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初探

2021-11-28 08:31:22徐黎丽赵海军马曼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陆地边境共同体

徐黎丽 ,赵海军 ,马曼丽

(1.兰州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甘肃 兰州 730020;2.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3.兰州大学 中国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陆地边境区域作为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自然、人文的特殊性,在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路径等方面与内地不同,但从目前发表或出版的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1][2][3];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研究[4];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5][6][7];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8][9];五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区域建构研究[10]。有关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且零散。因此,本文以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对99个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民众的普查、抽样及蹲点数据为基础,探讨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路径和内容。

一、中国陆地边境界定及边境人口分布

虽然不同国家对边疆、边境和边界的界定不同,实际管理范围也不同,如法国和西班牙以海拔2 000米以上的比利牛斯山为界,此山长约435千米,宽80~140千米[11](24)。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大湖以西的边界以北纬49度为界,而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之间以西经141度为界[12](105)。另外,根据旅游区与边境线的三种关系:旅游区远离边境线、旅游区与边境线一侧相邻、旅游区穿过或与边境地区相融的边境与旅游区[13],“边境区可以是横跨边界的区域,也可以指边缘地区”[14],这主要与看边境的视角有关。从全球化角度来说,边境一般指两国及两国以上国家边界区域。如欧洲地理学家认为,边境应该理解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感受过程,研究重点应该是他们在不同空间中的实践构成和实践表征[15];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边境一般指沿国界向国内纵深的某级行政管理范围。我国的边疆就与省和自治区联系在一起,如边疆省区;边境与州盟县市结合在一起,如陆疆9省区中,有7省区的边境管理条例规定边境县或县级市管辖范围就是边境[16],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边境管理条例将边境范围扩大到盟和州。因此,中国陆地边境指边疆省区的盟或州、县或县级市管辖区域。在实际工作中,有边疆省区、边境县、边界村之称。

中国有142个边境县,但并不是每个边境县都有口岸,与阿富汗和中俄西北边界没有设立口岸;有些边境县的边界线长,分布着不止一个口岸,还有一些口岸分布在兵团或边境农场里。因此,在99个陆地边境口岸中,坐落在州、盟或地级市的口岸有2个,坐落在边境县城的口岸有40个,坐落在边境乡镇的口岸有42个,坐落在边境村或嘎查的口岸有12个,还有3个坐落在兵团团场。99个口岸所在边境县或团场的人口约1 842.599 1万人。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范围和人口大致如此。

二、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

根据“中国边境口岸志资料收集与整理研究”团队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的普查、抽样数据及蹲点个案,以下四个方面是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一,陆地边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陆地边境区域的交通、信息、经济和社区建设应该是全国最落后的区域,边境民众的精准扶贫仍然在路上,比如西藏中尼边境的日屋、陈塘口岸正在修建公路①2019年7月,徐黎丽在西藏定结县日屋乡、陈塘镇实地调查资料。,前往新疆中蒙边境的乌拉斯台、红山嘴的口岸正在升级改造②2020年9月,于洁茹在乌拉斯台、红山嘴口岸实地调查资料。。从整个陆地边境口岸的公路情况来看,南方口岸好于北方,但受地质灾害影响严重。北方口岸不仅缺乏高级公路,县道、省道也亟须升级改造。在通信建设方面,陆地边境口岸区域的通信、网络信号经常中断,且受周边大国通信信号影响严重。在生产生活方面,边境区域空巢化现状改善不明显,民众物质生活较好,但老人孤独问题突出。因此,与内地或东南沿海的城镇、乡村相比,边境区域的交通、信息、生产生活条件、教育水平仍然比较滞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缺乏坚实的民众基础。

