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语亲属称谓语变化与社会变革

2021-11-28 00:11
山西青年 2021年2期
关键词:祖父母兄弟姐妹年龄

郑 牧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32)

一、绪论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类的社会性活动通过语言不断进行。社会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家庭又由其成员组成。亲属称谓语,作为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的存在,是其中最普遍、最常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因此,随着社会体系和家庭结构的不断更新,家庭内部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如实的反映在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上。人们在称呼对方或者提起他人时,所使用的称谓正在不断地适应社会现实的变化。

二、文献综述

早在1989年,首尔大学朴甲洙教授和成均馆大学姜信沆教授就分别通过《国语称呼的现状与对策》和《今日的言语生活一面》整理过韩语亲属称谓语的变迁历史。韩国国立国语院又分别在1992年和2011年颁布过《标准话法解说》和《标准语言礼节》,其中亲属称谓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起到指导作用的文件和标准也都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因此,国立国语院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2018年又刊行了《社会沟通之语言政策研究》,2019年又推出了《我们,如何称呼?》单行本,对韩国社会使用称呼情况进行了新一轮的总结、规范和指导。

另外,鉴于中韩在历史文化上的密切联系,两国的亲属称谓语也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因此中国学者关于两国称谓系统的比较研究也有丰富的成果。如周红的《韩中亲族称呼关系对照研究》,李载胜的《韩中称呼语使用情况研究》,杨怡的《中韩亲属称谓语对照研究》和彭磊的《中韩亲族称呼语比较》。通过这些研究发现,中韩亲属称谓语都非常发达,但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使用差异,并提出这是由历史文化传承、地域、吸收外来文化等原因造成的。

本文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整理和对比,试图发现近年来韩国社会亲属称谓语的变化,并探究其所反映的社会变革现实。

三、韩语亲属称谓语变化

(一)父母和子女

子女在直呼父母时,甚至在对外人提及自己的父母时,不论年龄,原本规范使用的“父亲(아버지)”“母亲(어머니)”正在更多的变成原本幼儿或者亲密关系中才使用的“爸爸(아빠)”“妈妈(엄마)”两词。

父母在称呼子女时,除了依然沿用之前的直呼姓名,称“儿子”“女儿”,排行或者孙辈爸妈之外,有外人在场时,开始出现带有职场性质的职务用语,如子女姓名后加“老师(선생)”或者“课长(과장)”等等。

另外,女性在婚后使用的“娘家(친정)”一词,正在被男女通用,不论婚姻状况都可以指代父母家的“本家(본가)”一词所代替。

(二)祖父母和孙子女

传统上,在称呼祖父母时,使用“爷爷奶奶(할아버지/할머니)”,而称呼外祖父母时则在之前加“外(외)”一字,祖父母实际为省略了“亲(친)”一字。而在目前的实际使用中,首先,“外(외)”字经常被省略,即外祖父母和祖父母一样称呼。其次,相比起用“亲(친)”和“外(외)”来区分,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长辈的居住地来指明称呼对象,这种情形也可以延伸到祖父母辈的兄弟姐妹身上,比如“釜山奶奶(부산 할머니)”,可能是居住在釜山的祖母或者外祖母,也可能是姑婆或者姨婆等其他长辈。对应的,祖父母在称呼孙辈时,原先使用的“外孙(女)”的“外(외)”字也时常被省略。

(三)叔侄、舅甥之间

在称呼父亲的兄弟时,一般根据伯父或者叔叔的婚姻状况,已婚的称为“大/小父亲(큰/작은 아버지)”,其妻子相应为“大/小母亲(큰/작은 어머니)”。未婚则为“大小叔父(큰/작은 삼촌)”。称呼父亲的姐妹时,不论年龄,都为“姑母(고모)”,前面还可以加上排行,其丈夫则称为“姑父(고모부)”。而称呼母亲的兄弟姐妹时,则一般只使用“舅舅(외삼촌)”和“姨母(이모)”,前面可以加上排行。其配偶为“舅妈(외숙모)”和“姨父(이모부)”。而和第2点一致,现在逐渐不再区分“叔伯”和“舅舅”,都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方式来称呼。

而在称呼侄子、外甥时,除了一直使用的直呼姓名,叫“侄子(친조카)”“侄女(조카딸)”“外甥(처조카)”之外,还出现了长辈对晚辈也使用敬语的情况,如在直呼时,“侄子(조카)”后面加尊敬语“님”,或者加“先生、妇士(씨)”,对其配偶也相应使用敬称,如“侄妇婿(조카사위)”和“侄媳妇(조카며느리)”后面也加上“님”一字。

(四)夫妻之间

夫妻之间互相称呼时,除了最常见的“老公、老婆(여보)”,子妇名加爸妈,孙子妇名加爷爷奶奶等之外,维持婚前常用称呼的现象正在不断增加,如姓名加“呀(야)”或者“先生、小姐(씨)”,以及“亲爱的(자기)”,“前辈(선배)”“哥哥(오빠)”“姐姐(누나)”。

