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鑫,邱木清
(绍兴文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人口的快速持续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加,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寻求一条能够有效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1]。《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非常重要。该课程涉及到各种污染处理技术、处理工艺流程、处理设备的结构与操作等大量基础知识,十分抽象与难理解。而且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处理技术的知识不断更新,设备更新也很快,最终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2]。因此,本科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时候,由于比较抽象,学习的难度比较高,有些知识点一下子难以理解,学起来十分枯燥。如何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爱好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点,并灵活地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于污染物处理的实践中去,就必须对本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本门课程主要对工业、农业、市政、畜牧业和其它行业排放的固体废物的来源、性质、类型及其测定方法等进行了具体的描述[3]。另外还对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特征及危害、固体废物的收集、破碎与分选、运输与压实、固体的固化与建筑材料化等前处理方法、高湿物料的浓缩与脱水、有机固体废物的热解、焚烧、微生物饲料化、堆肥化、沼气发醇、已醇发酵、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等知识进行了系统地阐述[4]。最后介绍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设备及其操作等。因此该门课程的知识性、系统性和实用性非常强。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是它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不仅包括环境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而且还包括地质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交叉性非常的强。因此,要真正学好这门课程,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不仅仅要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必须具备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5]。因此,该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这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涉及到各行业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所以,学习这门课程,需要重视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切不可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参观等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工程实践的意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6]。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固体废弃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质量也越来也大,变化十分迅速。因此,这就要求这门课程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地增加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的新理念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这种变化和社会的需求[7]。因此,该门课程的所涉及的内容都在不断更新,如相关的处理技术、法律法规、危险固体废物目录等,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目前学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的教学形式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认真听,缺乏新意[8]。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十分抽象,比较难理解,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导致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教学质量水平不高。
在目前的教学中,实践教学通常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和补充而处于课程的从属地位,即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因而,从学校到学生均在主观意识上对实践教学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认为实践教学不重要,只要学好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觉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9]。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少和老师进行互动,缺乏交流。教师一直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效果非常差。由于缺乏互动,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真实的想法以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这不利于知识的传授。最后通过考试才能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到那时就为时过晚了。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仅限于闭卷的理论考试,没有实践环节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仅仅掌握了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因为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十分强的,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进行理论教学水平的传授,而不涉及实践教学的环节,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由于没有亲身设计过工程项目,就较难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这种能力的缺失就显现出来[10]。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刚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地去学习,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这样,教师不用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书本上的一些固定知识,而是将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方式包括答疑解惑、完成学业、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强这门课的理解和掌握[11]。
项目式教学法是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不仅适合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更适合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它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工作,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采用这种方式教学,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达到教学的目标[12]。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每个学生项目的研究内容、任务要求与工作计划,并且要求提高考虑到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学员对项目的接受能力等。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把学员引入到项目工作中,让学生参与并发挥主动能动性,而教师退居到次要的位置,时刻准备着帮助一些学生解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与问题[13]。
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大学首创的教学方法,也是被很多教师所喜欢并不断将它应用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包括学生本人的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和总结完成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这里所选用的案例需要与当前所使用的教材紧密地联系,既能在充分体现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反映出当前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即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区域性。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地完成本门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分析,极大地丰富了其教学的内容、优化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不仅完成了本门课程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