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畲族舞蹈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2021-11-28 08:33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舞种畲族形式

周 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畲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福建和浙江的广大山区,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在2010的人口普查时现存人口仅有70余万人,导致仅凭畲族人民自己传承畲族舞蹈是非常困难的[1]。畲族人民能歌善舞,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将劳动生活融入在舞蹈形式中,形成了“祭祀舞”“丧礼舞”“生产劳动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但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的文化形式了解越来越少,导致畲族舞蹈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甚至趋近于无,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瑰宝。

畲族舞蹈简介

畲族民间传统舞蹈包含了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主要有“祭祀舞”“丧礼舞”“生产劳动舞”“新创作的舞蹈”等具体舞种[2]。

祭祀舞:畲族人民认为磐瓠是畲族的始祖,因此从唐代开始就有通过舞蹈祭祀磐瓠的习俗,常见的祭祀舞有日月舞、龙头舞、龙伞舞和迎祖舞等,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对祖先的怀念敬仰之情。由于近年来信仰缺失,民俗活动较少,祭祀舞的展示空间日益缩小导致舞种严重不全。

丧礼舞:畲族人民在举行丧礼的过程中也常伴有舞蹈的形式,大部分表现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灵魂的告慰或去除邪保佑子孙平安等。广东地区的畲族丧礼舞形式众多,仅为亡者灵魂超度就有造坛、造井等十余种形式,浙南畲族对亡者超度灵魂则是通过统兵舞的形式,这也反映了畲族人民由于居住地分散意识形态也略有不同的特点。但基于一些历史情况和社会发展,大部分丧礼舞已经被划归为封建迷信,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一些年级较大的民间艺人仍掌握技艺和零星的文字记载。

生产劳动舞:畲族人民在长久的劳动中也创造出了很多反映实际生产劳动情况的舞蹈,如著名的“猎步舞”生动展现了畲族祖先狩猎时的场景,通过与野兽搏斗的场景反映出先畲民劳动的艰辛和获得猎物时的喜悦。生产劳动舞以积极阳光的内涵成为了畲族舞蹈保存最为完整的舞种。

新创作的舞蹈:这一部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为了挽救频临消失的畲族舞蹈,结合畲族人民的新生活创编的舞蹈,代表作品有婚礼舞、丰收舞。通过传统畲族舞蹈的技艺特点展示新的时代精神,是值得在保护畲族舞蹈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并进行传播的舞种。

畲族舞蹈现状

畲族舞蹈各式各样的内涵丰富多彩,但在一些现实因素面前生存情况岌岌可危:

大众审美的转变

伴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审美也在不断进行改变,各种新兴媒体为了迎合大众兴趣也是主要传播一些流行音乐和电影电视剧等形式[3]。快节奏的生活使年轻人更倾向于轻松愉快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由于形式刻板、形象单一、内容晦涩深刻导致年轻人理解困难而难以接受。很多人甚至不清楚畲族的存在和历史,更难以了解畲族舞蹈传承和表现的精神意义。

现代科技生活需要创新和改变的精神,这与农耕时代需要的坚韧勇敢大相径庭,导致现代人难以领会到畲族舞蹈传递出的精神意义,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自然就难以接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畲族舞蹈传承人数急剧下降

畲族舞蹈基于其小众的特点,一直是依靠的是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很多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由于年龄过大、精力不足等因素不得已离开自己热爱的艺术舞台,但缺乏徒弟传承导致畲族舞蹈后继无人[4]。

一直以来畲族舞蹈都是以民间自负盈亏的组织模式,缺少资金支持,由于收到大众审美的转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常常缺少演出需求导致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对舞蹈的传承而选择打工上班等方式养家糊口。在以往演出需求庞大的广大农村也选择了更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导致原本生存空间就比较狭小的畲族舞蹈更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专业的传承人减少,畲族舞蹈现如今的主要表演人员成为了农民、务工人员甚至一些无业的“闲散人员”,大部分时间进行工作生活,仅在有表演活动的时候进行简单的练习,这些表演人员往往限于自身素质难以理解畲族舞蹈传达出的精神意义,导致有形无神的动作表演难以吸引人们关注。

传统的畲族舞蹈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审美价值,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张力和精神是极具艺术观赏性的,但由于近年来专业传承人的减少,一些有形无神的表演大大的抹杀了畲族舞蹈的艺术性,导致越来越少的人欣赏这种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收到现代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使我国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一些国外新的艺术形式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绝大冲击,“韩流”“日流”的发展证明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更吸引人们的眼球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5]。

近年来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圣诞节和复活节等国外节日更受年轻人喜爱,使原本该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缺少了庆祝传统节日这一平台,畲族舞蹈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也就失去了表演途径和价值。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的迎神描绘、宗族祭祀、迎亲嫁娶、丧礼活动等民俗活动日益减少使民族传统艺术失去了最后一块坚守的阵地。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对大自然了解越发清晰,也导致了现代人类缺乏信仰。畲族舞蹈中传统的祭祀舞是纪念畲族祖先磐瓠的舞蹈,在畲族先民眼中是盘古开天辟地带给了人类生存的空间,但现代科学取代了神话信仰,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些祭祀舞蹈属于封建迷信进行抵制,导致本就稀少的畲族舞种进一步减少。

