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芳
(苏州北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25400)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仍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旱灾害频发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水资源保护仍面临诸多问题。尽管强调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但在具体落实时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导致水资源大量被浪费或污染。所以,深入研究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具有十分深远的指导意义[1]。本文围绕我国当前水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展开论述,分析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修复措施,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与借鉴。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用水量急剧上升,再加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北方地区水资源供求矛盾的加剧,出现了大量城市水荒、农业干旱等现象。另外,部分城市为了解决供水问题,对地下水进行大量超采,导致我国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变差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用水安全以及粮食安全。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很多湖泊都出现了水面积缩小的情况,比如洞庭湖以42.9 km2/年的速率递减。
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不够充分,大量淡水资源被污染和浪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通俗来说,水环境富营养化就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含量升高,导致各种藻类大量繁殖,无法控制,从而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在我国35个较大的湖泊中,已有17个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严重危及水环境生态平衡[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植被面积在不断缩小,森林覆盖率大大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增加,同时还将危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另外,水土流失还会加剧沟壑的发展,出现地上悬河的景象,严重威胁工矿交通设施的安全。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长江流域每年水土流失近22亿吨,从而造成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容量日趋减少,因淤积损失的库容高达40%以上,黄河流域每年的水土流失也有23亿吨,严重影响水库工程的防洪能力以及社会价值。
我国发生最为频繁是洪涝灾害,通常产生于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滥砍滥伐的现象屡禁不止,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当发生大量降水时,土壤对雨水的调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形成洪涝灾害;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很多人工湖泊以及围垦湿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湖泊对流域洪水的调蓄能力,加重了洪水灾害的发生;最后,为增加城市使用面积,会在蓄滞洪区建构永居民垸,挤占原本用来控制洪水的河道,从而增加了决口、溃堤等发生的频率。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我国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尤其是北方地区,工业生产以及城市生活大都是以地下水为主,当水资源紧缺时,就会导致人类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力度,进而造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区不断扩大。另外,就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仍有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方式过于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意识也不强,从而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从工业用水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率仅为40%左右;从农业用水来看,水资源的利用率更低,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突出,而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不合理行为还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3]。
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兴起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建设水平,但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工业污染现象的发生。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工业污水排放量为230.9亿吨,2016年工业污水排放量为186.4亿吨,虽然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是对我国水环境依然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就黄河中上游的调查报告称,黄河流域污染更为严重,且存在新旧污染和二次污染的严峻形势,再加上污水处理率偏低,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用水。
促进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助力。基于此,需要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树立人水和谐相处理念,以思想指导行动,从根本上解决人们不重视个人行为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的现象。另外,还需要加强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普及,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充分了解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应对机制,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责任意识,做新时代的环保人[4]。
如前文所述,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为了减少废水、污水对水资源的影响,除了要重视工业企业生产方式的监督与管理之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新生物的生态环保工程来分解水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降低废水、污水对水资源的影响,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
水环境污染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息息相关,想要进一步解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还需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手段与技术来处理。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处理办法,因为部分水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很好的与水中污染物达到和谐共处,从而保证生态的平衡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上还是面临着一些困境,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政府还需要加大绿色环保经济的建设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友好发展。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想要处理水环境污染问题,还需要认识到湖泊功能退化的特征以及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湖泊功能退化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净化能力下降、水生植被衰退、藻类过度增长等等,造成湖泊功能退化的原因与污水排放有直接关系,大量污水进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下生态失去平衡,进而影响了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基于此,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更为科学的措施来恢复生态平衡,比如优化水产养殖结构,重新提升生物的多样性,恢复湖泊原本的自净能力,消减内源与外源的污染负荷,从而确保湖泊生态达到平衡[5]。
综上所述,加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水资源作为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对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不仅需要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更要加强生态环保工程的建设以及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