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半夏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11-28 22:10:14刘永红郭建宏何志贵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连喷多菌灵块茎

张 和,刘永红,陈 静,郭建宏,何志贵

(1.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医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2.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陕西 西安 710077;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0 引言

半夏作为我国重要传统名贵中药材,是天南星科半夏属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干燥的块茎入药,在中药处方中经常使用,是王牌中药香砂六君子等的原料药,具有两千多年用药史和栽培史。

半夏在条件适宜的春季生长较快,夏季高温易发生倒苗,种子在夏至前后生成,此时夏天刚好过半,称为“半夏”。不同产地有不同的名称,如燕子尾、地文、水玉、守田、示姑、半月莲、狗芋头等。

1 半夏的形态学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系浅,株高10~35 cm;块茎偏斜,白色或浅黄色,肉质坚实,致密,上部圆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下部圆而光滑,有须根。

自块茎顶端生出1~5枚叶,1年生叶卵状,全缘,单叶,2年生及以上叶为3个小叶的复叶,中间大,两侧小。叶柄长,基部有白色珠芽,直径3~5 mm。肉穗状花序顶生,花序梗长25~30 cm,花葶高于叶;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在雌花上部,间隔3~7 mm;雌花序与佛焰苞合生,无花被,子房一室。

佛焰苞绿色,狭圆柱形管长1.5~2 cm,檐部长圆形,末端的附属体细长,尾状,直立伸出佛焰苞外。

浆果多数,卵状椭圆形,未成熟时绿色,成熟时红色,有种子1粒,灰白色,椭圆形。花期5-9月,果期6-10月。

2 半夏的生长习性

半夏耐荫、耐寒,夏季宜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块茎在土壤中能够自然越冬。在隐蔽环境和温和湿润的气候下生长良好,高温、强光、干旱条件不利生长。年均温14~24℃,≥10℃的积温在2 000~6 000℃之间,7月平均气温18~28℃,最高气温33℃;1月平均气温-4~8℃,最低气温为-9℃;年平均日照时数1 100~2 500 h,年降水量平均400~1 600 mm,相对湿度在60%~80%的地区适宜半夏生长。

半夏根系浅,不耐干旱和积水,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盐碱土、沙土、黏土以及低洼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均可种植,但以肥沃、湿润、疏松、灌排方便、保水保肥、pH值为6.0~7.0的沙壤土或壤土最适宜。

3 病虫害防治

生产绿色无污染的半夏始终是半夏栽培的目标,半夏无公害病虫害的防治以培育抗病、抗虫品种,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等农业措施为基础,积极运用生物防治,合理选择和运用物理防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种类,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尽可能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广谱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 半夏常见病害的防治

半夏的病害大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新栽半夏的田块病害较少,半夏栽培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腐烂病和病毒病等。

4.1 半夏叶斑病

危害症状:

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初期,染病叶片上有不规则轮廓不清的紫褐色斑点,随后斑点上生有很多小黑点,最后全叶遍布病斑,卷曲,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

①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积水;

②加强田间巡查,发现患病植株,及时处理,用生石灰对病穴消毒;

③发病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65%代森铵或20%百菌清或72%代森锰锌500倍液交替喷洒,每7~10 d喷1次,连喷1~2次。

4.2 半夏腐烂病

危害症状:

半夏腐烂病主要危害半夏块茎和叶茎,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病菌通过土壤或块茎传染,发病后,染病块茎部分或全部腐烂,有的有明显的霉臭味,晚期块茎仅剩表皮,地上部分随即枯黄死亡,蔓延很快。

6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高湿多雨季节和田间虫伤或机械损伤的块茎贮藏期间易发病,生长期遇干旱或水涝、田间低洼积水处发病严重,偏施氮肥、连作、长期用块茎无性繁殖等均可加重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①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②合理轮作,不与茄科等易感腐烂病的作物轮作;

③播种时选择无病种源和抗病品种,剔除染病的、有虫伤或机械损伤的种茎入库;

④播种前用5%的草木灰上清液浸种2 h或0.5~2%石灰水浸种12~30 h,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直接拌种后播种;

⑤加强地下害虫的防治和田间巡查,发现患病植株妥善处理,用5%石灰乳浇灌病穴;

⑥发病时用美邦治萎40%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5%代森锰锌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交替喷雾,每7~10 d喷1次,连喷3次。

4.3 病毒病

危害症状:

病毒感染引起的全株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叶,通过与病株的摩擦、带毒的种茎播种及蚜虫等刺吸式昆虫的吸食等方式传播。

普遍发生,初期病叶上出现黄色不规则病斑,褪绿成花叶,叶脉纵卷、变形、皱缩卷曲、枯死,生长受阻,块茎小,多畸形。5月以后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当刺吸式昆虫暴发时,更易诱发该病。