针对畲族舞蹈的有效保护措施

对畲族舞蹈的保护不仅仅是让舞蹈得以传承,更是要让舞蹈得以发展,舞蹈是精神和文化的载体,要通过保护畲族舞蹈将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精髓和内涵弘扬至全世界。

建立传统文化传播平台

现代网络自媒体大部分传递的都是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也难以找到分享了解的平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了解的兴趣,因此要尽快建立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让更多人可以直观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

经济的发展是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但资本主义的浮躁生活也使很多人压抑厌烦,需要传统文化的洗涤和净化回归中华民族纯净、温良的本心。传统文化平台的构建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在网络上更要在实际生活中还原中华民族的生态系统和生活习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让庙会、祭祀这种日益消失的民俗活动回到日常生活中,还畲族舞蹈这种民族艺术一个展现平台。

对畲族舞蹈进行正确定位

只有保留了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保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得以传承,才能确保民族的延续性。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起到了传播精神和情感的重要任务,保护畲族舞蹈不仅是保护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延续。

当前国际地位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外来文化输入,也增加了传统文化对国外的输出,随着中国国力的加强,文化影响力也在日益加深,对外国的文化输出也越发频繁,使原本小众的畲族舞蹈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类精神文明需求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和原始生活状态的地区进行观光旅游,体验当地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并感受当地民族的传统精神。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将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结合畲族舞蹈的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形式,将畲族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进行推动和支持,以畲族文化和畲族舞蹈为核心,积极拓展相关资源,不断加强畲族舞蹈的文化感染力和输出性,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爱畲族舞蹈进行帮助畲族舞蹈进行传播保护。

畲族舞蹈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日益发展的交通和经济,在闭塞的山区环境里畲族舞蹈的受众群体只能越来越小,因此政府要带领传统文化走出山区,走向城市、走向世界,需要用多元化的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开发,突出畲族舞蹈的文化价值并挖掘其传播的精神文化和对社会发展的助力。

政府层面要通过保护畲族舞蹈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扩大民族活动的范围并加深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分量,让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加入到保护畲族舞蹈、继承传播传统文化的队伍中。

加强对畲族舞蹈传承人的保护

舞蹈作为一种鲜活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以人为载体进行传承和传播,畲族舞蹈作为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大量的传承人进行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共同努力才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国家和政府要对具有重要艺术和文化价值并频临失传的畲族舞蹈提出重点扶持政策,组织传承者对畲族舞蹈中的绝艺、绝技进行统一学习和练习。发动社会团体或文化保护团队对畲族舞蹈组织进行资金支持,保证人才不流失,为畲族舞蹈组织提供表演平台,使组织能获得盈利从而吸引更多舞者回归组织,对于畲族舞蹈的传承者和优秀技艺者提供精神和物质奖励等。通过种种措施让畲族舞蹈的传承人无后顾之忧的进行文化传播。

由于畲族人民本身人数较少,在老龄化社会年龄分布也不均匀导致仅靠本族人进行畲族舞蹈的传承和传播非常吃力,要在全国各族人民中普及畲族的传统文化和畲族舞蹈的精神技艺,让对畲族舞蹈感兴趣的人都能参与到保护畲族舞蹈的队伍中,对畲族舞蹈进行传承。

突出畲族舞蹈的鲜明特色

由于畲族人民居住地分散闭塞,畲族舞蹈又是通过口口相传进行传播,导致畲族舞蹈传播和创新极其艰难,很多具体舞蹈种类已经缺失。本就稀少的舞种缺失使畲族舞蹈的发展收到了严重影响,在保护和发展畲族舞蹈的同时要对缺失的舞种进行复原并创编新的舞种。很多传承者并不能理解畲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先畲民传递的精神,认为畲族舞蹈就是简单的祭祀、丧礼和生产活动展现,对祭祀舞和丧礼舞进行大规模复原导致文化重点理解有偏差,不能祈祷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的积极作用,在传承复原过程中,要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重点展现先畲民勇敢、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积极精神。在祭祀舞的还原中可以将信仰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重点展示对祖先的信仰和对自然的敬畏;在丧礼舞中舍弃糟粕,着重展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子孙的祝福等。让复原的畲族舞蹈承担起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畲族文化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至少存在了1200年以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舞蹈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记录了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信仰,是了解畲族文化的主要形式。针对现在畲族舞蹈的现状,需要国家和地方团体共同努力,通过普及畲族舞蹈的形式和意义让更多人参与到对舞蹈的保护中,确保文化得以传承,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舞种畲族形式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打柴舞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街舞少年——赵怡轩
中国古典舞中气息的运用
小议过去进行时
新中国舞蹈发展70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