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任影影 付克杰
(1.十堰供电公司客服分中心东风供电所,湖北十堰 442000;2.十堰供电公司客服分中心茅箭供电所,湖北十堰 4420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将会在农村建设中投入更加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农网配电作为农村电能供应的重要节点,需要保持高效化的运作状态,才能够切实发挥其基础设施的效能。由此对于农网配电智能化的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传统的农网配电多数依照之前的模式来进行的,配电系统的运作可能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继而导致农村区域供电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或者说在电力供应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和管理,停电的时间比较漫长,严重影响到区域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之后,农村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电的范围不断延展,此时更加需要配电网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地方都会将配电智能化改造项目作为基础性工程,依靠智能化技术,确保配电系统运行能够展现出智能化的特点,更好地满足农村用电的诉求。
从整体角度来看,电网的智能化运作和自动化管理是大势所趋,相比较城市地区,农村配电的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区域在此版块的管理投入不多、管理素质不高,智能化配电网可能未必能够很好发挥效能。以农村电网配电负荷为例,其预测的方法比较多,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方式,使得农网配电负荷的预测和电力分配的整体性处于交叉的状态。再者,在实际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行也可能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也难以展现出配电智能化工程的效用。尤其对于一些落后和偏远的地区,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有限,自然难以进入理想的运行状态。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需要有大量的硬软件系统投入其中,两者相互协作,由此使得实际的运行和管理进入到智能化管理的状态。但是对于部分农村地区,其本身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机制难以有效发挥效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进行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如同在空中建设楼阁,此时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稳定的电力供应也难以得到满足。尤其对于农村电力系统而言,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配电系统不稳定或者有安全隐患,依然还是会出现大面积停电的情况,这对于农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因为智能化硬件设施投入处于严重不足。
在农村地区,配电网络要想切实发挥效能,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客观和主观条件。这是因为配电的过程中,如果地理条件不合适、交通情况不到位、环境因素不理想,供电都可能难以顺利实现。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项目比较多,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大功率生活电器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此时对于电能的依赖性不断提升,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供电能力还是之前的状态,就容易出现电能不稳定的情况。再者,农村地区面积比较大,用户多数处于分散的状态,用户距离配电站之间的距离也比较远,在此过程中线路成为支撑电力供应的唯一媒介,容易出现供电能力不均衡的问题,继而使得电网的有效运作受到影响。
(1)对于农村地区配电的诉求进行调研,了解农村地区配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定对应的风险管理点,切实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地区配电管理队伍的素质,确保其可以更好地使用智能化技术,确保配电网的运作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2)在农网配电负荷预测方面,需要使用更加科学的预测方案,组织专家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整体性的配电负荷预测标准和规范,然后要求农村地区的管理人员严格依照规范和标准来执行,在此基础上去生成电力配送方案,更好地发挥农网配电机制的效能;(3)在农网配电改造的过程中,夯实基础设施,找到智能化管理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环境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4)对于部分落后和偏远地区,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应该成为发展趋势,加大此方面的投入,确保区域的电力企业不断成长,继而引导配电负荷朝着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和进步[1]。
(1)在智能化改造工程中,高度重视设备的改造,及时淘汰老旧的设备,确保可以使用性能更加好的设备,使得整体的设备水准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2)注重智能化软件功能的优化,确保可以结合农村地区配电的诉求来进行设定,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软件环境[2];(3)在实现改造方式选择的时候,需要坚持适用性和科学性原则,强化电网智能化改造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依照对应的改造标准,确保农网配电的改造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4)对于参与到配电改造工程的企业,需要及时对技术软件进行更新换代,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农村地区,智能化软件技术的应用时间不长,更应该对于其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指标进行判定,避免出现难以满足实际用电诉求的情况。依靠上述的措施,农村地区配电改造工程效益发挥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会得到改善,这样将会为配电改造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5)组织区域用电管理人员快速熟悉智能化技术,了解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原理,懂得使用对应的新技术或者新系统,做好实际日常配电管理行为的改善调整,由此架构更加理想的配电管理环境。依靠上述的措施,确保对应的配电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以发挥[3]。
针对供电能力上的短缺,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去改善和调整。农村配电智能化改造工程,可以确保电力能源的运输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使得用电需求满足进入更加理想的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对于电力符合进行准确有效预测,了解区域用电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设计方案;(2)在居民用电需求满足的过程中,还需要切实采取措施降低电力负荷,避免出现电力过剩的情况,由此使得实际的供电和用电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3)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建立智能化的供电控制系统,切实发挥其在电力分配中的效能,这样就可以形成更加安全的用电保障系统。
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施的过程中,农村的建设项目会不断增加,农村的用电需求也会不断提升,此时就需要确保有着稳定的智能化配电机制,以确保电力输送能够进入到更加稳定安全的状态,以确保农村经济建设有着夯实的资源支撑。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素质的提升、关注硬软件系统的架构、关注对应电力负荷预测机制的构建,确保供电管理人员可以有效使用智能化配电系统,做好对应的电力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