在对他人提及自己的配偶时,在常见的“我的丈夫、妻子”,子妇名加爸妈之外,相对正式的场合,也和父母称呼子妇时一样,使用带有职场性质的职务用语,也有对对方进行尊称的情况,如“我家那位(그 분)”,“我夫人(부인)”。

另外,受到英语影响,在称呼妻子时,目前使用外来词直接发音“아이프(wife)”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点也受到了国立国语的特别关注,指出希望在国语能够覆盖的范围之内,尽量不使用外来语。

(五)兄弟姐妹及其配偶

中韩两国的亲属称谓语最大的差异点即体现在称呼兄弟姐妹及其配偶时。韩语中,称呼“哥哥”和“姐姐”时,根据话者性别不同进行了区分,而“弟弟”和“妹妹”却又可以使用同一词汇。称呼兄弟姐妹的配偶时,男女使用的称呼也都不同。而目前,在保留传统称谓的前提下,考虑到对方与本人的年龄状况,也可以直接使用对方的姓名加上“先生、女士(씨)”。

(六)姻亲

传统上,妇性在称呼丈夫的兄弟姐妹时,埯要使用敬称。如“大伯(아주버님)”,“小叔(도려님)”,“小姑(아가씨)”,而男性在称呼妻子的兄弟姐妹时则不然,直接使用如“妻姐(처형)”,“妻男(처남,指妻子的弟弟)”。而当今社会中,这种区别开始消除,在关系亲密时,越来越多的人按照称呼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称谓语来称呼配偶的兄弟姐妹。另外,如果配偶的弟妹年龄大于,或者配偶的兄姐年龄小于自己时,也使用敬语,即在原称呼后加“님”一字。在称呼配偶的兄弟姐妹的丈夫或者妻子时,也开始出现在原称呼后加“님”,或者关系亲密时,跟着配偶称呼。比自己年幼的,也可以直接在姓名后加“先生、妇士(씨)”。

在称呼亲家时,一般称儿媳妇或者妇婿的父母为“亲家(사돈)”,儿媳妇或妇婿的兄弟姐妹为“亲家小姐(사돈아가씨)”或者“亲家少爷(사돈도령)”。但因为这些称呼还涉及对方的婚姻状况和年龄大小,常常引起不便,因此实际使用时,可以直接统称为“亲家(사돈)”。或者使用敬语,在称呼后加“님”或者“분”。如果比自己年幼,也可以直接在姓名后加“先生、妇士(씨)”。或者借用孙子妇辈进行转称,如“孩子姑姑”“孩子舅舅”。

四、变化原因分析

以上从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叔侄舅甥、夫妻、兄弟姐妹及姻亲等方面整理了目前韩国社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中的亲属称谓语及其发生的变化。语言的变化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一)“大家长宗族制度”向“核心家庭制度”的全面转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大家长宗族制度”已经全面转变为“核心家庭制度”,且核心家庭的成员数量在不断地减少。这种变化从最初的三代同住发展到三到四人的小家庭,现在丁克夫妻和单人独住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称呼的远近不再仅仅反映血缘和亲缘关系的远近,更多的是体现实际交往的远近和频度,所以才会出现称呼使用的“低幼化”,亲外不分,地名指代等情况。

(二)婚姻年龄多样化。首先,婚姻不再成为人生的必需品。其次,选择步入婚姻的年龄多样化,传统社会中丈夫较妻子年长,年长的兄弟姐妹先结婚的习俗已经被全面打破。另外,夫妻之间的年龄差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从传统的按照齿序和婚姻状况来区分称呼,逐渐过渡为更多地考虑对方与自身的年龄差距,从而选择合适的称呼方式。

(三)女性地位显著提升。随着女性经济独立程度的提高与韩国社会女权呼声的增大,称呼中男尊女卑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娘家”变成了“本家”,不再使用“少爷、小姐”称呼丈夫的弟妹被官方认可。这首先应该归因于社会变革的自然力量,但不可忽视的是,也与韩国的女性平权运动呼声大涨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

五、结论

语言不是固定的,也没有正确答案。与其去探究称呼方式的对与错,不如从固有的正误观念中跳出来,去思考怎样称呼才是有礼貌的,更高效的。称呼语不需要“标准”,需要的是互相尊重,让遵守传统规则的称呼和创建属于自己家庭内部的称呼传统都成为可能,才是健康和合理的状态。让称呼者舒心,让被称呼者开心,才是更高的追求。

猜你喜欢
祖父母兄弟姐妹年龄
变小的年龄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Cloze完形填空
我的祖父母
新加坡禁止家长每天将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
年龄歧视
有兄弟姐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算年龄
漫画论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