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茗璐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骨科 浙江 余姚 3154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基本发展成熟,经过30 多年的临床研究,现如今该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所保证。目前,伴随着逐渐步入老年化的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更换人工关节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对已经变形的关节进行矫正,使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得以改善甚至完全恢复,随着现在医学的进步,这种治疗效果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但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可能在一些老年患者手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产生,都是由于老年患者血流速递、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原因,这样不仅对患者治疗不会有帮助,还会让患者住更长时间的医院,会让患者身体状态变差,这样对患者的病情也没有帮助[1]。所以,应对这些老年髋关节手术的患者,必须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做护理干预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 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肝素抗凝、功能锻炼等,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龄34 ~67 岁,平均年龄(51.04±16.33)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方式进行干预,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36 ~79 岁,平均年龄(52.41±15.2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的治疗:(1)年龄大于等于65 周岁因股骨颈骨折来我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2)住院期间精神状态良好,并愿意积极配合本研究的患者:(3)患者对本研究的药物及中医治疗方法有承受力的。
排除纳入标准的:(1)有其他合并症者;(2)接受过其他治疗方式,并对研究结果有影响者(3)有严重的肝、肾、胃部疾病,影响所使用药物代谢者;(4)依从性差,治疗过程中中途脱离者[2]。
对参与研究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功能锻炼和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方式进行干预。其中还包括常规护理,其主要是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生理护理以及用药护理。
(1)护理研究:患者入院后,需展开综合性评估,问询患者的年龄、近期手术史及病史等,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对于部分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潜在风险因素的患者需取得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报告后,为其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
(2)健康引导:与患者进行交谈,或者给患者一些资料,让患者对疾病相关的知识和DVP 自我检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一些主意事项。尽可能的为患者制定的食谱需做到盐、脂肪含量低,但是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谱;叮嘱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使用油腻辛辣食物,而且必须忌吸烟和饮酒。
(3)身体护理:手术前3 d 要让患者在床上先练习相关训练内容。术后告诉患者卧床时需平躺,将患肢抬高并向外伸展,侧卧、盘腿坐、患肢外旋或内收都是不可取的。术后3 d 帮助患者起身,无需继续使用垫腿枕,控制坐立时间。
(4)一般护理:术后24 h 很重要,在这一时间段很有可能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埋下隐患,必须时刻观察下肢血液回流情况及肤色、触觉、皮肤温度等,第双下肢周径进行测量并记录。患肢如有肿胀、皮温降低、小腿肌肉呈牵拉痛、大腿根部压痛等情况,表示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第一时间告知医师,让医师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如果切口处有渗血情况,也要记录各种情况,并第一时间报医师,采用处理措施。弹力绷带如有血渍等污染物或者出现褶皱,需及时予以处理。间断性予以充气压力泵治疗,1 次至2 次/日,30 ~60 min/次[3]。
(5)康复引导:手术后第1 天,就要由护理人员指导下,安排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3 ~7 d,让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同时利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锻炼下髋、膝关节功能等,术后7 d,可适当在病床周边使用双拐进行站立训练,每天锻炼2 次,每次5 ~10 min。
(6)中医方面:①饮食护理:骨科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必然会有一定创伤,出现淤血停滞、气机不畅。术后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可以食用瘦肉汤、木耳、金针菇等,此类食物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中医学认为,骨骼是由肾充养,所以应多使用补肾食物,比如枸杞、桃仁、肉桂等,可将其与米一同熬煮。患者有气血虚弱症状,可在饮食中加入黄芪、当归等。有脾胃失和症状,饮食需尽量保持少盐少油。②可采用中医按摩和中医护理,不仅防止静脉回流,提高血流量,而且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可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促进关节恢复,或者贴敷疗法、脐部灸疗法等进行活血化瘀,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是否有血栓形成。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无肺血栓发生,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 例(3.33%),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 例(11.67%),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5)。
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就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在于静脉血液经过下肢深静脉血管时发生凝结,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卧床或久坐等使静脉流速减慢引起的,如果血管内膜有损伤,可能是手术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的。血栓是指在手术时对凝血进行激活,使得血小板大量聚集,内外源凝血系统被激活,发生血液高凝。此外,关节置换术患者大多是高龄患者,会伴随有一些基础性疾病,这些都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些都有可能是促进下肢DVT 发生的因素。
有文献表明,未使用过抗血栓预防药物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 发生的概率为45%~57%。所以要制定一些措施来预防,比如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使用中药、尽早下床活动等[4]。
中医普遍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中医领域即为“肿胀”“脉道闭阻”,可通过活血化瘀的方式予以治疗。我国某著名医学典籍中便提到了血液循环。在我国唐代时期某著名医药学家编写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中也有相关记载[5]。需对这些著名的中医学经典著作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讨论,以此来更好的发展中医学治疗技术及护理方法,提高疾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