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头灶镇林业生产现状调查及美丽乡村建设思路

2021-11-28 14:57王玉明韩云祥陈章泽
绿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树种绿化建设

王玉明,韩云祥,陈章泽

(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技中心,江苏 东台 224241)

1 引言

头灶镇地处东台市中北部,南连三仓镇,东接新曹农场,西与东台镇相邻,北濒川东港与大丰区隔河相望,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年均温14.6 ℃,年均降雨量1050 mm[1],林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新的头灶镇由原头灶镇、六灶镇、曹丿镇合并组成,辖29个村居,地域面积20466.67 hm2,人口7.73万人,森林覆盖率21.1%。

2 专业场建设

头灶镇历史上曾组建4个林、桑、果专业场。分别是:华丿果林场、曹丿蚕桑场、梁东蚕桑场、曹丿镇林场,都因市场经济的调节改制和区划调整与村合并。

专业场的建立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林业发展的具体体现。1998年的林权制度改革,是政府推动林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明确林地经营权和树木所有权,而且吸纳了社会资金参与林业的发展。东台河堤的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了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政府不但没有投入,反而得到了每亩1200多元(一个承包期)的林地承包金。

3 名特优水果

3.1 锡蜜水蜜桃

无锡水蜜桃的代表品种,8月10日左右成熟,果大、致密、浓甜、粘核,单果均重180 g,最大单果重300 g,圆形,向阳面有红晕,充分成熟后质软、撕皮既食。栽植后第二年始果,一年生枝条节间短、开张、易成花,但无花粉,需按10∶1的比例配栽白凤桃为授粉树方能丰产稳产。该品种1958年华丿果林场从富安丁庄苗圃引入种苗,一直栽培至今,是华丿果林场久负盛名的果品。

3.2 奶油柿

民间俗称大方柿。果大、短方形,单果重180 g,大的可达250 g,着果均匀,成熟前果面有乳白状蜡质粉,擦去果粉后的果皮油亮光洁故名“奶油柿”。充分成熟时果粉脱落,果面桔黄光洁美丽,可撕下果面膜质果皮,可食率高,质软、浓甜、无核、果胶含量高,营养丰富,正值中秋、国庆成熟,深受消费者喜爱。嫁接苗栽后4~5年始果,7~9年进入盛果期,树冠高大,经济寿命长,产量高,病虫害少,是本地农户庭院栽植的主要树种。1994~1997年面积和产量达到最高峰,外地客商设点收购,远销上海、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市,是本地一个能规模生产进入城市销售的果品。

3.3 白玉枇杷

1989年东台市多种经营管理局园艺站从苏州东山引入头灶镇栽培。树势中庸,枝条开展树冠茂密整齐,为扁圆头形,叶较大、较厚,叶色灰绿、叶缘锯齿疏而浅,分布于叶先端1/3处,花序大而疏松,花梗较细,果实中等大,均重30 g左右,圆球形略扁,果梗长而硬,果面淡橙黄色,毛茸短,果粉厚,萼片平展,萼孔半开,萼筒呈浅方形,皮薄易剥离、果肉厚淡黄白色、汁多质细、甜酸适口、品质极佳,种子较小,3~4粒,成熟期6月上旬。本种有生长迅速、产量高、果形整齐、风味鲜甜、比较耐冻、大小年不显著的特点,品质好、丰产耐寒,其缺点是不耐贮藏运输,适宜近郊及生态农庄采摘园栽培[2]。华丿果林场1989年引入栽培。

