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将祖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播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能更好地培养青年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增加传统美德的讲座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以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为基础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传统美德文化知识,同时通过传统美德的教育产生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加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更好的投入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建设中,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者和传播者。
为了达到对学生更好的培养,教育部通过对教材的重新整理和整编,在高职德育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中,以教育育人的理念补充了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学习内容,希望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能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有个充分的了解,因为青年是承载祖国的未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让学生通过对传统美德的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和建设中,把祖国的悠久历史文明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教学内容,将祖国传统美德进行发扬和传播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能更好地培养青年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增加传统美德的讲座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祖国的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道德思想法制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通过高职德育教育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悠久发展历史中高职德育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以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为基础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通过传统美德的教育产生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加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更好的投入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建设中,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者和传播者。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中华传统美德强调仁礼之道,家国情怀,崇尚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可以直观地使其了解中国传统道德及中华文明的魅力,增强高职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利于培育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和提升深厚的爱国情怀。
传统美德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其精神发展方向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在高职德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还有利于推进高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应用传统美德来优化校园环境,例如通过打造中华传统美德走廊,张贴介绍与传统美德相关的材料等方式,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去感受和学习传统美德。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高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效果。
中华传统美德中有许多积极进取的名言警句,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挫折,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开展新时代大学生自强教育。孔子“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他勤奋好学,愤而忘食,精进不休;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强调人必须先经历一番试练,才有能力面对困难。又如荀子说:“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强调人们每天都要努力,每天都要进步,而不能指望上天赐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求索之路上追寻大道至理,坚守自己的理想,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探索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开端,这个实践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制度保障是关键。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地位,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第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制度,来强制保障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引入课程评价机制体制。第二,高职院校制定科学可行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评估判断,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落实全面课程评价。
历史的发展更体现出德育的进程。我们在分析历史时,应该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客观的历史进程,其次是要让学生明白注重历史的客观条件。也许学生在接触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每一件历史事实的对应评价,但这并不影响学生自己观点的发展,这也是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不约定俗成地认识事物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也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品鉴的重要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观念确立的重要阶段,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这是优秀的德育资源,可以把历史流传的丰富精神传达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认知。
借鉴中华传统美德与传统思想,结合当代社会与教育现实,为学校德育树立了一个正确合理的指导思想,即立德、立功与立言。其一是立德,它是根本,也是基石,要求学生首先做到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德立身,才能达到学校德育最根本最基础的目的,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二是立功,它表示学生可以应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工作和生活,成就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做贡献,这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功用性。其三是立言,它要求学生在“立功”的基础上创新升华,在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著书立说,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思想著作了解并接受传统美德的精华,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高职德育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中国传统道德及传统文化,剔除传统道德中封建性的腐朽糟粕,吸收其有益的精华,加以创新性改造和转化,使之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创新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能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在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满足德育教育的要求,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工作。(1)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积极人格品质的大专生为己任,并在制度层面设置更多与中华传统美德有关的公共课程,系统地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也保障了学生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稳定的情绪。如因为现代高职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认知度普遍不高,了解不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意识淡薄,所以通过教授与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人文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仁义礼智信”的积极人格品质,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学经典的兴趣。(2)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大专生积极人格品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每到传统节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一起体验传统习俗,如包饺子、制作汤圆、制作月饼等,在团体活动高职学生学会了互帮互助,也体验到了中华传统美德。而且学生也提高了自身的生活适应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复原能力。
高职校园是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可以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对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继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学生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和体育活动中去,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陶冶高职大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到高职大学生党团活动中去,有助于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校园心理咨询热线,以鲜活的中国传统道德人物和道德事迹,帮助高职大学生化解心理障碍,减少心理疾病,激励他们积极、乐观、向上,树报国志,培家国情,立志做大事,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为社会做最大贡献。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与高职德育教育工作是相互促进,密切联系的。在高职德育中融合中华传统美德源,丰富了德育教育资源,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在发扬传统文化同时,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长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因为较好的理念完成各项领域的发展和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