第二,边境民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有限。在所有陆地边境口岸村庄或乡镇,当问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什么”时,绝大多数村民不知道含义,如在长白口岸的果园村,中老年村民普遍回答不上来③2020年7月至9月,刘琰在吉林长白县长白口岸果园村实地调查资料。。在口岸边贸市场及边境城镇的各类职业群体中采访时,得到的回答以“不能确定”“没有认真想过”居多。在一些长期蹲点的口岸乡镇,访谈对象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中国人的代称”。在中俄边境口岸东宁所在地三岔口镇采访时,无论是小商贩还是银行职工,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大概就是指中国人要爱国的意思④2019年10月,徐黎丽在黑龙江省东宁市实地调查资料。。在卡拉苏口岸所在县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民众自愿加入护边员队伍,却不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体含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跨国民族(含跨境、跨界民族)①跨境或跨界民族仅指毗邻国家跨国居住民族,跨国民族除包括跨境或跨界外,还包含跨多个国家居住的民族。民心相通的作用发挥不够。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跨国民族有31个②本研究团队在99个边境口岸普查统计数据。,他们分布于中国陆地边境县和团场中,并与邻国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如在中尼普兰边贸尼泊尔市场上,尼泊尔商人4~10月在普兰做生意,11月至次年3月再返回尼泊尔做生意,他们中的年长者汉语、藏语均非常流利,交融也比较深入。在巴克图口岸,哈萨克斯坦女性个体商每天早晨将货物背到中方边贸市场出售,晚上再将中方货物运到哈萨克斯坦。但由于受外贸或交往政策限制,仅在我方边贸市场的交流缺乏深度,民心相通作用发挥有限。

第四,深受大国渗透及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受中印关系影响,亚东口岸只有工作日的下午3:00~6:00开放,印度边民开车到我方的仁青岗市场卸货装货后便匆忙离开,很难有深度交融。另外,一些分裂、极端和恐怖活动在大国支持下,从周边国家向我国边境区域进行价值观渗透,极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上四点不仅是我国陆地边境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实际困难。

三、铸牢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根据以上影响边境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本文提出在边境区域全覆盖、全小康、全方位、全辐射、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全”路径。

第一,全覆盖,指铸牢陆地边境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覆盖整个中国陆地边境区域。本文虽然只涉及99个边境口岸所在州、盟、地级市或县(县级市、旗等),但由于中国的陆地边境共有34个城市、44个边境地级市(州、盟)、142个县级市(区、旗)。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3个地级市8个边境县市,云南省有8个地(州)27个边境县市,西藏自治区有4个地区21个边境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9个地(州)31个边境县市,甘肃省有1个地级市1个边境县,内蒙古自治区有7个盟19个边境县(旗),黑龙江省有8个地级市23个边境县市(区),吉林省有3个州(市)8个边境县市,辽宁省有1个地级市4个边境区。因此,这些区域都属于边境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当覆盖以上所有边境区域。

第二,全小康,指持续推进边境民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至此,中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7],虽然绝大多数边境乡村和牧场均已摘掉贫困帽,但仍然存在返贫的可能性。除此之外,边境区域的公路、铁路需要升级改造,更多的机场需要开建,边境通信、物流、贸易、旅游、文化事业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边境区域若能实现全面小康,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物质基础。

第三,全方位,指全方位设计符合边境实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虽然边境普通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体含义理解有限,但他们的日常行为却彰显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因此,针对陆地边境区域多民族、多国家、多职业群体的现实,全方位设计符合边境实际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比如从生态、生产、生活、精神等不同层面设计“中华民族是一家”“同守边境是职责”等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内容,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

第四,全辐射。由于中国陆地边境与相邻国家国界接壤,中国的31个跨国民族自然起着连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跨国犯罪、恐怖主义、分裂活动等也会通过跨国民族居住区域传播。因此,通过跨国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连接起来,不仅能够遏制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而且能够加强国家凝聚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的周边环境。

第五,全过程。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建设,达到文化润疆的目标。这个全过程,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直在路上。具体来说,一是针对中国陆地边境州、盟或县、乡所在城镇的多民族、多职业群体居住现实,强调多民族之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促进民族关系从物质交换层面深入到精神层面,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在阿拉山山口口岸,汉族和哈萨克族轮换做搬运工,但他们的交流仅仅停留在生产层面,多数边境口岸不同民族商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停留在贸易层面①本研究团队在普兰、亚东、集安、策克、霍尔果斯、卡拉苏、珲春等口岸的边贸市场均看到民族关系多发生于贸易层面。。只有实现思想和观念层面的深入交融,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思想基础。二是针对边境区域广大乡村或牧场中的单一民族和职业群体,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在中蒙边境策克口岸和老爷庙口岸,除了蒙古族牧民、拉矿石的国内外货车司机和边贸商人外,就是边防军人和移民警察。在卡拉苏、红其拉甫、伊儿克什坦、吐尔尕特等口岸,由各民族组成的护边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移民警察一起守边、护边、固边、兴边,由此架起了军民融合的桥梁。在某一民族内部,则强调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职业身份,这样有利于不同职业人员之间的深度交融,有利于在生计层面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针对不同国籍跨国人员,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比如对于有中国国籍的跨国民族边贸商人,其家人也在中国境内生活,就以遵纪守法好公民的标准要求他们;对于与中国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民族边贸商人,以商品为导向,保持交往交流交融渠道畅通,使他们看到中国边境建设的成就,培育对中国的友好情感,进而向本国边民传递中国边境的发展建设信息,并愿意与中国边民保持边贸、亲戚、旅游等往来,从而达到连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当然,对于以边贸商人名义或以其他借口进入中国边境从事犯罪活动的人员,一经查实,必须严厉打击,保障边境安全。

