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TheSauerReport报道,随着2021年一季度即将结束,全球似乎进入了牛皮供应短缺模式,而且许多牛皮产地的供应将可能进一步减少。
即使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澳大利亚牛皮供应已经出现下降。过去一年,澳大利亚牛的屠宰率经历了创纪录的一年,加上自然灾害,牛群数量急剧下降,牛群的数量需要重新得到恢复。
目前,由于新冠病毒疫情不断加重,南美牛皮供应已远远不如以前。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供应难以迅速恢复,特别是南半球即将进入寒冬,寒冷将加剧病毒的传播速度。
至于欧洲,随着疫苗接种的加速以及气候变暖,部分国家正在逐步解除限令。但是,一切要等到夏季过后,才能恢复正常。美国将成为唯一一个正常提供牛皮的供应国。
因此,如果成品革的需求像现在一样继续保持增长,并且下个季度的屠宰率保持不变的话,那么牛皮价格上涨的压力将继续增大。我们希望对成品革的需求能与牛肉消费需求同步增长,否则,制革行业将面临被生皮价格上涨扼杀的危险。
近日,英国设计师品牌Stella McCartney宣布与美国生物技术初创公司Bolt Threads合作,推出全球首款采用源自蘑菇菌丝体的类皮革材料制成的服装。这种材料名为Mylo,是一种既柔软、又坚固、且可再生的类皮革材料,虽然观感与手感都与真皮十分相似,但却是在实验室中用野蘑菇根部的菌丝体材料制成。菌丝体是菌类植物埋藏于地下的部分,Mylo用作原料的菌丝体生长过程快速高效,两周内即可长成,因此排放的温室气体更少,比生产动物皮革所需的水和其他资源少,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Stella McCartney此次使用Mylo材料制作了两件衣服:黑色紧身胸衣和黑色皮裤。据悉,这两件服装都不会对外销售,但确实体现了以蘑菇为原料的“素皮革”作为真皮替代材料的巨大潜力。
Stella McCartney表示,“这些稀有独特的产品,体现了我们与Bolt Threads共同的承诺,即创建更友好的时尚行业——见证美丽、奢华材料的诞生,而不是我们的(动物)伙伴和地球的灭亡。”
受新冠疫情传播的影响,意大利皮革业的收入下降了26%。出口下降了27%。意大利制革协会UNIC的收入下降了26%,而出口下降了26.9%。同期,该板块的销量下降了19.6%(其中鞋面革下降了28.7%)。根据同一消息来源,“欧洲所有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收入在2020年都有至少20%的下降”。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也是如此,中国下降了14%,巴西下降了18%,印度和土耳其均下降了20%。
根据UNIC的数据,上一季度意大利制革行业的亏损情况不容乐观:“价值上下降了15%,数量上下降了11%”。
业绩下滑还与制革厂的营销部门有关。服装板块受影响最大。鞋类、皮革制品和汽车革市场都出现了下滑,从中国汽车市场的-6%到欧洲皮革制品市场的-30%。唯一表现较好的是软体家具,在2020年,欧洲的瘫痪程度较低(-3%),且中国(+2%)和美国(+14%)出现了增长。
总部位于维琴察的意大利ILSA公司计划将12万吨制革生产产生的副产品转化为植物所需的生长素,并将其用于可持续农业生产。该公司总裁保罗·吉雷利(Paolo Girelli)在董事会上宣布了这一计划。
吉雷利解释说:“由于全球氨基酸生产(GAP)项目取得进展,在未来的三年内,我们将从世界各地主要的制革集群回收超过12万吨的制革副产品,为农业部门创造9万吨生物生长素和其他产品。”
目前,ILSA公司在其意大利和境外生产基地已将85 000吨制革副产品加工成固体水解蛋白和液体水解蛋白。否则,这些制革副产品将被丢弃,并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
法国奢侈品集团爱马仕上周四宣布将与加州霉菌制品公司MycoWorks合作,推出一款由“蘑菇菌丝”制成的蘑菇皮维多利亚旅行包,引起行业和消费者的极大关注。
菌丝体是一种蘑菇根部结构网络,在实验室经过人工培育后能转变为具有皮革基本品质的生物材料,在强度、耐用性和手感方面与皮革相似,吸引了诸多奢侈时尚品牌。
该款旅行包便采用了融合自然与生物技术的新材料Sylvania,Sylvania由爱马仕与MycoWorks合作开发,与爱马仕常用的琥珀色小牛皮相似。MycoWorks工厂生产出菌丝体后,由爱马仕制革工匠进行鞣制和加工,随后在爱马仕手工坊成型,预计于近期上市。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哥伦比亚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哥伦比亚鞋类、皮革和皮革制品协会(ACICAM)介绍了其制鞋行业是如何应对这场疫情危机的。
哥伦比亚鞋类、皮革和皮革制品协会介绍说,2020年,哥伦比亚制鞋业的产量和销售额均下降了3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大量工厂关闭,导致销售下降,库存增加。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家庭消费比2019年下降了25.2%。出行限制、工人失业导致个人收入下降是造成经济不确定性等的主要因素。
据制鞋企业称,由于“国际市场供应短缺,皮革和合成材料等重要的制鞋原材料无法获得,导致零附件和材料价格上涨”。制鞋业还面临消费下滑,企业现金流短缺等问题。
截至2021年3月12日,随着交易量的增加,美国原皮价格出现普遍上涨。64/66磅的德州重磅阉公牛皮均价上涨至34.5美元,较前一周上涨了3.5美元。74/76磅交易价格为41.00美元。
同期,季节性平均重量的烙印皮售价在36.00美元和37.00美元之间,其涨幅从4.00美元增加到5.50美元。
受芯片短缺的影响,尽管汽车革需求略有缓解,但无烙印重磅阉公牛皮的价格仍然上涨了2美元,平均重量为64/66磅的成交价格分别为44.00美元和45.00美元。同期,小牛皮的售价也上涨了2美元。季节性平均重量的荷斯坦奶牛皮售价大幅上涨了4美元。
屠宰商和供应商表现出了乐观情绪,受益于全球供应不足和需求的增加,预计未来一周市场价格还将呈现上涨趋势。
2020~2021财政年度的前7个月巴基斯坦鞋类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91%。
