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字陶 王焕珊
报纸、广播和电视都面临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的冲击,这一冲击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新型媒体的冲击,我们要更加深入思考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在广播电视中的平衡关系,不断挖掘新的节目创意,在尊重主体意识的前提下为受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具有简洁性这一特点,每日广播、电视的节目时长是有限的,制作的新闻节目不能将原素材都原封不动地放进节目中,需要通过编辑精心剪辑、修改、编排,才能将最精华的部分呈送给听众和观众。受众通过广播电视,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了解新闻内容,加大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比如说,《新闻30分》涉及内容较广泛,内容包含农业、民生、经济、军事甚至国际态势等多方面。为了在短短半小时内将上述内容全部播报完毕,并让受众能充分理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会不断压缩新闻内容量,将时间控制在指定范围内,这也就注定这种编辑方式具有简洁性这一特点。
时效性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融媒体环境下最大的一个特点,新闻之所以“新”,就是因为信息传达及时、迅速,时效性强。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希望可以在最快时间内,接收到主流媒体的最新消息。为了在节目中更好地体现新闻时效性,一旦有了突发事件,广播电视台的融媒体中心就会全媒体联动。采访部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制的图文视频报道通过线上的方式传回到编辑部。而新闻素材经编辑审核、修改后,分发至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各个端口。这样的新闻编辑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也加强了融媒体时代下的全媒体联动。
广泛性是指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受众的广泛性。传统媒体报道形式单一,通常是单纯在广播、电视等媒介上报道。融媒体环境下,各类媒体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媒介环境。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大部分采用现场播报的形式,画面感更强,受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现场情况,直播新闻会吸引更多受众观看,受众范围也相应扩大。另一方面,融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开始共享,信息资源的空间和范围被拓宽。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受众的居家时间变长,而家中的娱乐休闲方式也比较有限。很多人会通过网络,来接收广播电视的新闻信息,看到个人比较关注的新闻也会通过网络转发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受众,进而扩大了受众群体。
以往传统的新闻编辑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公众更高的精神需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需要不断转变自身思维模式,在继承传统媒体优点的同时,借助融媒体这一环境,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比如,积极参加融媒体新闻培训、融媒体技术交流会等活动,融合多种信息资源。改变以往传统新闻制作中只注重信息搜集和信息传播的观念,还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公众满意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创新策划时不能仅以吸引受众注意力为目的,制造热点,甚至弄虚作假,错误引导舆论,违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真实性原则。
融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做好新时代新闻媒体角色和身份的转换工作。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中,编辑是新闻的主体,公众只是新闻的受众,几乎没有机会真正参与到新闻中。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公众也可以对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公众参与度提高后,公众获取时事热点的积极性也得到显著提高。鉴于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增强责任意识,更加有效地引导舆论,充分发挥传播作用,切实做到为群众传播新闻信息。比如,杭州流行音乐电台FM90.7,非常注重和听众的互动,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听友粉丝群等方式,密切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听众可以通过网络留下对新闻热点的看法,而广播节目编辑会挑选一些正面、积极、有代表性的留言,请主持人在节目中读出来,达到新闻传播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引导舆论。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应局限于信息搜集和信息传播工作,而应更多地深入基层,发现更多的热点新闻,切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打造更有深度、更有内涵的新闻。比如河南郑州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充分重视民生新闻,围绕民生话题进行策划和播报,及时解决公众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拉近和公众的距离。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可以效仿这一做法,积极关注基层实事热点,通过创新的新闻策划提高公众的满意度,更好地满足公众精神需求,不断发现新的“新闻”内容,在融媒体环境下报道、编辑出更优质的新闻。
总而言之,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受众范围较广,其信息具备简洁性优势,但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编辑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受众需要。融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全新产物,可以更好地配置信息资源,减少人力物力消耗,深化新闻内容,丰富新闻形式。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借助融媒体这一趋势,将新媒体发展理念融入当前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中,为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注入新活力,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