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创新

2021-11-28 10:32:18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生态

陈 琼

(新疆绿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及破坏,使得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不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以绿色化发展作为基本目标,采取多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了的弊端,缓解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防止超出其极限承载力而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各个行业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也在增长,然而由于缺乏节能意识,导致资源浪费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为此,应该从传统发展理念和模式当中摆脱出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的现实意义,创新工作思路,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道路。

1 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创新的意义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只有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使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实现有效协同,创建适合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层级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两个主要方面,应该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统筹兼顾当中构建完善的发展模式。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遍布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由此引发的社会性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文明进程,必须明确当前资源需求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社会运行能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依据,然而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尤其是在治理工作中的整体成效不佳,使得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张。融合创新理念,探索新的环境保护及节能模式,增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

2 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各主体职责不够清晰。政府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够显著,未能针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统一规划,导致实践工作开展遇到巨大阻力,各个领域和行业无法实现有机协同与配合,工作规范性和专业性不足。缺乏对企业的有效约束,对于污染源的调查与治理力度较低,未能在政府引导下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其次,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小。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面临新的挑战,如果依旧沿用传统方式和手段,将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整体治理效果受到影响。尤其是先进技术与设备的缺失,使得环境保护与节能工作缺乏内在源动力,无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作为驱动,环境保护与节能的长效性不足。最后,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制度构建中仍旧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当前各项管理制度无法完全满足实践工作的要求,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执行效果较差。

3 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创新的路径

3.1 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体现自身的主导性,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工作的全面引导,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实施。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制定当前环境保护与节能的工作目标,综合考量人口要素、经济要素、生态要素等编制长远战略规划,确保保护手段与节能措施与时俱进。尤其是环保部门应该对当前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体系予以完善,确保各项规定的可行性,给社会各领域提供法律保障,增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工作的规范性。政府部门还要针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方案,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达到综合防控的目的。增进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从源头上对污染问题和高能耗问题进行分析,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以落实国家和行业相关排放要求。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职责予以明确,防止责任意识不清引发的各类环境及资源问题[2]。

3.2 加快科技创新

加大在先进技术与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逐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工作进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确保节能减排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的先进性,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环境问题的解决。制定科技计划及专项研究方案,增进国家部门和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在自主研发中加大投入力度,为环境保护及治理、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节能减排不仅是对资源使用的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使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要明确重大技术项目的实施重点,集中社会力量加快技术难题的攻克。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应该注重先进技术的引入,并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状况及环境特点予以创新和优化,提高各类技术的融合度。注重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3.3 实施重点整治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针对重点领域实施有效整治,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加强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全面调查与分析,增进与重点用能企业的交流,使其提高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意识,在了解其具体生产性质和经营活动特点的基础上编制综合管控方案,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使各项生产工艺更具节能效果。尤其是在建筑领域、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和高能耗问题,因此应该针对领域性质和发展需求进行整治,以加快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采用全过程动态控制措施加以约束和控制。比如在建筑领域发展中,应该明确绿色建筑发展规范,在施工材料、工艺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材料和设备利用率,注重对建设环境的保护。在交通运输行业,则应该对当前运输方式进行全面优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解决当前尾气污染问题[3]。

3.4 优化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该对环境保护及节能政策予以全面完善,确保在实践中有法可依,真正体现部门的职责与义务,防止责任不清引发的环境问题。注重综合决策制度的构建,增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从不同要素出发实施综合管控与治理。消除传统理念下“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弊端,注重两者的同步实施,以环境保护成效为依据衡量经济建设情况。注重对职能部门的有效考核,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情况,更应该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及节能成效。此外,还应该对当前环境生态管理制度予以全面优化和调整。落实全面环境保护理念,加强自然资源法的生态化,提下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在自然规律下合理利用各类资源。

3.5 实施分类管控

在制定统一工作目标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各项标准及规范的执行效果,还应该建立分类管控机制,实现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针对性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增强环境保护和节能成效。该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应该注重长效机制的构建,认识到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明确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的逐步完善,为节能产品与技术推广、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明确年度主要污染物治理及减排任务,了解不同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状况,在做好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排污许可制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治污效率和节能效果的提升。针对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突出性问题进行解决,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问题要实施重点行业的监管与防控。

4 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体验。然而,由于责任不明确、技术支持力度低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实践工作的开展遇到较大阻力。为此,应该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加快科技创新、实施重点整治、优化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管控和推进全民参与等途径,创新工作模式及思路,以增强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的持久动力。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资源生态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资源回收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