4 用材林树种

改革开放前本地以乡土树种刺槐、楝、乌桕、乔木桑(海桑)、枫杨等为主,改革开放后开始栽植水杉,1984年栽植水杉达到峰值,全镇大部分河堤、沟堤、路道、农田林网、四旁植树均为水杉。1988年开始推广银杏树,农户四旁植树、农田林网树种大部为银杏,至1996年达峰值东台号称“百万人民百万株,百万人民致富树”。同时用材林树种遵循“速生、优质、丰产”的要求,引种栽植杨树,最初引入的为“72”杨;至2003年杨树发展达峰值,在“千万株意杨工程”的推动下,主推“35”杨;2015年以后由于杨树病虫害多,木材价格下降,发展趋缓,加之园林绿化对水杉大规格苗的需求,水杉又逐步受到人们的喜爱。水杉和银杏作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寿命长、病虫害少、对环境友好,适宜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这将是本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树种。杨树速生、丰产、优质,但其寿命短、病虫害多,作为满足工业用材的需要,迎合造林者短期内对经济效益的需求,以及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造林,还是能适当发展的。

5 园林绿化

2010年4月区划调整建成新的头灶镇,镇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造林绿化由原来的农村绿化逐步向园区绿化、集镇绿化、社区绿化、单位绿化转移,造林形式由集体用工栽植向工程化绿化转变,树种由原来的高大乔木树种向乔、灌、草、花、果、香、绿、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树种转变,林业资源更加丰富,树种结构更趋合理,人们对绿化的需求已不是单一的追求经济需求,更是把绿化美化环境作为休闲、旅游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先后实施了滨河风光带、园区绿化隔离带、红卫河两侧绿化、河道植树种草、南三中沟两侧绿化、北一中沟绿化等绿化重点工程,以及徐灶居委会、港东村林业示范村,黄尖村、永红村、下舍村、金灶村森林村庄建设,树种有女贞、柳、红叶石楠、紫薇、樱花、垂丝海棠、桂花、碧桃、枇杷、红花继木、红果冬青、小叶黄杨、五针松、朴树、榉树、榆树、广玉兰等树种,绿化与健身器材、假山、怪石、雕塑、台、亭、楼、阁、榭相配套,交相辉映。漫步林间曲径通幽、步移景异,观赏繁花百草、绿荫树木、呼吸新鲜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恍如隔世,绿化有品味、上档次。

6 蚕桑生产

栽桑养蚕曾是我镇农民脱贫致富的传统产业。经过计划经济几十年的发展,到刚进入市场经济的1994年达到最高峰,桑园面积1687.8hm2,全年发种47888张,产茧32291担,产值3230万元。以后逐年萎缩,到2017年全镇桑园面积45hm2,全年发种2160张,产茧1689担,产值468.2986万元。蚕桑生产在头灶镇江河日下、今非昔比的形势,与头灶镇的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以及茧丝绸行情变化等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蚕桑生产已不是头灶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了。

7 古树名木

7.1 港东村古银杏

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位于港东村11组赵天彩宅后(GPS坐标定位:0555182 3640563),雄株,树龄约有500多年,米径78.7 cm,树干基部纵向腐朽、形成空洞。

7.2 港东村皂荚树

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也叫“皂角树”。位于港东村11组赵天彩宅后(GPS坐标定位:0555177 3640566),主干高4 m,米径51 cm,树龄约100多年,树皮光滑,荚果满树,生长良好。

7.3 金康村柘树

桑科、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民间称“榨针树”,位于金康村八组周尚祥宅后沟边(GPS坐标定位:0555397 3637881),胸径31.2 cm,主干高3 m,树龄约80多年。

7.4 新合村雪柳

木犀科、雪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民间称“五谷树”,因不同年份所结果实不同像“五谷”而得名,位于新合村九组吕复康老宅地(GPS坐标定位:0552291 3646067),现老房拆除,四周为农田,相传为其曾祖父栽植,树的根系生长已有150多年,现存树干为20世纪60年代老树枯死后由根部萌蘖所生,主干高3m左右,米径33.3cm,树皮浅纵裂,生长良好。

7.5 双中村榔榆

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别称“小叶榆”[3],位于双中村八组陈志明宅西北角(GPS坐标定位:0557433 3645224),相传其祖上植于清末,树龄约180年。5 m高的主干通直完满,胸径43 cm,树高20 m左右,生长健壮,无明显病虫害。

