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杰,冯国红,董春芳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明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这个新的思政教育模式进入大众视野。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心,也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课程思政着重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大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紧密结合[2]。要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研究,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3]。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长期忽视了在科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零散的、抽象的,学生感受不到从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中应该获得怎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体会不到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倾向和家国情怀,达不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4,5]。
有鉴于此,本文以专业体系为视角,以“专业导论”课程思政的建设为切入点,分析工业工程的各类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与内涵,论述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体系中,构建符合专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较强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可行、卓有成效。
专业课程导论是每个专业的导论性课程,因此,在专业导论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从专业体系角度传递专业课程思政的最佳途径,使学生一入学就能系统地接受来自整个专业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专业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同时对其他专业课程也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基于导论课程性质,应从工业工程专业体系的角度出发,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专业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导论课程思治教育设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相互渗透、紧密结合,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相辅相成、齐头并进[6]。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材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的集成系统的设计、改进和实施。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7]。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体现了系统性、创新性、交叉性以及人本性。
工业工程专业导论课是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课程目标为:通过对导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熟知工业工程的起源和发展,明确工业工程的研究范围以及课程体系,清楚工业工程主要应用领域,掌握工业工程内涵和特征,训练学生具有工业工程职业素养,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善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方式[8]。
基于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内涵以及学校针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要求,以课程目标作导向,构建 “1+3+N” 的工业工程专业体系课程思政元素。
“1”是“专业思政元素体系”。工业工程专业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以人为本,科学有效利用资源,精准提升服务的理念。凝练出“爱国的情怀、崇高的价值观、深沉的使命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学习态度、探索研究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5个思政元素,建立专业思政教育体系。
“3”是三类课程思政形成价值方向引领。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由工程技术类、管理技术类、工程实践类组成。“工程技术类”课程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管理技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正直品质、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工程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N”是N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协同“大思政”体系。教师秉承“课程承载思政”的理念,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深入分析专业思政元素适用课程、教学方法等,将适宜元素自然、有机融入各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并且各门课程相互协调形成协同思政效应。
同时,在农林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各学校的特点,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课程始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核心是统筹人类、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生、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可持续繁荣以及全面发展[9]。与工业工程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响应习近平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业工程将现代生产系统作为其研究对象,在充分、高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以持续、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10]。所以,无论是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是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都要具有合理的使用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求教师讲政治,有纪律,时刻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要“学不可以已”,并与时俱进,充分认知开展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运用专题式、话题引入式、案例式三种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自然、有机的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融入到日常专业教学中。
(1)专题式教学。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大等校长、教师代表、校友 “开学季致词”为专题,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内涵,讲解工业工程专业体系中所蕴含的“爱国的情怀、崇高的价值观、深沉的使命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的学习态度、不断探索创新的学习精神”五个思政元素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话题引入式教学。以当代关注的焦点、热门话题(如中国制造2025),使学生理解工业工程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所体现的特征和肩负着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责任,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精神、正直品质、工匠精神、节约资源的职业素养。
(3)案例式教学。以工业工程的经典案例和往届学生改善的优秀案例,对其领域内如何应用工业工程的知识、方法、工具进行阐述,诠释工业工程以人为本、精益求精的做事哲理和不断改善、优化、创新的精髓所在,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生态文明的意识。
工业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是新生专业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它是学生认识工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敲门砖[11]。因此专业导论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首先完成了专业思政元素体系的构建,并使学生一入学就能了解本专业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同时,对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起到了示范性和引领性。从而使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逐步走向系统化、具体化,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在专业导论授课的最后一节课中,组织开展 “从本课程学习中学生获得怎样的思政教育和培养”的大讨论。从讨论中证明,学生认知到了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专题讲座、话题引入、案例分析的教学中,领会到了来自工业工程专业中所蕴含的价值倾向,获得了“爱国情怀、使命感、以人文本、正直品质、节约资源、工匠精神、改善创新”的思政教育。培养了学生不断改善和创新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担负起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经验传播阶段和实践探索阶段。因此,所形成工业工程专业思政元素,需要在核心课程实践中不断挖掘与完善。同时,教学实践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应有效利用。此外,要想获得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每个专业都应从专业视角建立本专业思政元素体系,来指导各门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这样学生才能明晰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获得怎样的思政教育,从而使课程思政从零散走向系统,从抽象走向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