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运琳 (什邡市人民医院)
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但是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还需要我们科学地把握药物的给药时间,这样才能让药物真正地发挥作用,保障用药时的基本安全。接下来,文章会对常用药物的临床给药时间进行盘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血糖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并且我国高血糖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降糖药也就成为了生活中的常用药物,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了解降糖药物的给药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不同类型的降糖药,它们的给药时间会有着较大区别,大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按时服用药物。其一,二甲双胍。此类药物服用后通常不会造成低血糖,对于普通片的二甲双胍,其给药时间在餐后、就餐过程中,而二甲双胍的缓释片一般需要在晚餐后服用。其二,α-糖苷酶抑制剂。临床药物代表有米格列醇、阿卡波糖,具有抑制高血糖患者肠道内糖分吸收的作用,通常需要在餐后立即服用。其三,磺酰脲与格列奈类药物。其中,磺酰脲类药物具有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可能会引起低血糖,所以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格列奈类药物属于短效、速效的降糖药,需要在餐前15分钟左右服用。
高血压和高血糖一样,属于生活中的多发病,其给药时间通常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首先,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其降压药物的给药时间不能在晚上,重度、中度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也需要遵医嘱减量服用。原因在于晚上时,人体本身就会出现生理性的低血压,若服用降压药或降压药的剂量控制不到位,会使患者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诱发脑血栓。其次,对于一天只需服用1次的降压药,患者可在早上7点左右用药,对于一天服用2次的降压药物,可分别在早晨7点钟和中午2点钟给药。这样药物的药效会与血液波动规律相契合,确保药物的疗效。但是对于多沙唑嗪、特拉唑嗪这类α-受体阻滞剂,通常需要在睡觉前用药。
抗血小板药通常别用在冠心病、脑梗死的治疗中,适用患者群体为年龄在40-70岁的中老年人。这里所说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指阿司匹林肠溶片,其给药时间通常在餐前半个小时,不能过早或者过晚,以免食物影响肠溶片的疗效。由于肠溶片服用后的3小时左右会效果会达到峰值,具体服用时间在早上或者晚上。晚上用药可以控制早上起床时血小板的活动,早上用药时能够使血液中的前列环素在晚上高过白天。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功效为抗风湿、抗炎、抗休克,为维持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其给药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每天早上给药法,另一种是隔天早晨给药法。顾名思义,其用药方法为每天早上给药,给药时间通常在7-8点,所用药物一般为短效的氢化可的松。隔天早上给药时,同样为早上7-8点,给药1次,常见药物为波尼松、波尼松龙,属于中效的糖皮质激素。
平喘药是哮喘患者的常用药物,具体可分为控制药物、缓解药物两大类,不同类型的平喘药,其给药时间会存在较大区别。其一,缓解药物。这类药物是哮喘患者的急救要药,通常会按照哮喘患者的实际情况给药。比如在哮喘发作时,患者需要快速服用短效茶碱、全身性激素、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缓解药物。常用哮喘缓解药物中,沙丁胺醇气雾剂通常会在1-5分钟内起作用,药效为4-6小时,低剂量的布地奈德沙美特罗气雾剂通常在3分钟以内就会起效,并可以维持12小时,而特布他林会在5-15分钟见效,随后药效可维持到6小时后。
其二,控制药物。哮喘患者的控制药物,一般需要遵医嘱按时给药、长期服用。常用药物有缓解茶碱、白三烯调节剂、长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以及复方吸入剂“沙美特罗+丙酸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该类药物一般为每天一次或者每天两次,每日一次的控制药物,一般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药。比如白天症状严重时在早晨服用,晚上哮喘会加重时在睡觉前给药。每天两次的哮喘控制药物,一般是早上一次,晚上一次。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胃病、慢性胃病也困扰着很多人,胃药也成为了生活中的常用药物。但是不同类型的胃药,它们的给药时间区别较大,建议大家不要在胃痛时盲目用药。首先,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其服用时间通常在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给药。其次,胃黏膜保护药,每天用药4次,一般情况下,前3次的用药时间在餐前的30-60分钟,第4次是在睡前给药。最后催胃动力药。常用药有西沙比利、多潘立酮,一般会在餐前的15分钟到半小时给药,这样才能在吃饭时确保药效达到高峰值。
总而言之,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我们只有了解各类常用药物的给药时间,才能在最佳时段中按时用药,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从而让身体尽快地恢复。但是由于个人体质、病情程度的不同,建议大家在用药时,严格按照专业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地给药,这样才能保障用药安全,呵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