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晶晶,刘 亮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直接。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变革转型的挑战。以高职外语教育教学为例,更应基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直接的本质特征,着力培养和输出具一定外语沟通能力、国际视野,胜任职业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现有高职外语教学模式中热点的CBI及FOP教学模式为例,结合武陵山片区以旅游服务业为扶贫支柱产业的背景,试图探索出一套兼具两种教学模式优点且符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的高职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CBI教学模式,即内容依托式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又被称为“内容本位教学”,指基于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完全融合的外语教学模式[1]。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首创的“浸入式语言教学”,主旨是让第二语言学习者像习得母语一样获得第二语言知识[2]。究其本质,CBI教学模式主张通过将外语的学习作为载体、将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即教学时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双线同向展开实施。该模式认为,外语教学应是语言为载体、问题为驱动,兼具专业思想和文化内容的“使用”中习得过程。对此Leaver将CBI教学模式总结为:围绕学科内容、依托真实外语和语料,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的过程,并强调重视学生的语言、认知以及情感等因素[3]。Douglas Brown继而提出补充:应将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4]。而Crandall则进一步将英语作为具体外语教学的对象进行分析,指出利用教学材料,依托学术专门领域为平台载体来发展语言认知与技能,英语被认为是教学内容的媒介[5]。而结合我国近年职业教育迎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其旨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宗旨,CBI的高职外语教学模式在中国则更应促使学生“浸入”在与专业相关的语境和真实语料中,鼓励学生运用习得“外语+专业”的知识自然地流利地表达。
以旅游服务类专业为例,多民族聚居地武陵山片区亦将旅游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扶贫支柱产业[6],其中湖南省旅游龙头张家界仅有的一所高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院),近3年的毕业生追踪数据表明:真正从事外语服务类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旅游服务类专业总人数的10%[7]。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原有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致使教学效果不佳,最终导致学生在走向岗位后难以在现实工作语境中顺利开展外语应用。而基于CBI的外语教学模式,则应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将胜任当地旅游服务一线岗位的外语沟通技能为基本目标,展开分层模块化教学。并且,将实操及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模块,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鼓励其大胆表达,体验式学习,提升其外语学习动力的同时,也有效复习了专业知识。然而,单一的CBI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在教学内容及实操过程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做到与专业背景紧密结合又能使英语基础偏弱的高职学生保有学习兴趣?则需要考虑与FOP外语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FOP教学模式,即职业外语教学模式(Foreign Languages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主张根据学生背景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未来意向从事的职业,直接针对该职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外语直接教授,以培养学生在具代表性的工作场景中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职场沟通交流。FOP教学模式更强调以学生未来工作的真实需求为中心,通过学习未来职业岗位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外语版本,同时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外语能力。
仅以FOP外语教学模式展开外语日常教学,易使学生陷入专业课的外语版的误区,加之高职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外语基础弱等现实的问题,会使得学生更加对外语学习产生疑惑,打击其学习积极性。以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服务行业为例,一线从业者面对的绝大多数景点、服饰、饮食等都蕴含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而文化的外语表达不仅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相关专业素养,更需要有一定语言基础知识、外语沟通表达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实施FOP教学模式的前提是以提升学生的外语基本功为基础。
以CBI+FOP的混合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区别于公共外语+专业外语的原有外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其外语基本功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遵循多环节语言操练模式,将“用”与“学”整合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8]。而基于学院学生外语应用实际情况调研结果,依据其真实认知水平和工作实际任务需求,形成具高职外语特色的混合式外语教育教学模式,则需要根据学院和地方的背景进行实践探索。既充分发挥CBI外语教学模式中所强调的营造特定主题环境,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拔高,继而融入FOP外语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专业的真实工作语境,激发学生“外语+专业+应用”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实践、学习和创新能力。
旅游服务业是武陵山片区的扶贫支柱产业,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武陵山片区的一线从业人员多数仍难以较为流畅地应用外语沟通表述。据问卷调研表明,其中与地方民族文化相关内容是最难以表述部分。而武陵山片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包含了“自然+人文”的双线资源驱动模式。其中张家界市,既是武陵山片区地理位置的核心枢纽区,也是湖南省的旅游龙头。因此,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因地制宜,以旅游服务类专业进行CBI+FOP的混合式外语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实施路径则试从以下3点切入。
4.2.1 教师:多学科交叉综合提升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以外语课程思政为例,外语课堂是中西方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阵地,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地方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对中华文化及地方文化的热爱,树立其文化自信,促使其对外语的应用与表达实践。其次,目前因外语教学多为“公共外语+专业外语”的两个阶段教学,并且外语教师也被分为“公共外语+专业外语”的两套班子,割裂了高职外语教育教学的整体性。而CBI+FOP教学模式对于外语教师则不仅提出了继续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前提要求,更对外语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高要求。以旅游英语为例,教师在授课时不仅教授外语导游服务技能,还让学生熟悉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掌握相关表达。通过对当地特色民族文化的知识了解、模拟语境实操、测试任务打卡等环节,将原有被割裂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融入CBI+FOP教学模式,升级为“以专业英语为依托的公共英语”+“提质升级版专业英语”。
4.2.2 教材:有机融入地方特色文化
语言即文化的载体,掌握熟练的外语是打开国与国之间沟通大门的金钥匙,而旅游活动的过程也被视为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在以旅游服务类专业为试点的背景情况下,更应深入挖掘“文化交流”这一外语与旅游的共通点。教材选取上,一方面采用国家规划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另一方面,结合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挖掘与地方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相关的地方文化的精准外语表达。以土家族为例,梯玛歌、哭嫁歌、摆手舞、茅古斯、西兰卡普、吊脚楼都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将其有机地按主题融入外语教学之中,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地方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又提升了其外语综合人文素养,最终达到激发其对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4.2.3 教法: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成为主流,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线上教学的便捷与精准的数据分析功能,这也说明了大数据变革信息化教学的趋势[9]。但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对资深年长教师的接受能力是极大挑战且单一的线上教学对于学生的自律性与教师课堂掌控也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教学方法应在秉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保障学习质量与强度的同时,适当融入现代线上信息化教学。如借鉴爱课程、MOOC等网站的在线精品课程片段,融入微课动画、依托超星泛雅平台打造校本在线精品课程等等,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拓宽师生视野。
旅游即包含了文化交流沟通的过程,这与外语学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如何以此为契机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魅力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与旅游服务业一线从业者们是否能较为准确地使用外语表达有直接的关联。虽然“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0]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据调研表明旅游服务业一线从业者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居多。因此,以CBI+FOP的混合式外语教育教学模式,试图以外语融入专业,专业升级外语,实操检验成果的螺旋式结构深入教学,从而真正实现外语教育而不仅是教学,以树立其文化自信,逐梦青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