以上“五全”路径,针对边境不同区域、不同人群,方式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均是为了更好地在陆地边境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铸牢边境区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程度,笔者认为,铸牢陆地边境区域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山河恋。这里的山河恋,指的是中国陆地边境的界山、界河。比如中国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四方边境的界山是阿尔泰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界河额尔齐斯河;中朝边境有界河图们江和鸭绿江,界山长白山,界湖长白山天池;中印、中尼、中不之间则有喜马拉雅山脉;等等。这些界山、界河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人民和政权的边缘地带,这些边境区域为各民族、各职业群体提供着生产生活的资源,因此,各族人民和各职业群体对这些界山、界河的爱护不仅是因为这些山河是国家边界,也是因为这些山河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资源。界山、界河沿线分布的界碑是止步的标志,也是边境民众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的地方。如在中俄界河黑龙江边居住的中国民众,无论汉族、蒙古族,还是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黑龙江都是他们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因此,热爱界山、界河就是热爱中国,这是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方式。

第二层次,家国情。边境区域作为边境民众的家乡,也是祖辈的墓地、父辈的家园所在之地。历史上,边境民众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边境民众过上平安富裕、精神充实的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就会更多,感情就会更深。边境区域就是家乡,对家乡的热爱自然蕴含着对国家的热爱,这就是家国情。此外,随着边境旅游热的兴起和境外旅游人数不断增多,边境区域民众通过展示边境自然风景、物产和人文景观,不仅能够增强家乡的自豪感,而且可以加强与内地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从而拉近与内地民众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出国旅行的内地民众的国家认同。中朝、中越、中老、中缅、中尼边境旅游访谈资料均证实了这一点。因此,通过边境具体事务促进边境民众与内地民众的相互理解,提升家国情怀效果会更好。

第三层次,中国心。中国陆地边境区域的民众因身处国界,日常生活中总少不了跨越国界、与周边国家人员打交道,因此,言语和行动中都透露着对国家的态度。如果凡事都能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在说话办事、出国访问时,时刻体现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和对中国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们中国心的表现所在。从目前中国陆地边境99个口岸的各族民众、各职业群体人员来看,绝大多数民众对中国的认同感很强,这主要源于扶贫工作的效果。比如在西藏吉隆口岸的吉甫村,每家每人年收入11 000元,护林员、护边员都有固定收入,旅游业也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孩子们上学全部免费。因此,村干部说现在的政府是历史上最好的政府,尤其与对面的尼泊尔人相比时,更觉得做中国人很自豪。中俄边境室韦口岸的蒙古族、俄罗斯族靠跨国旅游致富,村民认为,做中国人有福气。边境民众的国家认同越强,中国陆地边境就会越安全,中国陆地边疆就会发展得更好。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直接、最基本的体现。

第四层次,邻国缘。对于与中国陆地边境相邻的14个国家来说,边贸合作、文化互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需要。跨国民族则代替以前传统边疆的缓冲地带,架起了邻国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也告诉我们,邻居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有福同享上,更体现在“有难同当”上,如柯尔克孜族在近代为守卫中国西北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于往来于中国边境区域做生意、跑货车、当翻译的跨国民族成员来说,希望他们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间使者,促进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沟通,从而营造安全祥和的边境环境。

总体来说,历史上每当遇到边疆危机时,“中华民族”就成为凝聚民心的精神力量,这是国人对国家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自然反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遇到的主要阻力是大国阻碍中国强大和受大国渗透、干涉的周边国家担心中国强大后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凝聚民心、团结一致尤其重要,边境区域民众身处国家疆土的边缘地带,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尤为重要,注重全过程、长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势在必行。对于普通边境民众来说,不仅要加强宣传,还要通过日常生产生活、具体事务形象地传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从而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彰显中国人身份,加强中华民族认同,在为国家利益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陆地边境共同体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08
爱的共同体
谁在推着陆地跑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走向世界(2022年18期)2022-05-17 23:03:14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陆地开来“宙斯盾”
爬爬爬,以水中冲向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