7.6 黄尖村小叶朴树

榆科、朴属落叶乔木。位于黄尖村一组韩桂生住宅东南角弯河拐角处,地势高爽,树冠投影面积约0.053 hm2,树冠高大扁圆,由基部50 cm处分出3个分枝,中间最粗的主干胸径(离地面向上1.3 m)85 cm,地径(离地面向上30 cm)155 cm,相传树龄160多年。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每一位社会人士都有义务保护。加强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4]。

8 新引进树种:美国山核桃

胡桃科山核桃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经济树种。原产地位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又名“长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碧根果”等。美国山核桃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可孤植、丛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绿化造林,为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果材兼用树种[5]。

头灶镇2007年与江苏省农科院美国山核桃协作组合作,承担美国山核桃品种的区域试验。经过十多年的引种观察,美国山核桃“莫愁”品种能够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抗病性强、高产稳产,2019年11月12日经过江苏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四次林木品种审定会评审为林木良种,适宜江苏省内推广种植,有望成为新一代造林绿化树种。

9 近五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思路

头灶镇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

9.1 重抓绿色通道和林网体系建设

坚持以农田林网、城乡路网和水系绿网“三网”为纽带,重点推进沿路、沿河、沿沟、沿渠“四沿”绿化和林网建设。大力推进“河道疏浚+河波整治+绿化美化”的模式,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林网体系。2017年建成三中沟路11.7 km的“三化”树种绿色廊道建设,同时完成333省道北侧12 km的绿化带20 m加宽工程;2018年建成344国道13.88 km、每侧宽50 m的高质量绿色通道工程;2016~2019年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建成提档升级道路117.504 km,同步完成路肩绿化配套;2020年实施四大沟7.56 km镇级生态河道整治绿化、中心河1 km市级生态河道整治景观绿化建设。

9.2 主抓规模片林建设

紧扣“一片林”工程建设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加大“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树种栽植力度,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向纵深发展。2017年三中沟两侧连片造林30.4 hm2,栽植垂丝海棠、樱花、紫薇、高杆红叶石楠、柳、女贞、紫叶桃、红叶石楠球、桂花等,林下铺种白三叶草。每逢春季春风拂面、桃红柳绿、绿草如荫,行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2018年G344两侧连片造林130.27 hm2,栽植红叶石楠、女贞、香橼、银杏、木芙蓉、榉树、黄金槐、红叶李、木槿、桂花、栾树、法桐、落羽杉、无患子等,常绿、落叶树种搭配,乔、灌、草错落有致,红、黄、绿色叶树种相间;2019年为实现东台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对东台河两侧原六灶段42.73 hm2林地实施公开招标,栽植水杉、中山杉等树种,打造东台河清水绿化缓冲带,完善东台河生态功能修复;2020年建成东强路两侧连片造林17.4 hm2、G344两侧头富路东侧成片造林13.93 hm2。分别栽植榉树、桂花、无患子、枇杷、栾树、红豆杉等,合理布局“三化”树种,做到生态与经济双赢,形象与生态兼顾。

9.3 突出绿美村庄建设

坚持把村庄绿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2017年建成黄尖村森林示范村;2018年永红村创建森林村庄;2019年下舍村依托原尼姑庙的七棵古银杏树、新村部建设、G344绿色通道建设的优势创建森林村庄;2020年金灶村借助全镇“一片林”工程建设、新村部建设、市级生态河道工程建设的机遇创建绿美村庄。为实施乡村振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塑造了典范。

9.4 推动公共绿地(游园)、滨水景观建设

公共绿地是提升小城镇绿化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头灶镇大力实施了政府广场绿地建设、滨河路风光带建设、园区大道入口绿地建设、重要交通节点的绿地建设、中心河生态河道绿地建设等,总实施面积约300000 m2。为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作出了贡献。

10 结语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林业的发展。要注重森林资源的不断积累,保护古树名木和名特优果树,引进特色树种丰富林业资源,加快公共绿地和林旅结合的生态园建设,严格控制采伐限额,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贡献。

猜你喜欢
树种绿化建设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朱屺瞻《绿化都市》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