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玲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龙泉分局,浙江 丽水 323700)
污水处理是将污水排放到自然界之前或再生使用之前的一个必要过程,污水处理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取决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科学性、有效性。污水处理后并通过必要的水质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可提高的水资源利用率。
当前,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与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建设息息相关,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使大量工业废弃物、工业废水被排入土壤、江河湖海之中,导致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的产生与不断加剧,也使生物链受到了影响。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与旱灾、洪灾相当甚至更为严重的一种灾害。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陆续出台了诸多有关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政策方针与规章制度,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1]。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污水处理技术不断改进、优化,水污染治理经验越来越丰富。但是,水污染治理工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污水排放量不断提高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起步较慢,在治理方式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有必要加强对水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以实现污水处理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为目标,采用先进、有效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再生利用措施,实现水环境的改善。
酶处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水污染处理技术,是借助酶的特征对污水进行处理。酶处理工艺主要是采取包埋等措施,使酶和不溶性载体能够有效地结合,酶与水接触会出现一定的反应,不溶于水的酶悬浮于水中。但酶依然具有一定活性,可以加快微生物代谢,从而有效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由于酶处理法的上述原理,也被称为不溶性酶法。在实际采用酶处理法的时候,可以有效清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效果也比较理想,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也可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目前,固定化酶法作为一种酶处理工艺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可以采取固定化酶技术处理农产品加工产生的污水,一般选择大孔树脂作为生物载体,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后,变成了水解酸反应器。经过上述措施制成的水解酸反应器,稳定性相对较好,能源消耗量也比较小,可以在提高污水处理质量的基础上,减少由于污水处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应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将污水中含有的酚类污染物有效地清除,且清除率可以达到99%。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催化剂,可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反复利用,且不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减弱。酶处理工艺可以充分发挥酶的催化效果,快速与水分离。目前,在水污染处理领域中,固定化酶技术比较适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
沸石是常见的生物污水处理方法之一,其由硅酸盐等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是对微生物膜处理装置进行建造,并将微生物负载到颗粒状的沸石上,实现对污水中氨氮等物质的有效分解处理。就现阶段来说,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景观水净化领域。同时,生物絮凝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其是以微生物的代谢特征为作用原理,来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对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代谢物质具有一定的絮凝活性,可以对污水中存在的分散污染物产生吸附的效果,使絮凝物在水中发生沉降之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絮凝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了对污水的有效处理。目前,生物絮凝技术主要应用于河道水污染处理领域[2]。
高压静电循环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处理技术,是一种采取物理方式处理污水的工艺技术。高压静电循环污水处理工艺需在高压静电场下应用,灭杀污水中的藻类、细菌等污染物质。这种物理处理方法的作用原理为,在高压静电场中,一些O2-、HO2-具有一定活性,活性氧含量上升至一定程度后,细菌的结构被破坏,从而达到灭杀细菌的效果。污水中氧含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其溶解氧的量便会大幅度减少,水藻等水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水藻便会死亡。
活性污泥法是现阶段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其作用原理为,在创建人工充氧条件的基础上,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从而得到活性污泥,并借助其生物凝聚、吸附、氧化等一系列作用,有效清除污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当活性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接触时,受微生物作用的影响,污水中的有机物会被分解为CO2等成分。同时,在活性污泥的作用下,污水中存在的不溶性有机物会转变为可溶性有机物。目前,活性污泥法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生化废水处理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清除BOD、COD等污染物质。但是,活性污泥法对净化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因此不适宜用于水质较复杂的污水处理,且对含磷污水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再生水可直接利用,也可间接利用。首先,再生水的直接利用是否可以实现,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农业灌溉是再生水的主要用途,但若是污水处理后,还要经过长途运输才能运送至农田,提高再生利用的成本,得不偿失。再生水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少量的污染物质,若是调运跨度较大,运输过程可能发生泄漏,导致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厂的情况,慎重选择再生利用方法。其次,再生水的间接利用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间接利用再生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达到改善环境污染的效果,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再生水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工业领域的用水以及生活与农业领域的用水。经过处理后水质达标的再生水,并不局限于在某一领域应用。如,我国每年大约有30%左右的再生水用于工程绿化。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将其划分不同级别,完成对污水的二级处理后,应用在工业加工领域,也可以对污水进行更高层次的处理,从而达到更高级别的标准要求。针对工业污水的再生利用,主要用于工业冷却中。其次,再生水主要用于生活杂用,尤其是北方地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之后,主要用于城市绿化领域。达到排放标准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可以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还可以进行农业灌溉。通过再生利用,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农田灌溉中应用再生水,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如含有氮的再生水用于农田灌溉,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农田灌溉应用再生水的时候,需要做好检测,确保再生水的水质达标,否则便会污染农田。
综上所述,水污染治理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为确保污水处理效率与效果,应对酶处理工艺、生物处理技术、高压静电循环污水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等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合理选择、有效应用,对于经过处理后达标的再生水,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并要不断扩大再生水的应用范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