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 100020)
交互影像虽然很早就已经出现,但是限于当时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同时相关人员并没有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影像内容制作出水平较高的作品,致使交互影像并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媒体融合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加之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这些新兴技术与传统媒体形式相融合,从而出现了今天的微博、网络电视等新的信息呈现方式。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交互理念的接受,交互影像必将在影像发展历史上创造出辉煌的篇章。
交互影像中的“交互”一词的意思是观看者与观看者或者是观看者与设计者能进行交流,从而实现思想的沟通。在媒体融合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这种交互的需要得到了实现。交互影像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在最初的交互影像中,观众虽然能控制剧情的过程,但是却不能控制剧情的结果。这虽然是交互影像不完美的一面,但是也促进了交互影像一步一步更好的发展。此后,交互影像在各国都有所发展,不论在交互电影还是交互式电影游戏都有一些作品相继问世,比如世界首部交互式电影游戏《龙穴历险记》,交互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等。
科技发展到今天,融媒体环境下交互影像又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比如H5新闻就是一个交互影像成功的展现形式。H5之所以在新闻得到广泛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它集合了多种媒体,实现了观众交互的需求,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特点;同时该项技术还打破了各种平台之间的技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包容性。利用H5制作的新闻大都以视觉效果较好的动画形式展现,不仅使观众获得大量直观信息,同时还能获得较好的视觉享受。利用此项技术实现交互影像的代表作品有《两会喊你加入群聊》,在当年的两会报道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21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为了真切还原艰苦卓绝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打造集红色教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创新型教育模式,真正实现“绝对创新”。北京水晶石公司摒弃传统的展陈形式,将传统媒介和全新数字媒体技术相融合,首创“4D+六面”全景影院,通过搭建6面LED巨幕和1面互动平台,使观众置身于七面立体LED画面包围的虚拟仿真环境中,随着影片内容的变化,互动平台可触发现实环境中雪、风等真实景观,呈现影片实时多人交互等不同的逼真感官体验,形成互动场景,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受。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交互影像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的新的呈现方式,它无论与传统媒体相比,还是与新媒体相比都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1)带给观众沉浸式的享受。利用交互技术制作的交互影像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就是一种沉浸式的享受。观众在观看交互影像时可以充分参与其中,自主选择影像中画面、人物形象等,这就给予观众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观众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感,从而情不自禁地沉浸在交互影像中。在不同的交互影像作品中,作品带给观众的沉浸程度是不同的,这是由影像的交互形式决定的。交互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比如在一些交互电影中,观众只要佩戴特制的眼镜,并通过操控特制的手柄就可以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影像内容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形式虽然能带给观众较高的感官刺激,但是需要消耗观众较高的观看成本,因为观众只有购买价格较高的相关设备才能带来交互影像的沉浸式体验。另一方面体现在剧情组织,比如前面已经提到过的H5技术,利用此技术制作一些新闻节目照样可以达到沉浸式的享受,这种效果一般是通过较好的设计剧情,以及精美图文的有效搭配来实现的。
(2)在叙事层面体现出来的非线性特点。在通常的媒体形式,叙事层面都是通过线性叙事实现的,但是交互影像基于交互的需要,需要把通常所用的线性叙事改变为非线性叙事,这就满足了交互设计的需要,带给观众一种别样的享受。虽然非线性叙述与线性叙事具有较大的区别,但是它并未打乱故事内在的逻辑顺序。这里所说的非线性在本质上指不是仅有一条叙事线索,而是在交互影像中由一个点引发出更多个剧情发展的可能,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在这个故事中的思维发展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剧情。这种设置使观众发挥了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被动安排者,而是可以参与到剧情的走向,使之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发展下去。对于交互影像作品而言,因为观众不同的选择也会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带给观众不同的享受[1]。
(3)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去中心化特点。长期以来,影视作品的制作往往体现的是导演个人的主观思想,而导演在影视作品中所体现的个人思想有时候偏离了大众的认知,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大众在观看这种影视作品中有一种想急于表达自己意志的冲动,但是限于各种因素却无法实现,但是利用交互影像则可以帮助观众顺利实现以上目的。交互影像摒弃了以导演意志为转移的审美走向,它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观众的审美心态,从而观众对影视作品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这种交互影像实现的基础是导演对影视作品的各种审美走向进行了全面的设计,观众在这些设计中进行选择,显然这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这种交互影像的作品数量不多。
剧场影像是空间影像的一种,在剧场影像进行交互时基于剧场影像的特点,对互动形式有其不同的要求。以下对这些要求进行详细说明:
(1)要达到全部观众的要求。剧场影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般都是倾向于小型的交互项目,这样有利于实现全部观众要求这个目标。如果参加的人数过多,不仅不利于实现上述目标,还容易引发计算机的崩溃,致使活动无法开展。比如黑弓 Blackbow 的作品《梦回兰若》借助数字创意有机融合戏剧、电影、舞蹈、多媒体等为全部观众营造了沉浸式的全新实景演出感官体验[2]。
(2)互动要围绕动画的中心。在目前很多的互动影像中,很多制作者为了突出影像互动的特点,过度表现影像的互动体验方面,而忽视了影像内容,这就丧失互动影像的初衷。影像的互动性一方面带给观众较高质量的感官体验,但是观众在互动影像中没有接收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只是单纯享受了一场视听的盛宴,那么这样的互动影像是毫无意义的。例如作品《花之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中,空间内花朵会随着季节变化不断改变生长地点。花朵会不断重复从诞生、成长、结出花蕾、开花,到不久后凋谢、枯萎、死亡的过程。在体验者观赏四季更替与花朵的生长变化中,感知时间流动,在时间的体味里发现生命之美、感受时间之殇。
(3)交互的表现形式要直观。交互行为的发生过程要使观众有一种直观的体验感,让观众明显感觉到影像的发展是由于自己做出的交互行为产生的。如果观众这种体验感不明显,那么影像的交互性特点就大大降低了。在剧场影像中体现出以上特点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观众与屏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利于操作;观众数量较多等,这些都是剧场影像交互性的制约因素[3]。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媒体的不断融合,交互影像不论是在信息传播方面还是艺术表现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技术的支撑,交互影像的发展会更加有力,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交互影像发展较快,但是在短时间内不会代替传统影像。交互影像在电影市场的表现证明,观众对这种影像的交互形式有截然相反的接受表现,所以交互影像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的交互影像在各个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人员要深入研究交互影像,使交互影像在我国得到市场的认可,促进我国媒体事业的新发展。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交互影像的发展具有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相关人员要不断拓展交互影像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使观众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能获得一种良好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