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锋,张文莉
(曲靖市沾益区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曲靖 655331 )
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有效遏制了沾益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据调查,全区有林地面积从2000年90400 hm2增加到现在的155922.2 hm2,在建区初期,森林覆盖率只有28.6%,而目前,已经达到47.06%,水土流失面积也从1153.02 km2缩小至1025.66 km2。
沾益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及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广大农户获得可观的政策性补助和林业收入,改变了农民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让农民能够从单一农耕劳动中得到解放,转为养殖、加工、劳务输出,使得全区生态压力得以减轻,大大促进生态恢复,使退耕还林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得以实施,工程区干部群众广泛参与退耕还林,加强对林业技术的运用,广大退耕户掌握了育苗、造林、护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充分意识到良好的森林生态对当地农业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所在,摒弃传统的“靠山吃山”观念,树立“靠山养山吃山”和“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思想意识,夯实了退耕还林的基础。
沾益区通过第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力实施,发展杨树、柳杉、桉树等速生林666.7 hm2,发展板栗、核桃、梨、李等干水果666.7 hm2,依托退耕还林营造的经果林基地,建立了多家“农家乐”,发展休闲旅游业,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造林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建效慢、劳动力密集的农耕劳作。在实施造林时,应当懂得植被与土壤地理等相关知识,那么种苗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地区不同,各地区的土壤与气候特点也不尽一致,那么种苗的选择就会不一样。比如东北地区就适合选择桦树与榆树等树种,而南方地区则适宜于种植椿树。也就是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一旦确定了种植的树种、品种,就要注意加强对种苗质量的把控,选择优质的树苗,成活率也会更加有保障[1]。
通常情况下,退耕还林所用种苗无须经过任何处理,一旦树苗送到,却未立即栽种,就会导致种苗大量失水,再或是种苗过程中,未能严格控制树穴深度,进而影响树苗种植成活率。同时,干旱地区,如果没有及时灌溉幼苗,造成成活率下降,加强育苗技术及浇水把控,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功率。
合理实施幼林抚育,能够促进造林成活率提升,在幼林时期,适时浇水、锄去树穴周围杂草、除蘖、定杆、施肥、治病虫害,使幼苗尽快成活,并健康生长,加速幼林郁闭成林,能够显著提升工程造林质量,而如果不注重抚育工作,那么幼苗的生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就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而言,实行的是以耕代抚,以耕代管,林粮间作,幼林的抚育、施肥管护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部分农户间作高杆作物,盘地损毁树木,直接影响了造林成活率,这对退耕工程项目建设是极其不利的[2]。
在耕种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农药,使得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巨大改变,部分土壤都无法满足森林植被的种植需求。即便部分土壤未受影响,但大量的农药残留,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说,残留于土壤中的除草剂,会导致树苗受损。据可靠统计,农药残留较高的土壤上造林,成活率仅为50%,而如果将其闲置,待一年后种苗,就能将成活率提高至90%,这也表明土壤自身能够修复。所以,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时间与土壤品质,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提升,并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考虑到沾益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强化部门协调,将那些分布于大中型水库、河流区域,坡度在15°~25°的坡耕地全部调整为非基本农田,可直接用于退耕还林,也可先退后调,基于实际科学制定退耕还林规划,发挥领导示范带动作用,高位推动,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并将退耕还林纳入乡(镇、街道)、村委会年度检查考核,根据实际建设成效予以表彰,若因退耕还林导致责任事故出现的,应当倒查追责,保证“退得下、稳得住、不复垦、山变绿、能致富”,提高广大退耕农户的经济收益水平,改善生产生活环境[3]。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各项工作内容,如土地丈量、年度检查验收、退耕还林任务落实以及公示兑现补助资金等,通过召开群众会、村组会,电视、广播、微信等途径向广大群众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及法律,让他们对退耕还林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具备育林、营林、管理退耕还林的意识,对自己退耕林木进行科学抚育与管护。
不断完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将补助期予以延长,并把国家与省级的退耕还生态林的补偿标准提高。要保证退耕还林政策顺利实施,就要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与补偿期,对于当前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来说,已经难以对农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了,耕地经济收益水平上升,加上物价不断提高,导致毁林复耕的现象出现。在制定退耕还林政策时,应当重点考虑户主文化层次高、家庭成员众多、收入水平高、土地贫瘠产出低的农户,提高他们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培养退耕还林带头人,充分发挥其政策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要统筹考虑地区与农户的耕种收入,制定差别化的财政补助标准,建立健全多层次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增强农户退耕的积极性[4]。
