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临朐县土地储备中心,山东 临朐 262600)
引言: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日渐迅速,土地整理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经过一系列整治后,土地的关系更加协调稳定。但土地整理这项工作责任重大,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所以有关部门应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田水利设计的整体流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方案研发、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后期服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密把控,其规划设计的质量关乎着整个项目的成本以及建设质量,还有建成后期的管理维护。但从目前的规划方面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县级农田水利的建设规划方面,已经不能够满足建设整体需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形势逐年变化,国家对其投入不断加大,当前建设内容的涵盖早已经远远超过了先前的内容,而现有的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无论是在建设内容还是建设标准等方面都已经不符合目前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我国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标准,现在大多数“走一步看一步”的规划设施已经不符合相关要求,再加上相关管理措施也不完善,还出现了设备不配套、材料不合规等问题,降低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也阻碍了土地整理整体工作的开展。
我国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还处在规划阶段,由于缺乏人才与科学技术的支持,很多研究都难以深入开展,其工作效果尚不明显,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
施工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左右着整个工程的开展,也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据相关统计表面,施工管理对整体工程质量的影响率高达60%,远高于27%的规划设计和13%的运行维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其规模较小、建设地区较为分散、形态比较多,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尚需改进。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单位没有优势,技术水平较低,专业人员较少,使得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为了成本而没有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再加上由于对监理的过度依赖,也让施工质量没有保障。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缺乏有效监管,偷工减料、省略步骤的情况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寿命和质量,往往让设施起到反效果。
当前的建设管理模式较难适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量大、分布广泛,同时各地农民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人力物力都有所不足,延缓了工程进度,降低了资金的合理分配[1]。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对于灌溉农田所使用的水也有一定要求。管灌区域的水源为地下水,渠灌区水源应优先使用灌渠水,地下水则为辅助地位,而对于保留或新建的机井,则应该尽可能布置在道路两边,不影响交通与耕作,也方便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也应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优化各项设施的布置。U 型渠输水能力较大,所以其使用频率较高,在节约与防渗漏等方面也有较为良好的性能,但其施工难度较高;而矩形渠则可以节约土地,但其对材料的要求较高,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所以一般小型农田水利运用较少。
U 型渠设计中,一般型号有B30-60,其中B30 厚度为2.5 厘米,B40厚度为3 厘米,B50 以上的厚度大于5 厘米,因此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应对灌溉渠道加以合理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工作,也要尽量避免灌溉渠的长度过长,减少漏水、水损失的影响,同时也应考虑渠道数量,在满足需求的基本上尽量减少渠道数量与河道的开发,从而减轻对生产与运输的影响。
在农田水利设计过程中,在渠道防渗漏的方面也要针对性地进行防护,建立防水层,做好防渗漏的设计规划。防渗工作是水田的一项较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渗漏会对成本、资源以及设施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应加大对防渗水工程的重视,避免水土流失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防漏设计施工规范,依照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进行筛选与考察,综合分析农田水利方案各项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对各个地区不同的作物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防渗材料,而不能用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作业。
在渠道防渗水工作中,可以用沥青席的方式,在麻布或油毡上涂抹沥青,制成特定的卷材,在渠道铺设搭接时选用沥青进行粘合,有效防止地表水的渗入,提高渠道的使用寿命。
农田水利工程中,有很多种灌溉农田的方式,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考量,挑选最适合的方式进行灌溉,可以挑选喷灌、微灌或浸润灌等方式。
在土地整理的农田水利实际工作开展前,相关人员应做到因地制宜,对农田所在地区的水源、地形、土壤品质等因素进行深度考量,去实地调研,制作出较为完善的记录,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地形条件、地块大小或农作物的种类等因素布置管道。通常以每眼机井为参考,管网布置成L 型,干管沿地块宽度铺设,并结合设计规划进行调整,不断优化排水设计,发挥其防涝、防浸润的作用,防止对农田的土壤或作物的毁坏,实现排水工程真正的效果。
在农田工作中时常也会遇到暴雨天气,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那么就会对土壤表层或作物造成伤害,排水工程应重点考虑其各项布局与标准,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确定排水沟的深度与间距,分析各个排水沟的流量、水位与深浅尺寸,在尽量避免破坏原有布局的情况下节约材料,让整个工程更加经济与高效[2]。
