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发展探究

2021-11-28 11:37潘冬东
品牌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十四五福州营商

文/潘冬东

(福州市社会科学院)

营商环境是指法人、自然人在市场准入、生产活动、市场退出等过程中,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2019年,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营商环境定义为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所有体制机制性因素条件。“十三五”以来,受新常态和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我国全面深改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组,并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范强化营商环境的测评优化工作。

一、福州“十三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要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一项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十三五”期间,福州成立市营商办,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一线干部考核范畴,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考核权重度。2018年以来,福州市先后实施营商改革举措530余项,营商环境便利度全球排名前进45位,达到第28位。2019年6月,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荣获国家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同年10月,福州市财产登记指标被选为先进案例,在全国营商环境工作交流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

(一)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政务服务增实效

近年来,福州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把“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理念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过程。福州市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等工作规划,建立提升全市统一的营商服务平台,畅通营商环境工作多部门联动机制,强化资源整合、部门协同、集成服务和惠企便民。实现跨部门联办、一次办理,让企业、个人办事从“跑部门、跑窗口”变为“部门跑、数据跑”,大幅减少证明材料,提高办事效率。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压缩率全国第一,压缩至法定时限的20%以内;政务服务“即办件”事项占比位列全国第二;在线服务成效度指数,位列全国第二。

创新整合“打包办”“一次办”等工作项目流程,推行“多合一、一站式”集成服务,严格落实“窗口告知承诺制”“集中式上门公共服务”等。优化提升“马上办”“掌上办”“同城办”等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政企直通车”和“一企一议”等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榕证通”免费快递服务。集中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中,有96%实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市级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中实现“最多跑一趟”的占比达97.86%,实现“一趟不用跑”的占比达71.69%;有80项服务事项实现了六区六县“全城通办”。“打包办”围绕法人和自然人生命周期共推出103组服务事项,累计精简材料1500多份,压缩审批时限2000天,减少办理环节1200个。其中,企业89组,囊括了企业注册投资、变更经营范围以及市场退出等;个人14组,包括新生儿出生和工作就业、婚姻登记、房产登记、医社保服务等。

(二)完善制度信用体系,营商建设显诚信

推进信用体系制度建设,出台《社会信用条例》《社会信用管理办法》等福州地方法规,实施《法律服务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会展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等福州地方行业规范性文件,还制定了40个领域的联合奖惩方案。完善“信用福州”网站、“e福州”APP企业法人基础数据,推进企业动态数据公开和电子化查证,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的信用信息共享归集和信用修复与异议处理等工作机制。目前,福州市以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接入各级信用单位近700家,归集超过10亿条的信用数据,覆盖市场监管、生态环保、药食安全、公安交管等多个领域。

加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加大“信易+”建设力度,推广“信易+贷、租、批”等服务,拓宽信用报告和信用承诺的使用范围、应用场景,让信用好的企业享受更高效便捷的服务优待。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开展各类的“银税互动”活动,为诚信企业提供“云税贷、税贷通、银税宝”等优惠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诚信企业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市场风险。借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2020年福州累计发放“银税互动”信用贷款达到102.43亿元,受惠企业7830多家,其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30.11亿元。

(三)提升推广数字政务,营商服务高智能

深化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改革,着力完善福州市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和地理空间、公共信用5大公共基础数据库,进一步推动行政部门和市场主体各项行为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转化,实现更加公开、透明、高效的社会服务。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政务信息数据的资源整合和归类处理,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的目录清单和关联图谱,2237个市级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标准化处理和网上办理,提高政务数据资源的运用效率和管理弹性。

深入推进更多国家级、省级审批系统与市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汇聚共享,优化网上办事服务流程,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推广在线填报、在线审查工作机制,实现了核验通过材料的网络共享复用,完善“一窗受理”服务,电子证照库累计归集4801类登记证照及批文。打造“零窗口、零人工、零延时”服务模式,在省内创新推出行政审批智能化“秒批”服务,率先实现了审批办理流程的自动化和审批结果的无纸化。市本级已有26个服务事项纳入“秒批”,实现“不见面、零人工”审批,申请材料由原来的81份减至14份,减少82.7%;事项平均实际办理时长由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至3秒,实现办事“一趟不用跑”。

开展“e福州”便民服务专项攻坚行动。在主城区大型商超、社区和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部署了230台“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提供交通违章罚没缴交、医社保登记、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等107个高频事项的自助办理服务。还通过“e福州”APP等电子平台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收集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并督促责任单位对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

(四)完善减负惠企政策,营商活动降成本

福州市制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方案》,实施《福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福州市2018年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七项措施》《关于降低工业企业用电用气成本措施》等减负惠企政策,将落实国家、省的减负惠企政策和创新本地减税清费措施相衔接,加强对企业的减税清费政策宣传解读和社会舆论引导,及时向企业兑现减税清费惠企政策,切实降低了企业高质量经营成本,减轻企业新常态发展压力。2018年福州市全年累计降税减负473.43亿元,并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减免水利建设基金、减征残保金等6051.05万元。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共返还保证金846亿元;减征失业保险8.24亿元,惠及缴费单位6.9万户,减轻企业用电、用气、用水负担约15亿元。