首轮退耕还林延长的补助期就要到期,但是生态林依旧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这也就意味着到期后需要继续给予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都继续予以延期,并提供相应的补助。在制定补助标准时,应当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状况等因素,确保经济补助能够达到退耕地的产出水平,补助资金应当纳入国家、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费,使补偿金额不少于退耕后每亩经济林的预期净收益与经济林补偿的总和。补偿资金筹集需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并在受益地区征收生态税或生态费,使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此外,征占用的林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都要和同类地区征占用的耕地补偿标准持平。
既要注重生态修复,也要保证广大群众不断增收,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农民自身意愿表示尊重,并进行有效引导,保证优势特色更加明显,把握退耕还林政策,基于沾益实际制定出潜力大、能保证持续增收的规划方案。以退耕还林政策为依托,加强对广大农户地引导,让他们广泛培植核桃、苹果、板栗以及花椒等生态及经济兼用林,使特色林果产业得以发展壮大。鼓励各村、各组及农户将拥有的坡耕地、退耕补助以及劳动力等要素作股投入到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广泛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林药、林花、林菌、林菜间种等方式,着力推动林下经济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使农户的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此外,各地应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对龙头企业、科技人员以及林业干部职工进行有效鼓励,让他们通过承包、租赁、提供技术指导,大力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或积极创办林业企业,确保“重造轻管、造后不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认真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际,大力开展林木生长、幼林抚育施肥,可以在“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组织林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特别是那些正在进行退耕还林建设的区域,依托农村乡土技术人才、培训教材、农技人员等有利优势,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示范教学,保证培训成效,重点围绕栽植、定杆除蘖、整形修剪、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能向退耕户进行培训。着力提升退耕还林质量,不断扩大营造林规模,运用先进科技,打造地方品牌,建成林业龙头企业,大力加强林木良种推广、实行品种改优、合理间种轮作、适时施肥、树盘覆盖、病虫害防治、套袋增形,促进产品质量与电商营销水平提升,提高特色经济林产出效益。
新造幼林,特别是造林完成后前3年内,因根系入土浅、长势弱、树体矮小等因素,导致其生长与成活缺乏稳定性。为了提高保存率与成活率,促进幼树成长,就需要针对新造林地进行抚育管理。
3.5.1 土壤管理
(1)大力开展除草、松土及扩穴工作。通过除草,防止杂草与造林树木争夺养分、水分及光照,以降低啮齿类动物和病虫的危害。松土操作,能够打破土表结皮,将下层与表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阻止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土壤的透水性与通气性,推动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转化与分解。多数情况下,除草、松土以及扩穴都是同时进行的。除草、松土年限应当按照树种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确定。自造林开始,连续三年,多是一年中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应在植苗造林当年的第1次除草、松土,并及时扶正、培土以及踏实。造林完成后的1~2年内,除草、松土次数比较多,到了第3年,开始降低。施工中,要防止不伤皮、不伤梢、不伤根,及时清除干净杂草、石块,将杂草在种植点进行覆盖,降低地表温度,控制土壤湿度,避免杂草生长。
(2)灌溉。在生长季的前半期,幼林灌溉开始。灌溉的浸润深度应当结合主要根群分布深度进行确定,以50 cm左右为宜。灌溉间隔期与次数严格按照蒸发速度、天气状况、降水量、林龄与土壤条件等因素,所采用的灌溉方法比较有穴灌、畦灌以及漫灌等。
3.5.2 幼树管理
(1)补植补造。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幼树死亡,无法造成合理造林密度的幼林,加强补植补造,需要采用大容器壮苗,以防不合格苗木进入造林地,严格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采用多元化的造林树种,打造混交林。
(2)平荏。使用某些树种的萌芽能力,造林后1~3年内,去除因霜冻、病虫危害以及机械损伤等引起的生长不良、失去培育价值的幼树地上部分。
(3)除蘖。对于部分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杨树,应当去除从根部附近发出的萌条,促进主干速生。
退耕还林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生态修复工程,能够遏制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就要明确影响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成活的因素,如造林种苗质量、栽植技术、幼林抚育技术以及农药残留等,这就需要通过强化领导与宣传、加快完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突出特色抓规划,关注民生抓产业、注重林业实用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途径,进而提高退耕还林工作成效,实现“生态修复、林业发展、农民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