在排水设计中也要对沟渠、泵站进行考量,这些相互交叉的排水系统都有差别,应仔细考察,做到互不干扰,又可以在需要时相互配合,避免发生损害农田的问题。排水工作所排的水质也各不相同,有地表水、地下水或者盐碱水,对于不同的水源要应用不同的排水方式,让整个工作行之有效,发挥排水设施的作用。
土地整理的农田水利工程中,应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调研来选取合适的设计方法,依照相应开发需求,做到造价经济、维护方便的同时,全程进行水土流失的监督,实时优化设计方案。这里可以结合现代化科技,运用红外线检测仪或观察器,全方位对工作中的农田土质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土壤问题并加以解决,避免水土过于流失,稳定各地区农田的山。
在设计过程中,应针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开展农田固水工作。古水工作可以稳定农田地区的土壤结构,防止因地理问题对作物或工程造成影响,也可以有效防止土地盐碱化。
在各项问题中,土地沙漠化也是造成农田地区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在农田水利设计施工中,特别是高温炎热的天气下,应注意在保证项目进行以及水体安全为前提下,通过扩大区域内水资源的供给,尽可能减少土地的沙漠化,降低对农田地区地表土层的破坏。
相关人员也可以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在道路旁布置农田防护带,如栽种国槐,防止风沙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要分析土地及植被有损害的面积,优化设计水利施工方案,配备科学的灌溉设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尽可能保持当地水土条件[3]。
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农田水利方面的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缺乏管理或不受重视的局面。许多地区由于偏远,当地领导从根本上对于这项工作并没有投入太多的重视力度,往往遭到洪涝或干旱时才加强重视,结果也为时已晚。
由于上面领导不加以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不好,很多工程出现建设时不认真,完工后无人管的局面,蓄水池设施由于缺乏监管,在工作中出现损坏;各泵站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关闭以及定期维护,出现运转不正常、维修不力的局面;灌溉设施不通畅,没有工作人员及时清理管道造成堵塞、漏水,影响着后续工作的开展。
所以各地领导应加强重视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情况,认识到其对于农作物生长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领导还应负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挑选政治素质较好、热爱管理工作、踏实能干、作风正派和遵法守纪,并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担任管理人员,并督促其在管理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工程监督工作,为集体与农民着想,保证农田水利的管理工作不出现疏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农田水利各项设施的效果。
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各个地区的农民,因为其延伸到自家的田间地头,对人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各级政府以及基层组织应共同努力,积极做好农田水利的各项工作。
但由于我国农民普遍知识水平较低,对于各项政策以及知识的认知不完善,很多农民都会认为依靠传统的自己干活就可以维持好生计,而不需要各项设施参与,所以很多地区的农民都缺乏参与工作的积极性,难以配合各地组织进行工作,不知道会给自身带来收益。
也由于当前很多富有经验以及知识的高精尖人才愿意在城市发展,不愿意到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建设,导致很多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相关技能人才,建设经验较为不足,使规划设计、项目开发管理以及设施建设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工作开展。
所以各个地区应加强教育,通过广播、手机、电视或走访等方式进行大面积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对于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视度,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合理为农民普及各项水利知识与设施建设的发展前景,让农民对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度,知道自己可以通过设施发展改善生活,让农民自己乐于参与到设施后期的维护工作中来,主动进行工作。各地区也可以开放人才引进政策,缓解农田水利工作人才缺失的问题,增加对工程的预算及投入,吸引相关人才进入,打消人才认为偏远地区工作收入不高、前景不好的顾虑。
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促进工程可以合理有效开展。各级领导应制定规范管理的管制措施,第一,应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农田水利区域的日夜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人为损坏设施、对林木的滥砍滥伐以及各项影响树木的行为,也要看管车辆及牲畜,防止对施工环境或维修工作造成影响。第二,应日常对道路、泵站、输变电线路、蓄水池及各个管道进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也要杜绝人为取土、挖坑、乱放牧等问题,做到各个管理制度有专人行使职权,出现问题时便于找到负责人解决情况,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4]。
在工作中,应要求各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禁止值班人员擅自离岗,新来的员工熟悉各项业务及设施前,安排有经验的人员对其指导,杜绝因不熟悉工作出现问题的情况发生。
对于农田水利的灌溉操作也应制定相关规范,如喷灌机的日常维护需要安排专人看管,在工作前检查机器用电装置以及喷灌系统的部件状态,严格要求工作中喷头距离地面的高度,对于不合乎管理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加深其印象。
结语:总而言之,土地整理中的农田水利设施,通过强化设施,优化操作,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工程质量,如果出现问题不加以解决,则威胁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最大程度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农业经济长久持续可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