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 王建胜 周卫学
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虽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但其结构仍不合理。“订单农业”“特色农业”有所发展,但农业生产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无法规模化使用大型农业设备和先进农业技术,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率低,不能适应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品牌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弱, 加之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少,科技带动能力弱,制约了农业发展。
由于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7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人员均为老、弱、病、残、幼,优质劳动力不多,加上“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调查显示,每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优质劳动力紧缺。留下来种地的多为50岁、60岁的中老年人,他们因为对土地还有情怀,不舍得放下或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外出打工等而留下来种地。
农村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没有足够的精力管理自己承包的土地,多半会将土地流转给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或父母耕种。留守在农村的这些人普遍年龄偏大,体力差、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以掌握现代种养技术。调查数据显示,种地年龄在40~45岁的占22.9%,年龄在46~55岁的占32.7%,年龄在56~65岁的占27.3%,三者相加总和高达82.9%,平均年龄为54.6岁。他们仍然沿用传统耕作技术,粗放种植、应付种植,无法精耕细作,劳动生产率不高,甚至出现撂荒现象。他们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增产不增收。他们面对突发的灾害天气,不能及时应对,抗灾害能力较弱。
由于“打工经济”造成农业劳动力减少,农田管理缺失,靠高投入换取高产出,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化肥使用品种及数量不当,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甚至可能影响到人体健康,从而走上一条“化学农业”道路。调查数据显示,有98.8%农户种地使用纯化肥、农药,只有1.2%的农户使用有机肥或者粪肥,这样不仅导致粮食的品质下降,更严重的是在化肥、农药的使用过程及生产环节中,对土壤、环境和能源的破坏极为严重,耕地质量退化,土壤酸化和盐碱化问题逐渐显现,土传病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地方还出现了重金属离子超标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
随着农业从业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个别进城务工青年开始返乡创业,发展新特高效农业,实现适当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化生产。由于没有资金及政府政策的支持,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及规模化生产。
很多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产品生产成本节节攀升,加上粮食流通推向市场,价格偏低,农业相对收益连年下降,重挫农民的积极性,损害了农业生产的收益。农业收入的比重在逐渐下降,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农业收入只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25%。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生产零散、分散、规模小,制约了农业生产的产出,导致生产难以标准化,产品质量不稳定。
农业的出路是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小麦机械化收割方面已经达到99.5%,玉米机械收割已经初步实现半机械化,使用率达到71.2%,但粒收机械和粒收品种还很缺乏。花生全程机械化种收机械很少,还处在半人工状态。中小型农机,大型农业机械少且不集中,机械化生产难以得到有效进展,影响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青壮劳力、文化水平较高人员外出打工经商,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接受农业技术知识较难,农业科技推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难以开展。缺少现代农业建设技能型人才,直接影响了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人员入村进行技术培训时遇到很多尴尬局面,如全村1000多人来参加听课的不到几十人,即使到场也是老人,自认为种田很简单,只要栽下苗撒下肥就有收成。“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就导致大量的先进实用技术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加快,种地不再是繁重的体力劳动,种和收环节时间很短,基本不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务工或经商等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种地只是辅助的收入,许多农民种地就是“望天收”。除了种和收,农村很少有青壮年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他们轻易不会放弃,大部分仍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
虽然政府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但农田基础设施仍较为落后,加之多数基础设施存在有人用无人管甚至荒废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果。
农业生产只有合理发展,才可以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性;只有找到合理的发展方向,才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具体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农业生产收益的下降,大部分务农人员选择进城打工,其普遍存在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土地集中是必然趋势,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收益,促进农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农田向种粮能手集中,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围绕特色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家庭农场,引导各种新型主体抱团发展,通过对生产、销售一定程度的统一,改变市场经济下农业单打独斗的弱势地位,发展规模种粮,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提高种粮效益,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打造休闲农业开发试点。休闲农业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业收入。在休闲农业区内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还可以通过租赁田地,假日携带家人同耕。休闲农业可集住宿、度假、游乐等一体,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助推农村发展。
制约农业发展和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的问题,只有尽快生产出高效实用的农业耕作机械,才能解决劳动力匮乏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农业目前的机械化发展程度较低,要因地制宜、合理地发展机械化,促进农业的发展进程。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是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农业发展政策的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农业发展政策有利于调节农业生产关系,可以保证农业的长远发展利益。政府应该根据发展需求及时制定或调整农业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可以使农民随时掌握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种植,减少农作物种植的盲目性。建设引进网络农产品销售平台,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技术信息,促进产品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绿色、有机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绿色、有机是农业发展的趋势。人们对农副产品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应加强农副产品品牌化,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群众需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前提下,科学规划,增加财政支持力度,从农村实际出发,着力扶持一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早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对粮食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扶持力度。
相关部门应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让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农业科技的好处,调动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利用好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选优配齐农业技术人员,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科学种养水平,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逐步提升科技推广水平。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农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浅析,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农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