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风亮(国药控股内蒙古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零加成、分级诊疗、两票制、带量采购、国家谈判等医改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给医药行业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而毛利率下降成为必然趋势。医药企业在当前环境中想要实现长足发展,需要利用全面预算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匹配企业资金,更重要的是根据医药企业业务实际情况,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导向,建立有序的内部管理体系。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将助力医药企业实现高质量、持续性发展,使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高水平核心竞争力,占有市场一席之地。
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随这一过程中,预算的监督与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效益,降低日常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总体运营效率。此外,全面预算管理在将各业务环节衔接在一起的同时,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建立了沟通渠道。只有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才能够确保部门预算目标与企业目标不偏离,由此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促使企业各业务板块与各种资源高度匹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协调性。
财务部门是医药企业负责编制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部门。由于财务部门主要的职责是日常的存货、往来、费用等账务核算、资金收付等具体的账务性工作,因此在预算编制方面,从财务工作角度出发,难以站在企业战略高度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普遍存在对公司整体战略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财务预算应该着近年零加成、药占比、分级诊疗、两票制、带量采购、国家谈判等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密集出台,药品市场份额快速向“头部”企业聚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毛利率大幅下降,加之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影响叠加,大部分医药企业承受着更大的经营压力,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势在必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适合现代化企业应用的综合性管理手段,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环节,需要企业各部门参与,从而协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应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细化企业经营计划,因此具有强大的规划职能。企业可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及任务,落实责任人及执行单位,为企业设定具体的奋斗目标,最大化地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强大的监督与控制职能,依照预算目标的要求,统筹规划各项资源的分配,以确保企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建立在年度经营预算基础之上,而经营计划大多由运营管理部门负责,业务部门参与较少。加之预算编制人员的局限,编制过程无法以市场或战略作为导向,仅仅考虑了预算编制原则。这种情况下,预算的规划职能被削弱,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预算不再具有协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作用。例如,仅考虑应收增幅低于收入增幅、费用增幅低于利润增幅等,而不考虑企业所属的市场环境变化或具体的战略目标,这将导致预算管理成为数字逻辑游戏。
全面预算编制应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部门以及职能部门,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资本预算三方面的内容。其管理核心在于全面,因此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预算的整体效应。这就需要企业从战略规划出发,建立包含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环节的预算系统,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制定详细的计划,既要完成具体的编制时间安排、界定各部门上报资料的时间,同时要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及预算编制内容[1]。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并未制定具体的编制计划,导致预算编制程序无法有序实施。而预算一经制定便不易更改,程序上的问题最终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使预算编制与实际出现较大的差异。
企业出现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的情况,很大原因是由于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应该通过动态化的管理、明确的责任分配,确保企业各部门落实预算工作,部门预算执行步调始终与企业保持一致。但医药企业对资金支出以及回笼的控制力不足,无法全面反映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其表明企业缺乏动态的监控机制,无法根据月度或季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对执行偏差进行有效分析,既不利于后续的年度预算执行,也不利于纠正偏差。
医药企业想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企业内的推广,就必须保证预算考核及评价覆盖到企业全员。如果考核只关注某一部门、某一层级或某一类型的工作人员,那么预算工作的各项职能均难以发挥作用。例如,针对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不到位,将不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针对财务人员考核评价不到位,将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造成预算与实际脱离等问题;针对资产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不到位,将难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无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目前来看,医药企业的预算考核及评价工作,无法保证全员参与。多数情况下,考核评价的重点对象是营销部门的人员,主要目的在于落实各项营销任务。而针对落实预算目标、提升预算执行力等方面的考核,存在着较大的缺失,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要助力实现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需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以及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进行客观的战略分析,从而制定以市场即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目标。
在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完成战略分析的过程中,首先,要从财务层面考虑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成本、利润、风险、资金、收入规模、资产利用率等,均是财务层面需要考量的主要内容。其次,要从客户层面分析战略目标。提供高质量的医药产品和服务,保持现有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是客户层面应当考虑的关键[2]。再次,要从内部流程层面考虑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不仅要着眼于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同时要定位在优化内部流程上。如:不断加强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健全销售网络、优化售后流程等。最后,要从学习与成长层面,分析企业战略。既要关注激励措施,同时也要关注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以上四个层面对企业战略的分析,能够清晰地关注各个维度的战略工作重点,从而以此为导向建立具体的预算目标。
在制定企业预算目标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预算目标要完全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各部门将通过向预算目标的迈进,有效贯彻和落实企业战略目标;二是预算目标要与预算考核环节联系起来,从而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与控制职能;三是预算目标要作为企业预算编制的基础,始终坚持预算目标,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制定细致的编制计划、完善编制程序,为预算执行打好基础,同时也将保证各部门积极参与,实现预算对资源的统筹管理,保证管理流程的通畅。
一是要明确规定预算编制时间安排,以及具体的编制流程。首先由财务部门向各部门下达年度预算目标,拟定预算编制方案和说明,上报提交审核。在审核通过后,各部门按照预算编制方案,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编制并审议预算草案,提交至上级部门[3]。最后,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预算编制草案,提交至上级进行审核批复,再反馈至各部门完成预算执行。
二是要明确医药企业的预算编制内容。经营预算内容包括销售收入、回款、各项成本支出的预算;财务预算是对企业内所有现金收支以及经营成果进行预算;资本预算是针对企业各项投资决策项目的预算。
三是要明确预算编制方法。企业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合理分析不同预算编制方法的影响,选择最佳方案。例如经营预算可选择固定预算法或增量预算法,需要结合未来业务发展情况的费用,又如营销费用可采用增量预算法。
医药企业要建立多层级的预算监督与反馈机制,强化过程性、动态性的监督,确保预算监督充分贴合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及时提供实时偏差预警,降低执行偏差概率。
一是要强调责任主体的自控,以执行部门作为预算监督的主体,自控为主。同时财务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监督。此外还要配合审计部门的独立监控。二是要加强预算反馈机制[4]。一旦出现重大事项,要及时进行预警,督促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适时调整及纠偏。三是要通过实际结果和预算结果的对比,强化预算分析流程。分析预算目标的完成程度,评估有利的达成差异及不利的达成差异,不仅要关注差异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差异的频繁程度以及变化趋势,并将分析结果反馈至管理层以及各执行部门,有效协调各部门关系,行使预算监管职责,同时通过拓宽信息反馈渠道,进一步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管。
预算考评要起到培养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积极性的作用,通过全面、高效的考评,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顺利运行。一是要扩大预算考评范围,确保预算考评覆盖所有预算执行主体,能够验收具体的预算执行成果。二是要明确具体的考核部门、流程以及方法。预算考核负责部门应为预算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各部门均应配合协助完成考评。考评过程要清晰、合理,同时考核要公正、透明。三是要明确各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范围,确定具体的预算差异负责部门或责任人。四是要将考评结果与奖惩制度有效衔接,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考评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的绩效指标和工作行为。
医药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解决具体的困境,制定战略目标、完善编制程序、建立反馈机制、验收预算成果,借此改善预算管理的不足,运用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手段,助力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