根据巴基斯坦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巴基斯坦鞋类产品出口额为7 527.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8 085.9万美元下降了6.91%。其中,皮鞋类产品出口从去年的6 918.5万美元下降到6 311万美元,同比下降8.78%;帆布鞋类出口从38.38万美元降到20.9万美元,同比下降了38.17%。
但是,所有其他鞋类商品的出口却增长了5.46%,从1 133.6美元到1 195.5万美元。与此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1月鞋类出口总额从1 266.4万美元下降到2021年1月的1 049.6万美元,下降了17.12%。
2021年1月,皮鞋和帆布鞋的出口也分别下降了25.75%和100%,但其他所有鞋类产品出口增长了49.20%。
2021年1月鞋类出口总额环比下降了20.58%。皮鞋和帆布鞋出口环比分别下降了26.99%和100%,其他鞋类环比增长了16.10%。
根据孟加拉国《每日星报》近日报道,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对孟加拉国主要出口行业造成影响,孟加拉国服装出口量下降,2月份出口收益同比下降了3.92%,为31.9亿美元。
根据孟加拉国出口促进局(EPB)的数据,其服装的出口量比当月的出口目标33.5亿美元下降了4.83%,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的第二波冲击导致欧洲和美国的许多主要出口目的地仍处于封锁状态。
此外,在过去八个月内,孟加拉国皮革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量下降了4.15%,为6.1亿美元。冷冻鱼和活鱼的出口量下降了10.28%,为3.4亿美元。鞋类(皮革以外的鞋类)下降了0.29%,为2.1亿美元。黄麻原料下降了5.96%,为1.1亿美元。
2021年3月15日,经鉴定,深圳海关所属皇岗海关此前在货运进境渠道查获的不规则牛皮革边角料为16.42吨,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洋垃圾”。
海关关员在查验时发现,该批牛皮革有明显的被裁剪取料特征,规格、颜色完全不统一。经检测技术中心鉴定,属于牛皮革边角料,为国家禁止进口的“洋垃圾”。目前,该案已移交海关缉私部门处理。
海关提醒,进口“洋垃圾”的,海关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年一度的“3.15”,进行了护航消费升级的各项活动。日前公布的国抽报告表示,服装、鞋等方面存在的严重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总量超标等。
针对皮革类服装产品,重点对游离甲醛、甲醛含量、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摩擦色牢度、气味、异味、撕裂力、稀释差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不合格项目为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
坦桑尼亚畜牧和渔业部畜牧产品、食品安全部门主任加布里埃尔·布拉在检查了本地各屠宰场的原料皮加工和生产后,发布了原料皮质量问题的警告。
布拉指出,尽管我们经常进行相关取皮培训,还是出现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劣质生皮,我们将对此采取行动。制革行业对原料皮的需求巨大,但因质量问题,他们不会采购本国生产的原料皮。布拉称,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皮革行业,根据2008年颁布的《生皮和皮革贸易法案》,对经过培训的取皮工颁发了许可证,并重新振兴那些停工待产的企业。
布拉介绍说,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的莫希皮革工厂和位于莫洛哥罗的Ace皮革有限公司两家制革企业已恢复生产。
布拉表示:“许可证将于今年8月到期,所以,必须提高生皮质量,否则,无法重新获得新的许可证,许可证每年需要经过审核批准。”
莫洛哥罗地区首席肉食产品检查员约瑟夫(Joseph Kupa)认为,劣质的原料皮与动物疾病等系列因素相关,特别是动物的皮肤疾病。
坦桑尼亚取皮协会主席马普杜兹·厄内斯特称赞政府提供的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取皮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但他还呼吁政府对动物饲养人员进行培训,减少原皮在屠宰前产生的损伤,其中包括动物身体留下的烙印。
近期,津巴布韦皮革行业推出了“津巴布韦皮革集体行动”市场营销模式,它将主要生产商聚集起来,协调皮革产品生产和供应,提高生产能力和出口收入。
考虑到本国现有的畜牧养殖业的基础,津巴布韦在皮革产业链上具备竞争优势,但近年来,受到各种不利的宏观经济原因的影响,老牌制造企业纷纷倒闭,其优势已名存实亡。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生产企业以及许多技术工人维持着皮革行业的生存。
2019年,津巴布韦制革、鞋类和皮革制造商协会(TAFLAZ)成立,标志着重振皮革行业产业链和重新定位皮革行业的一个转折点。然而,运营成本、物流问题和产品营销的局限性使大多数个体企业举步维艰,这就要求在双赢的模式下利用目标市场机会采取集体行动策略。
最新发起的“津巴布韦皮革集体行动”市场营销方式,旨在帮助行业通过分摊费用来提高产量和降低营销成本。位于布拉瓦约的赞比西河制革厂的经理阿诺德·布里顿(Arnold Britten)是该行动的倡议者之一,阿诺德·布里顿表示:制革商和皮革制造商在更广泛的价值链中已达成合作协议,并开展合作项目的试点,参与项目的许多企业推出了一系列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借助数字平台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