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鞍山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鞍山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是辽宁省的第三大城市。多年来,依托钢铁行业等重工业带来的福利,鞍山整个城市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目前,鞍山经济从整体上来说运行平稳,趋势向好。但在国际经济萧条大背景的影响下,鞍山单一产业性城市的弊端逐渐显露。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规模小、投资效益较低是鞍山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统计调查数据总结鞍山近两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全市缺少新开工大项目的支撑,新兴产业集群项目较少,低于项目总数的5%,尤其是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1]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的状况,迫使鞍山市必须开拓新思路、建立新体制、找到新方式,逐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创新发展之路,而新兴健康产业就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朝阳产业。
伴随着现代健康观念的不断发展,新兴健康产业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一个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巨大产业链。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整体营收超过9 万亿元,增幅达32.1%。健康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包括医疗保健、健康产品及器械、健康管理与咨询等几大方面。健康产业发展可以促使大量的优质生产要素及各类资源在城市中聚合,并充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这对于极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鞍山市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大力发展新兴健康产业,能够带动鞍山城经济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步转变,改变过去“一钢独大”和钢铁行业一“打喷嚏”,整个城市就“感冒”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鞍山的城市竞争力。[2]健康产业集群的兴建和发展,能够大大提升鞍山市整体的就业水平,使鞍山留住更多尖端人才,打造更适宜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市。健康产业的发展进步,也将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使人民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未来健康产业将成为鞍山城市发展的靓丽新名片。
据统计,2019年鞍山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89.1 万人,大概占鞍山总人口数的26.2%。也就是说,在鞍山每4 个人中就有1 位老年人。老年群体不断扩大催生的“银发经济”是鞍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与“银发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新兴健康产业。鞍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只有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形成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才能促进鞍山真正的大发展。因此,鞍山将健康产业作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该产业迅速发展。
鞍山市政府于2020年11月制定了《鞍山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规划方案》,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规划方案提出了与“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的医院管理、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医养结合、医学科普服务、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十五大方面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方案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鼓励探索创新、加强安全保障、注重宣传普及等相关保障措施。
近年来,鞍山的新兴健康产业由政府扶持到企业参与,已经蓬勃地发展起来。2019年,伴随着辽宁省布局大健康产业的东风,鞍山北方国际健康城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总投资额约30 亿元,由三家优质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组成投资共同体,充分利用鞍山“城市之门”闲置资产,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全息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科技研学基地等全健康产业链集群。该项目现已签约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23 家,在谈合作项目40 多个。东软集团也表示未来将把东软医疗的相关产业模块转移部署到北方国际健康城,以人才和技术优势助力鞍山打造东北地区健康科技产业新高地。
1.健康产业体系不够完善
健康产业是一个集养老、养生、医疗、文化、制造、服务等行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产业内涵十分丰富。“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策略,已经助力鞍山健康产业快速崛起,但目前鞍山的健康产业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健康产业呈现出“广覆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需要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新兴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格局要求实现“融合化、高端化”;产业面临的区域竞争格局要求达到“集聚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模式要求产业主体实现“品牌化、创新型”。面对如此高标准的要求,鞍山市目前的健康产业还存在着供给不充分、不均衡;产业融合层次低、路径单一;细分行业产业链发展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鞍山市来说,健康产业体系的完善依旧任重道远。
2.城市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是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鞍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风景名胜千山等一系列优质资源。位于鞍山南部的汤岗子理疗医院是集康复、疗养、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养生圣地,也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深受广大国人和外宾的青睐。可以说,鞍山发展健康产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非常丰富和得天独厚的。但目前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力度和步伐还远远不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并突出这些资源的优势,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升鞍山健康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鞍山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形成的闲置资产可以在新兴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利用。鞍山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盘活闲置资产的重要性,利用鞍山城市之门两座大楼的闲置资产开发了鞍山北方国际健康城项目。但是,鞍山仍然有一部分闲置资产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比如位于达道湾的东北MALL 城市综合体,就有许多空置门市房和民居,这些闲置资产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完全可以用来助力健康产业发展。3.健康人才供给不够充足
人才对于任何产业来说都是第一资源。在新兴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风口阶段,人才短缺尤其是管理人才奇缺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全国也随之掀起了发展新兴健康产业的巨大浪潮。健康产业随着市场与消费者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升级发展,在“互联网+”模式不断推进的同时行业人才供给显得严重不足。健康产业市场缺少研发人才、政策及资料解读人才、管理型人才、推广型人才、新平台销售人才及智能化方面人才。鞍山拥有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两所高校,能够为鞍山新兴健康产业培养一定数量的各类人才,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大量本科毕业生求职不仅仅局限于鞍山本地,而是更趋向于到南方发展,“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人才外流,同时导致鞍山新兴健康产业的发展面临一定的阻力和瓶颈。
4.产业宣传力度不够强大
在健康中国战略中,要求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只有让大家懂得健康,重视健康,才能关注到健康产业及其发展。“四产融合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给鞍山带来了巨大活力,四大产业协同并进。但在宣传方面,文化、旅游和体育三大产业更胜一筹。在鞍山市统计局2019年9月发布的一项统计报告中,就重点提到了文化品质、体育赛事、各类会展和夜经济等项目。健康产业仅仅提到了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这一项,而且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展示出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相比“四产”中的另外三个产业,健康产业更容易被忽略,而要将健康产业与其他三大产业较好地进行融合,加大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是指打造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四大产业互融互通、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是鞍山市政府对城市资源禀赋及历史传承进行深入研究后所做出的创新探索。鞍山发展健康产业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非常适合推进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和旅游度假养老等项目,这就可以将文化、旅游和健康三大产业有机融合。同时,鞍山应深度推进健康产业与大数据、智慧制造、互联网医疗等新兴高科技成果相结合,实现健康产业发展的大创新格局。[3]鞍山市应该将各项优惠政策融入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加强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市政府应该把新兴健康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扩大投融资渠道,并建立健全健康产业的统计、预测和监督机制,全方位为鞍山健康产业链体系的建立健全保驾护航。
鞍山各类资源丰富,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闲置资产,为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鞍山已经利用一部分闲置资产,开发了中国中医药大健康项目和北方国际健康城项目,但是存量资源的利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鞍山职教城附近的东北MALL 商圈,就有很多闲置的商铺和民居,目前零星地开设了一些养老中心,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鞍山市可以通过政策推动,让这些存量的闲置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形成社会资本经营管理的养老中心产业,既能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又能促进就业,提升居民的劳动和资产收入。
当今时代,“产学研相结合”已成为各大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一体化系统,是科技与产业无缝连接的最优方式。其中,以“学”为核心就是指高校推动人才培养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健康产业伴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模式日益繁盛,因此需要大量的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人才。鞍山拥有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两所大学,这两所大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既要保证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年来,鞍山以“钢都”、“镁都”、“玉都”的盛誉展示于国民面前。提到鞍山,人们耳熟能详的是大美千山、震撼玉佛和闻名全国的鞍钢,而提到鞍山的健康产业,人们则知之甚少。因此,鞍山市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健康的同时更了解鞍山的健康产业。当今时代,新媒体日益发达,抢占了国人大量的业余时间和消费领地。鞍山市政府在注重原有的电视、广播、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抖音、互联网直播平台等一系列新媒体方式宣传鞍山健康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使健康产业成为宣传鞍山城市形象的另一张靓丽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