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娜 (遂宁市民康医院)
什么是“PTSD”?PTSD全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灾害过后的精神、行为障碍的表现形式。在自然灾害(地震、旱涝)等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PTSD发病率、患病率居高不下,并且PTSD的病程比较长,所以现阶段我国的PTSD治疗远期疗效并不是很理想。
什么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呢?无外乎是面对亲人故去以及自身所患重大疾病时,还有遭受车祸、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我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会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由自主地回忆当时的情景,自然而然地伴随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这一系列症状就是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我们碰到灾难时的正常反应之一。
PTSD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其中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而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
创伤性事件:分为三大类,例如地震、洪水、火灾属于“自然灾难”类;车祸、空难等属于“人为灾难”类;而战争、枪击、暴力等则属于“暴力犯罪和恐怖袭击”类。
PTSD症状和表现:(1)回避:部分朋友在出现PTSD后的最常见症状就是回避,这些人群情绪麻木,不想去面对创伤出现的地方和对他们造成创伤的人群,所以对创伤有关的话题都会进行逃避,个别情况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完全与他人隔离的情况。(2)闪回:当我们面对和创伤有关的压力源时会不由自主地回想当时的具体情况,并且会因此出现极大的痛苦,情况较严重的患者,这种症状会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3)过度觉醒:例如比较常见的易怒、睡眠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情况。
PT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使患者很痛苦且难治愈的精神疾病。那么如果在创伤事件发生后能通过一些心理评估工具来初步评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筛选出PTSD高危人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
PTSD的预防效果大于治疗,传统疾病的三级预防同样适用于PTSD预防。一级预防:预防创伤性事件,提高机体应激能力我们可以减少创伤性事件的发生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二级预防:筛选特定人群,进行心理干预。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心理干预,来达到预防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的目的。
三级预防:药物干预对于病情严重,可能发展为PTSD的患者可以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但是,大多数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同时也只有少数干预措施的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
PTSD患者比较脆弱,甚至是不堪一击,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都会成为致命的一击,那么PTSD的患者怎么治疗呢?能不能治愈呢?这是PTSD患者以及亲朋好友最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面对负面情绪,允许负面情绪存在:内心遭受过创伤,所以日常生活中PTSD患者会存在比较重的恐惧、焦虑情绪,但是很多患者比较抵触这些情绪,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正所谓有因才有果,日常生活中的恐惧、焦虑情绪都是很常见的,所以不要刻意的去控制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一定要让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尝试表达真实情感: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内心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创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害怕、恐惧心理,并且受创伤的轻重不一,我们的心理阴影也会出现严重程度不同,不愿意再去回忆当时事情发生的整个经过,甚至不愿意向别人提起这件事情,一旦别人提起来就会觉得是对我们的二次伤害,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逃避,会导致我们的内心越来越脆弱且无法释怀,所以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内心情绪,并且要改善我们自己对应激创伤的整体认识,促使我们的心态更加成熟,思维更加理性,找到是与非之间的平衡状态;寻求专业帮助:当您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负面情绪的时候,建议您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尤其是您已经明显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问题,帮助我们理清负面情绪的根源,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对待内心的负面情绪。
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1)暴露疗法:在医生的引导下逐步回忆并重视创伤发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正视创伤、直面恐惧。创设恐怖环境并促使患者置入痛苦的记忆中,引导其缓慢适应从而减轻内心创伤。(2)认知行为疗法:创伤过后绝大多数患者特别容易出现内疚与自责的情感,甚至是对自己造成的结果抱有不同程度的负罪感,所以在认知行为疗法的辅助下,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合理和不合理,分辨是与非,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从而减轻内心的创伤。
药物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对症药物来控制相关症状,并且调节情绪。常见的药物有抗抑郁药物、苯二氮卓类、心境稳定剂等。
前沿治疗:生物反馈、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