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根
(深圳市福田区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我国的工业园区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工业制造及生产区域。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规模不同、种类各异的工业园区;但由于当时资金、经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各地的工业园区,无论规模大小,发展路线仍然选择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现在看来,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如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规划不科学、生产和环境无法兼顾等。其中,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整治缺乏科学指导;多数园区没有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生产与环境治理之间衔接不畅,机制混乱;园区环保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导致工业园区的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改善。近年来,我国为实行可持续发展,对工业园区施行改造,完成绿色转型,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1979年,位于深圳的第一个工业园区建立;1984年,国家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一度多达7 000余个。从2003年开始,国家发现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到2006年整顿后全国工业园区减少至1 568个;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工业园区数量有所上升,经统计,2018年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共为2 543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为552个(见表1)。
从工业园区的建立位置分析,中国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中国工业园区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
工业园区将大量工业聚集在一片区域,导致该区域内工业生产资源消耗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工业园区既是引起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目前来看,从现在到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都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生产资料的集合,如何平衡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发展、提高工业效益与保护园区周边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发展工业园区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推力。
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是由构建绿色产业链、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基础建设绿色转型升级、园区环境管理精细化与智慧化组成的,这就是我国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形成的经验。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将工业园区也进行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将工业污染降到了最低。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
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将绿色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绿色产业链可以保证工业园区的一切都保持绿色发展、建设的目的,既提高了企业的向心力,也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构建绿色产业链,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使整个工业园区真正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构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我国早在2002年就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以来,我国的工业园区开始迈出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的脚步。2015年5月国家发布《中国制造2025》,又一次强调了绿色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并再一次推动了我国绿色工业园区的建设,努力构建高效的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的环保体系。清洁生产与绿色制造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园区对碳物质的排放,改善工业园区周围的环境与生态,降低由于工业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将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工业园区中,基础设施代表着工业园区的一切,无论是园区的生产与发展、处理废弃物等都需要基础设施。将园区基础设施进行绿色转型升级,就是对整个工业园区进行绿色转型升级,因此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升级对减少污染、碳物质的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升级还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提高工业园区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后,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之间也会产生协作的关系,对工业园区的环境效益与生态效益效果也是非常可观。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升级、专业化的环境管理服务将有利于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2]。
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许多领域都已经开始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因此,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精细化和智慧化是近年来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的新趋势。智慧化的工业园区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与产生碳排放的数据,及时发现工业园区中的污染问题,并能够合理地给出治理方案,极大程度地加快我国工业园区治理污染及建设绿色工业园区的效率。工业园区发展精细化,可以将园区内的各种数据联系结合在一起,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精细地制定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将工业园区的所有工作都细化到每个人。工业园区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推动了绿色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升工业园区的治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3]。
中国的生态工业园区数量庞大,分布各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均有所差异,因此各地的生态工业园区在发展阶段、规模情况、产业门类等方面都各有差异,实现产业生态化仍任重道远。
首先,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环境较为看重,有足够的资金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优化;而中西部地区相较东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生态工业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相对滞后。其次,一些流程合理、规模完善、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园区基本都为国家级,这些成熟工业园区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但更多的工业园区规模小,且没有技术、经济等综合实力的支持,很难实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最后,实践中发现工业园区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工业园区的管理制度与策略等仍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废弃物园区内及园区间共生资源化利用方面,在既有的管理制度下仍面临挑战。
工业园区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最重要、最广泛的载体,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以现存园区的绿色改造升级为主。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园区和企业等多方需要共同协作,以全面推进园区的绿色发展。建议强化园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补齐制约园区绿色发展的管理短板;加强园区分类指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在局域集中创新要素、打造门类细分的特色产业及特色园区;在区域强化园区群间协作,构建区块产业链,依托园区夯实国家全部工业门类的竞争力,使园区成为绿色制造体系和强基工程最重要的载体。为强化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建议持续深入地推进清洁生产,强化产品绿色设计,从系统工程和全流程实施绿色制造;优化配置绿色产业链,强化园区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提效升级及基础设施间的共生链接,科学设计园区物流、能流传递体系,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体系,提高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深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持续提升园区管理运行的精细化和智慧化。若此,中国工业园区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必将有力促进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4]。
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时,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系统,同时还需引入专业化的环境管理队伍,为园区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环境管理服务,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