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青松
(四川省南江县林业规划编研中心,四川 巴中 636600)
南江县地处秦岭以南川陕交界处,历来有种植、采集中药材的传统,虽然全县境内野生药物资源分布广、种类多,但因缺乏引导管理和开发,一直没有发挥资源价值作用,达到为民造福的目的。有的由于不适当地滥采乱集,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少数品种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充分开发南江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加快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资源,保护生态和物种,必须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中药产业步伐,持续做大做强南江县的中药材产业,把药材产业发展成为为民增收致富的特优产业。
南江县山峦起伏,丘谷相间,海拔320~2507 m,全年四季分明,受秦岭山脉的影响,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南江县丰富的药材资源。全县已查明野生动植物药材10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猫科金钱豹;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蟾蜍、乌梢蛇、蕲蛇、黄莲、杜仲、厚朴、黄柏等外;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五味子、山茱萸等。现相对种植面积较大的且人工种植的药材主要有:金银花、杜仲、黄柏、厚朴、二乌、天麻等,近年来适度发展了一定规模的红豆杉、青钱柳[1]。
本地地道中药材,南江县及其重视金银花的,把金银花作为全县三大产业来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县金银花人工种植面积16100 hm2,目前已发展到17800多hm2,在全县范围内均有分布,但因南江金银花未进入药典,大量金银花主要是作为饮料、茶叶进行开发。同时,由于金银花采收季节短,且与农忙时间冲突,造成农户在金银花上的收入不高,影响农户收入积极性。
90年代,杜仲销售很好,在国内供不应求,全县兴办绿色工厂号召农户大量种植杜仲,后价格急剧下跌,影响老百姓积极性,造成农户大量采伐,到现在保存面积3000 hm2,全县范围内海拔1200 m以下均存在一定分布。2018年杜仲价格开始回升,农户积极性有所提升[1]。
多为兴办绿色工厂时种植的,近年来少有发展,目前保存面积不足3100 hm2,主要零星分布在南江县南部,海拔1000 m以下区域。
主要分布在我县北部山区,海拔高度900~1500 m之间,一是农户自行发展种植,二是林场在90年代初期利用采伐迹地种植了部分厚朴,现保存面积2000 hm2[2]。
本地有零星分布,在玉泉林场海拔1400 m左右有成片分布胸径在40 cm以上大树,2016年南江县林业局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企业发展青钱柳生产及加工,目前已发展基地面积10000余亩,其加工生产的青钱柳产品供不应求。
本地北部山区分布有少量南方红豆杉,1995年,大坝林场与省林科院合作引进曼地亚红豆杉开展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栽植曼地亚红豆杉面积在500亩左右。
天麻、大黄、二乌、重楼、猪苓、党参等在本地有一定规模的分布,同时也是农户自发种植的主要品种,自种自销,都不成规模,也没有形成品牌。
南江县自然资源丰富,条件优越,但开发程度低。表现在小规模、低产量、低品质,分散经营,缺乏主导品种和特色;当前对于中药材的定位,也仅仅在“副业”范畴,没有真正把中药材产业当作致富产业来发展,或是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位置,深度开发潜力不足。比如在天麻、二乌的种植上,仅上两、寨坡、关坝、光雾山镇等地有部分农户种植,规模较小。
目前,中药材种植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种植经验(除金银花外),但是他们的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加上当前南江县还没有对中药材申请规范化中药材生产认证。但众所周知,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可以说直接影响到药材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要把药材产业发展起来,并且真正投入市场,就必须进行规范化生产[3]。
政府有关部门在对中药材产业发展上面,可以说职能职责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对于辖区范围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指导服务、生产指导、行业监管等这些方面没有真正发挥出指导服务效能;同时,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上面也不足,进而没有充分激发群众的发展积极性,或者导致种植户生产管理上的盲目性,以及药材销售市场上的无序性现象。如:前几年二乌在市场上销售价格达到了14元/kg,北部山区农户便盲目跟随种植,而今年二乌市场价格下跌到2元/kg,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全县乃至全市范围缺乏一家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和中药材收购企业,种植规模小、品种少、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前几年南江县引进了“百草药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该企业倒闭,大量订单不能兑现,较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本地缺乏生产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导致农户生产的药材需几经周转才销售到外地厂家,导致农户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如今年在南江收集二乌(乌药)的小贩,在农户家中收集后,需运输到汉中交给其它人,再贩运到四川省江油市的一家乌药生产加工商,直接增加销售及运输成本。再者,南江县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70%,但是全县范围内已少有荒山,对“三木药材”等高大乔木、灌木类型中药材成片发展缺少土地资源。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提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该《意见》的出台,为林下种植中药材提供了政策依据[4]。
(2)巴中市在2011年出台了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药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巴府发〔2011〕22号),市政府决定实施“巴药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市场化导向、开放式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中药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企业现代化,把巴中建成川东北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重要的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中药物流集散地。
(3)南江县人民政府编制《南江县巴药计划实施方案》,把巴药产业发展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地道中药材发展纳入《南江县林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南江县生态扶贫专项规划》和《南江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鼓励发展地道中药材。
(4)南江厚朴、杜仲、金银花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南江县地处秦巴山区米仓山腹心地带,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适合大量药用植物生长,山区老百姓长期有采集、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且全县有林地面积370多万亩,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提供了先决条件。
全县要根据南北中乡镇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地区域化布局,如上五区海拔较高以种植厚朴、天麻、二乌、红豆杉等为主,下五区海拔较低,主要以种植杜仲、黄柏、重楼、白芍等为主,种植方式按照林下经济及庭院经济建设的模式,以解决种植土地问题,按照户平种植2亩计算,全县15万户种植面积可达30万亩。现有的5个国有林场总面积60多万亩,由于森林覆盖率过高,且全部纳入了国家级森林公园范围内,因此主要规划发展天麻、党参、大黄等中药材,适当种植红豆杉[4]。
在种植环节,一是要严格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要求配组上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二是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培训[5];三是要做好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有条件的可试行统防统治,对规模种植的某些品种特别是木本品种要大力推行高压振频式杀虫灯进行虫害的物理防治。
将国家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性资金,比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信用社支农贷款等集中起来扶持有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此外,县政府可对新开发的中药材基地,实行奖补政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或公司、社会资金向有发展前景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投入,充分发挥和培植现有的山区资源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加大中药材加工及种植方面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奖补机制,针对一些种植具有规模的区域,扶持成立一批新型农民药材专业合作社,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及成功人事返乡创业创建新型主体从事中药材生产、收购、加工等产业发展。
一是信息服务,通过组织干部外出调查及收集资料、上网等途径,广泛、准确地掌握各种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农民,帮助农民解决“政策允许怎么做、市场需要什么、怎样种、种什么赚钱”的问题,特别是要广泛深入市场,加强市场调研,对发展市场的供应情况、销售走势、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及潜力、生产效益分析等作反复的论证研究,减少盲目生产。二是配套物资供应服务,向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和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如种苗、肥料、农药、生产设备等。三是技术服务,通过科技信息向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6];为农民在技术操作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示范和培训。重点开展中药材栽培知识的培训,让药农掌握GAP规范,实行标准化种植,为药农提供技术服务。四是流通服务,把社会中介等流通队伍和组织都组织起来,统一规范管理,随时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以解决中药材产品卖难、卖亏的问题。
南江县要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就要根据本县实际,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科学布局,落实好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奖补机制,并且加大招商引资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政府部门还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持续做好“信息、配套物资供应、技术、流通”四个服务工作,确保中药材产业朝着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真正成为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