2019年福州市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46.38亿元。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针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降低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享受门槛;落实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对小规模纳税人顶格减征“六税两费”。落实风险补偿政策,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回归融资担保服务本源,面向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设立百亿规模的纾困基金(首期资金规模20亿元),为企业解忧纾困、防范风险,支持福州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五)开展营商环境评估,精准施策补短板

福州市邀请设立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参照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依托福州市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开展综合评价、指标监测、敏感度分析、预警督办和企业全流程监控五项服务。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认真整改,要认真研究分析问题产生根源,借鉴国内外相关工作经验,瞄准重点环节和短板,通过专项整治与重点巡查相结合,逐项推动问题整改,营商环境整治工作要以“市场主体满意”为根本,“营商评价提升”为标准,实现“评价对标找差距,预测得分做规划,改革落地出成效”。

二、“十四五”优化福州营商环境工作思路

(一)全面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最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福州开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杜绝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福建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地方性营商法规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契合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需要和福州地方实际的营商环境法治体系。制止垄断市场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消除办事推诿、不作为和执法随意、执法不严等现象,营造提升法治化、公平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巧妙运用好“三微一端”等新宣传平台,创新法律法规宣传方式,以重点行业、重要工作为导向,推动“法律四进”向纵深开展,大力开展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教、引导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营商法治意识。

(二)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持续深化政务“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积极应用区块链、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福州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便捷化和平台化、协同化水平。大力推广行政审批“秒报”“秒批”等服务,杜绝出现“消极审批”或“人为设租”情况,用数字化、标准化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深入推进福州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将信用评价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实施信用差异化监管措施,全面构建“信用+双随机”信用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激励和约束,及时将信用评价好的企业信息列入信用名录库,并通过权威性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时全面公布;持续深入推广银税互动合作,拓展推广“更多的银税信用应用服务”。加大对中介服务收费监管,特别是对简政放权后交由社会中介机构办理的强制评估事项,要严控中介收费服务项目和标准。

补民生短板显生态优势。持续完善民生保障,稳步推进城乡便民基础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提高民生服务领域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依托福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福州各地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示范区和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生态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碳排放环评管理,有效落实福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福州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全市生态治理现代化。利用福州的省会中心城市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生态保护开发中的作用,努力将地方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资产,将福州“山在城中、绿水绕城、鸟语花香”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推动福州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平台福州”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国家(福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平台和应用创新载体,示范基地建设实行“一区引领、多园共兴”的发展模式,加大创新主体的培育力度,培育引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动能,构建完善高水平区域产业创新平台体系。

实施产业空间改造提质行动,推动“一区二十四园”高标准提升改造,提高园区的产业基础,打造园区现代化产业价值链,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平台和核心引擎。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独角兽”企业的区域集聚性发展,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强化产业创新链条培育,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领导力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坚持严谨包容的发展理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和快速维权援助等机制。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便捷的为用户提供在线维权服务,提升消费维权服务效能,提高矛盾纠纷化解实效。同时,对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要“一企一策”区别对待,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其特点的监管方式,引导推动其健康发展。

(四)壮大品牌质量发展力量,畅通内外市场双循环

品牌竞争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品牌优势是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福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积极营造有益于企业开展品牌竞争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品牌质量强市发展战略,充分鼓励和调动市场主体实施品牌质量发展战略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企业创立品牌的自主意愿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营销能力。围绕福州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纺织化纤、轻工食品等重点产业集群,以及地方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大力培育提升区域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形象。

加大品牌质量监督与维权服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品牌质量大数据库,搭建具有较强公信力的公开化、专业化和诚信化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产品质量信息,公众能快速、准确、全面的查询相关产品、品牌的质量信息数据。健全市场监管、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间的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联系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及时合法保护品牌的市场信誉,维护品牌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品牌质量强市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重视品牌、争创品牌、维护品牌、提升品牌的发展氛围。鼓励开展商标品牌资本化运作,引导规范建设商标品牌的商业价值评价体系,支持各金融机构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业务。鼓励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精心包装品牌形象,增强区域品牌在行业和终端消费市场的知名度,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美誉度。

(五)强化区域经济开放合作,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全面借鉴推广福州自贸区、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改革发展经验,依法依规拓展对外开放领域、范围,更积极地投入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合作与命运共同体建设。全面推动要素市场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创新条件放宽要素市场准入,依法依规探索开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改革方面的福州经验。推动“大福州”协同创新改革,加快推进福州三江口、闽江口、福清湾等城市组团的建设进程,深化和完善多层次的区域分工协作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大福州”都市圈“行星系”发展模式,推动实现福州、莆田、宁德、南平、平潭综合实验区协同发展。“大福州”要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发挥海丝枢纽城市和对台区位优势,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福州构建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重要通道。

猜你喜欢
十四五福州营商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寻味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