防治方法:

①培育无毒种苗,选择抗病品种栽种,选择无病毒植株留种,杜绝从病发地区引种,减少人为传播;

②播前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③加强田间巡查,发现患病植株妥善处理,对病穴消毒;

④使用3%的天然除虫菊素、0.36%的苦参碱、10%吡虫啉杀灭传毒昆虫,杜绝传播;

⑤发病期喷洒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7 d1次,连喷3~4次。

4.4 半夏白星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大量脱落。染病后在叶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 mm左右的小病斑,呈透明状,边缘稍隆起,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

①重视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②加强田间巡查,发现患病植株妥善处置,对病穴消毒;

③发病期间交替喷洒甲基硫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7~10 d喷1次,连喷2~3次。

4.5 茎腐病

危害症状:

也称猝倒病,主要危害茎和块茎,发病急,传染快,危害大,多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高温高湿的雨季发病,密度大的地块发病严重。初期在茎基部的叶及叶柄上出现暗绿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颜色逐渐加深,变软,呈环形褐色状斑,似开水烫过,半透明下垂,最后猝倒死亡,高湿环境下有白色棉絮状的菌丝。块茎染病后腐烂,有腥臭味。

防治方法:

①选择易排灌的地块种植;

②注意轮作,不能重茬;

③进入雨季喷1∶1∶12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期喷洒66.5%普力克700~800倍液、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7~10 d喷1次,连喷3次。

4.6 叶斑灰霉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水渍状,褪色,病斑呈灰白色的点状或条状,随后多个病斑扩大成褐色不规则大型病斑,连成更大病斑,使叶片扭曲,过早枯死,高湿环境下叶背形成灰色霉层,6-7月的雨季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园,消灭病源;

②发病时用60%防霉宝超微可湿粉7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灭霉灵1 500~2 000倍液,每7~10 d 1次,连喷2~3次。

4.7 立枯病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和茎。在茎的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斑,病株早期白天萎蔫、夜晚恢复,随后病斑逐渐凹陷,最后干枯收缩;患病部位高湿环境下出现白色网状霉变,后期出现褐色的菌核。

防治方法:

①加强田间巡查,发现病株妥善处理,对病穴灌根消毒。

②发病期间用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1 0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10 d1次,连喷2~3次。

5 半夏常见虫害的防治

天气干旱的年份,半夏的虫害发生较重,半夏常见的虫害主要有天蛾类、蚜虫、蓟马等。

5.1 天蛾类

危害症状:

以幼虫咬食半夏叶片为害,是危害极大的一类害虫,常见的有红天蛾、芋双线天蛾、雀纹天蛾、芋单线天蛾等。5月以后出现,幼虫个大,胃口大,将叶咬成孔洞或缺刻状,严重时将整个叶片吃光。成虫取食花蜜,以蛹在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①不能连作,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除草,巡查田间,人工捕杀幼虫;

②成虫期夜间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③幼虫期交替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2.5%功夫乳油1 500倍液、50%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

5.2 蚜虫

危害症状:

以成蚜和若蚜聚集在半夏幼苗、嫩芽、嫩叶上吸食汁液,蚜虫繁殖力强,密集危害,被害叶反向卷曲、皱缩、褪绿,植株严重失水,营养不良,生长受阻。同时传播多种病毒病,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

①在蚜虫发生期,放养瓢虫进行生物防治;

②利用黄色粘虫板粘蚜,利用银色反光膜避蚜;

③蚜虫发生初期,有翅蚜迁飞之前用2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0%吡虫啉4 000~6 000倍液交替喷洒,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

5.3 蓟马

危害症状: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半夏叶片正面危害,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半夏幼嫩叶片汁液,被害叶片呈灰白色小斑点,呈筒状向内卷缩,变硬枯萎,矮化严重,生长缓慢,直至干枯死亡。防治方法:

①及时除草,收集残株,清洁田园,减少虫源数量,防止迁移危害;

②重视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提高植株抗性;

③利用蓟马的趋蓝习性,在田间与作物等高位置设蓝色粘板诱杀成虫;

④下午交替喷洒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每7 d喷1次,连喷2~3次。

6 结语

半夏作为常用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史和栽培史,但半夏重茬后病虫害极为严重,产品质量和产量急剧下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要求作为药品的半夏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掌握半夏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提高半夏的品质和单价,增加广大药农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连喷多菌灵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01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创新时代(2017年4期)2017-05-06 12:32:40
设施嫁接西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上海蔬菜(2017年6期)2017-04-03 23:54:51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三七常见四种病虫害的防治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
春防大蒜病虫害需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