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盛强
(柳州市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广西 柳州 545300)
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是2015年与广西区林科院合作承担“广西杉木优良家系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建设的单位之一,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在融水县贝江河林场应用优良家系建立示范林220亩。通过3年精心组织实施,实际完成示范林营建318亩,项目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2019年4月通过自治区林业局验收,验收编号:桂林科推验字〔2019〕2号。2019年9月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登记号:2019118374。作为项目参与人,现结合工作实践,对杉木优良家系丰产栽培技术作如下总结与分析。
试验示范林造林开始于2015年3月,造林树种为杉木。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林地立地条件、造林规模、造林时间、造林树种、造林模式、参试家系、造林密度、造林设计(林地清理、造林区划、造林整地打坎、苗木选择、造林(栽植)、补植)等技术环节。各项技术环节分述如下。
造林地选择在东华分场4林班2.2、3.1、6.1、7.1小班。位于融水县东面,离县城约14 km。
林地属低山地貌,海拔100~300 m之间,平均海拔200 m, 平均坡度25°。成土母岩为砂岩,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80 cm。立地类型属低山下部泥岩类中厚土层红壤。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气候明显,小气候多雾湿润,非常适合杉木生长。有林区公路,交通便利。
完成试验示范林造林面积总共318亩。其中东华分场4林班2.2小班 127亩,3.1小班22亩,6.1小班60亩、7.1小班 109亩。
造林模式为营造杉木良种家系对比试验与示范林
参试家系:通过审定的广西杉木优良家系,总共有32个家系。
对照:混系包括中国林科院提供的家系(包括福建三代园家系)混系苗木作为对照(优先子代测定林用苗后,将剩下的苗木混合形成混系苗木)、西山种子园混系、其他家系单系苗木。
造林密度:株行距2 m×2 m,167株/亩。
造林设计包括林地清理、造林区划、造林整地打坎、苗木选择、造林(栽植)、补植等内容[1]。
(1)林地清理:在规划造林地界内,将林地的杂草、杂灌全面砍倒,林地边缘铲光10 m宽的炼山防火线,全面炼山,在2014年12月底完成林地清理及炼山工作。
(2)造林区划:以自然地形地物如山区公路、山脊、山沟为分界线,将造林区域划分为33个小区,各小区之间相隔3~4 m,种植两列楠木或挖沟作为分界线。造林后绘制各小区位置示意图,标明小区号和种植的家系号(或家系代号)。每个家系种植在1个小区内,种植后用水泥桩做好分界标记,并用油漆标记。
(3)造林整地打坎:沿等高线进行块状穴状整地,打坎为明坎,规格为50 cm(面宽)×40 cm(底宽)×30 cm(深),打坎时把表土集中堆放坎边,每坎施0.5 kg有机复合肥,然后回表土约10 cm厚与肥料拌匀[2]。 拌匀肥料后再回土, 回土时把泥巴打碎,清除杂物, 回土高度以高过坎面5 cm为宜[3]。
(4)苗木选择:选择由广西林科院培育的广西优良家系(总共32个家系)1年生Ⅰ级壮苗进行造林,裸根苗高35 cm以上、地径粗0.45 cm以上,容器苗高25 cm以上、地径0.3 cm以上。
(5)造林(栽植):全部采用人工植苗造林。定植前先把杉木苗多余的侧枝剪除、过长的根系砍断,按50株或100株一把用生根粉浆根并套上薄膜袋以便保湿,然后上山定植。定植时苗木要苗正、根舒、不窝根、不反山,适当深栽,回土打紧。最后在坎面覆一浅层松土[4]。在2015年2、3月完成定植。
(6)补植:于造林结束后结合当年抚育,检查缺苗、死苗情况,选择10月小阳春、阴雨天进行补植[5]。
试验林抚育包括割灌除草、松土扩坎两种抚育方式。
要求全面铲光杂草,挖出杂草翻晒,割除灌木、老杉木蔸萌芽条,修整培育幼树,抚育后的杂草、灌木不压盖幼树,施工面要完整,不留边、不留空块[6]。2015年、2016年、2017年每年的4~5月和9~10月进行割灌抚育,3年累计进行6次铲草割灌抚育。
要求由原坎边向左右各加扩宽30 cm,向上方扩宽20 cm,扩坎范围内挖深15 cm,把土块翻起打碎并清除草蔸[7]。2015年、2016年、2017年每年的4~5月进行扩坎松土抚育,3年累计进行3次扩坎松土抚育。
2015年、2016年、2017年每年4~5月结合扩坎松土抚育各施一次杉木专用复合肥,在杉木的上方开15 cm深环状沟、分别施放0.15 kg、0.2 kg、0.25 kg。
每年不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由项目分场安排专人进行护林防火、防人畜破坏。
(1)调查测定方法:造林后每年年终进行测定一次,设立标准地进行测定,根据家系数量,每个家系设立3个标准地,面积1亩,共33×1=33个样地(包括对照),每个样地固定测定8列×5行=40株,测定内容包括树高、胸径等指标,并挂好标签。
(2)调查情况: 2016、2017、2018已连续3年进行了生长量调查。
2016年树高平均生长量 1.14 m 。
2017年树高平均生长量 1.26 m,胸径平均生长量 1.52 cm。
2018年树高平均生长量 1.35 m,胸径平均生长量1.89 cm。
从3年的调查测定数据来看,树高生长量呈逐年增大的趋势,分析原因:这一方面与杉木根系逐年盘大有关,另一方面与施肥量逐年增加有关。
通过选择审定的杉木优良家系良种壮苗,在立地条件好(立地指数16以上)的林地上,采用挖大坎施基肥的整地方式,通过合理的造林密度和除草松土抚育及追肥等方法来营建高产示范林效果显著[8]。根据3年来的调查测定数据显示,试验示范林的生长量比用普通苗木进行普通造林的林分提高40%以上。这为加速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样板作用,同时通过示范点的带动,不断提高基层林农使用良种良法意识。
通过试验示范林营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杉木良种高效栽培技术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出营造杉木高效丰产林的科学经营模式,加速广西杉木人工造林良种化和经营集约化步伐,切实为广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试验示范林的营建,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从事一线的科研和推广工作的技术人材,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造林规划设计包括上述很多技术环节,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要严格把握造林、抚育、施肥质量关。造林成败的关键首先是造林质量:造林从整地打坎到定植,一环扣一环,既有质量的关联又有季节性的关联[9]。在施工管理上既要抓质量又要抓进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造林整地和定植质量好,且赶上季节,造林成活率就会高。其次是抚育管护施肥:抚育施肥不但要抓质量还要抓季节,施肥最好是在5月和6月进行;抚育最好是在5~6月和9~10月,这都是有利于树苗生长的季节[10]。同时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如此,才能确保广西杉木优良家系的丰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