋斗历程和艰苦卓绝努力的肯定和深刻总结,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得民心、随民意的最深刻的认识,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其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都十分深远。回望沧桑岁月,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一百年,青春不老,中国正好!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实事求是都是西柏坡时期孕育的精神财富,西柏坡时期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全国解放区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有了土地,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当时全国7 亿多亩土地被3 亿多农民分到,巩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物质和制度基础。国体和政体的提出和日益完善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政治本色。人民拥护共产党,共产党爱人民,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最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障。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党内一些干部滋长了骄气、以功臣就应该享受生活为主的享乐主义盛行,严重破坏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这时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及时向全党敲响了警钟,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总书记也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清醒的头脑,党员干部才能不迷失方向。艰苦奋斗的本领不能丢,也不敢丢,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质,是立党立国的根基。正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才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西柏坡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我们自身实际情况并在了解敌人的基础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取得战略决战胜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基础。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来鼓舞斗志、明确目标和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因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如果一个人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党也一样,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如今,物质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这是一代人又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会有各种问题,面对各种挑战,还会披荆斩棘,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不骄不躁,实事求是,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我们拼尽全力,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赶考”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同是赶路人,没有人可以停下脚步,只有大踏步前行,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小康社会的实现是西柏坡精神的功劳,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的努力的结果,是14 亿老百姓信任的动力。因此,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永不停滞,我们才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保持警醒,不断努力,不能停下脚步,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锐意进取,绝不能固步自封、浅尝辄止,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前行,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未来谋复兴,不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西柏坡是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我们党立规矩的地方,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制定了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为党的纪律建设奠定了根基。纪律建设在任何时期,任何时候都应被重视,在党建的征程中,应永远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因为讲政治、守规矩、保持铁一般的纪律始终是党让人民信任的根本,不得有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发生,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样才能长久的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在严峻的挑战中,做好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对于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一大批先进的青年而言,保持定力,不断开拓进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两个务必”的优秀西柏坡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才能早日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弘扬西柏坡精神,坚持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当今世界变幻莫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依然有敌对势力干涉我国内政,因此,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中,我们更应增强忧患意识,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并巩固党领导核心的地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