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玥琢,郭晓雨
(锦州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更加强烈的关注。由于大多数的有机污染物是合成产品,这种合成产品通常很难在自然界中进行分解,反而会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产生持续的影响。因而,针对有机污染物的防治工作进行常态化的环境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机污染物通常由多种成分组成,其来源可分为三类:(1)农药。大多数的农药中都有有机污染物成分,那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农药的使用长期留在土壤环境之中,因此随着农作物的生长,那些有机污染物会附着,进而被人体吸收;(2)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环节中,很多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多氯联苯,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然而在使用多氯联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由于各种问题而导致泄漏,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多氯联苯的性质可能会导致癌症,被身体组织吸收之后,会把这种有害身体的物质储存于脂肪中,对身体造成影响;(3)无意识污染。无论是燃烧秸秆还是造纸,或钢铁冶炼,这种污染在排放时都很难引起注意,会产生二噁英,这种污染物会随空气扩散而不断流动,且其流动性非常强[1]。
有机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的,这些污染物通常会吸附在空气中的细颗粒上,并在空气中迅速蔓延。因为这些气体有机污染物有强大的流动性,所以很难被检测到,对于大气环境的治理难度也大为增加。与城市环境相较,农村的大气污染对其地区的影响会较大,因为农村地区会种植一些农作物,而这些污染会附着在农产品上,进而污染环境和农产品。
在水环境中也经常留有有机污染物,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沿海的各个地区都发现了有机污染物成分。在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大部分是硫化物质,在不同的水域,这些污染物的浓度也会有所不同,通过检测可以大约知道污染物会流向其他水域,对中国的水环境影响很大。
中国的种植传统让农药的使用一直流传下来,农药的使用也对土地污染造成严重的伤害。自从增强了有机氯农药的管制后,中国的土壤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即使如此,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这类农药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分解,所以对后期的农产品种植很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无论多少,都将对当地农作物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
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这些污染物还不易降解,传播能力却非常强。我国目前已发现数十种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而且有机污染物中的氯原子会显著提高污染物的稳定性。由于食物链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不断累积,因此无论是在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各类自然环境中,监测浓度越低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所要求的监测技术就越高,有机污染物监测工作的困难程度也就越高。尽管我国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十分重视,但实际上在我国几乎所有地方都已经受到了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此,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已经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必须立刻开展的工作。
国家相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已经建立了监测系统,但是对于环境监测的高要求,现有的监测系统还难以满足。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原来的监测制度进行优化,增加对环境监测的投资,使得可持续性的有机污染物监测点在更多的地方建立,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同时,应有专业人员定期维护监测设备,以确保其保持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必须明确监测人员的工作职责。为确保对有机污染的监测效果,监测部门也要建立起系统准确的监测体系,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障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在规定之内。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等,使我们在环境监测方面并没有技术领先的优势。为了提升国内环境和污染物监测等方面的水平,可以引用国外的监测先进技术,通过借鉴来提升国内的监测质量,也可以通过定期小组的形式来加强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该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并结合国内特殊的环境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污染物治理方案。监测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理水平,只有确定是哪种污染物才能保证针对性方案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在短期内提升我国的监测水平,需要首先了解污染物的种类,然后了解污染物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分类,并做好梳理工作,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污染物数据处理库,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打下基础。由于我国不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略有差异,因此污染物也有扩散的趋势,所以针对重度污染的城市应进行重点监测,并开展城市互助等方式,提升我国地区之间的联动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整体监测水平。
进行监测的重要目的是确保在监测到环境污染时可以对其及时加以控制,以确保人们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这样也会提升人们的自主环保意识,从根源减少污染的发生。在进行宣传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新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让人们了解到污染的危害,从而在生活中付诸行动,减少有机污染物的生产,通过信息的传播人们也会更加重视环保这一问题。
为了降低污染物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出台政策、法规来解决有机污染物的存放问题,用科学环保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污染垃圾。其中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处理有机污染物中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生物效应来实现其技术效果,它可以通过一种分化技术,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或者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的超强忍耐力,对微生物进行处理,这样的方式具有快速和高效的特点,缺点是速度慢,时间成本高,因此会延误整体的降解进程。
物理处理污染物的方式有萃取、蒸馏和吸收,因为物理处理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浓缩的特点,所以它既可以作为日常的处理方法,也可以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物理处理的方式也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适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只能使有机污染物的形式发生变化,其造成的污染无法得到彻底改善。
化学处理措施包括超声氧化、超临界水氧化、光催化等方法。也可以采用微波一类的放射性技术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但是目前化学方法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方面仍需改进完善,现阶段应使用合理的化学处理措施来减少有机物污染物带来的危害。
可以采用直接焚烧的热处理方式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其中具体方法包括等离子体高温分解、熔岩脱毒、高温过燃烧、超临界水氧化等方式。通过这些热处理方式,减少有机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但是如果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这种加热处理的方式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环境危害,例如粉尘污染排放出具有有害气体的浓烟等,因此对于这一类的加热处理的方式,要采取有效的管控方式,完善技术体系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有机物污染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且有机污染物在存放过程中也会出现难以分解、堆放时间长等问题,从而使污染物更容易扩散,消除分解污染物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必须从多个方面对污染物进行监测与控制,对于气体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存在于土壤中的污染物,应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并结合有效的生物、物理等分解方式,有效控制污染物对社会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