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建
(山西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的总规模为4002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1.6%,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同时随着劳动力供给的高层次化,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且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大学生在较长时期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因此,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局势,国家近年来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来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和培养,不仅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孵化优质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机遇,对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具有知识积累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在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中,虽然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等优势,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缺乏社会经验,在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陷入困境,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创业的失败,造成地方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损失。因此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和培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虽然我国对学生创业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是许多政策的要求较为严格,对于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很难得到实际的帮助。首先需要面对的还是资金筹集问题,要想对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启动资金,否则创业便会成为空谈。而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较好的社会人脉和途径去筹集资金,因此资金短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团队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创业者自身的成长。其次在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来自家庭的支持对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在创业初期为维持团队的正常运行,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很多传统的中国家庭会认为孩子还不够成熟,为降低风险而对学生自主创业不予支持,从而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难度。
相较于个人单独创业,团队创业的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提升创业成功的概率,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创业者会选择团队创业。团队往往是由关系较好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很少考虑到团队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凝聚力等问题。创业初期每个成员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可以在团队中展现自身的能力和才华,随着创业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棘手的问题,团队在人员安排、财务制度等方面会表现出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且调查显示学生创业者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因此,在创业过程中,团队若缺乏较好的领导力和抗压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团队的瓦解和创业的失败。
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业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更适合进行团队创业,而创业团队的建设问题在创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协同合作、优势互补,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这样才能够有利于项目的推进。而大学生创业团队在组建初期,由于缺少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团队建设引导,因此对各成员的学科背景、人员结构、职能划分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考虑,往往导致在创业团队运行过程中,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不能实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导致创业团队的运行效率低下。
另外,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意识。一个优秀的学生创业团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团队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初期,受到资金、经验以及社会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团队保持运行,没有考虑团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经常导致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很难拥有持续的研究项目,团队缺乏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很难实现更高的发展,导致创业的失败。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教育仍以理论知识的教授为主,对社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虽然部分高校对学生有社会实践的要求,但是要求并不严格,以至于使实践空有其名。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培养,也仅限于知识传授和讲座的形式,如此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其实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甚至会导致所学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脱节的现象。此外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经常会陷入理想状态,对一些成功的理论和模式生搬硬套,而忽略了团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团队的建设不适合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不能够做到因地制宜,从而导致创业团队难以有进一步地持续发展。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高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性。既要客观公正的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更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创业观。首先,需要加大创业宣讲的力度,充分利用在校大学生群体性的特点,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观念的改变,以及创业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创业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来有效带动学生创业观念的改变,为此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邀请成功人士进行创业讲座;另外在有关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活动中,如果能够邀请到有经验的创业者或者教师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则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进行创业创新活动。
对于就业和创业观念的改变不仅仅针对在校学生,对于家庭和社会同样需要理解创业的实质内涵,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是需要勇气的,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帮助与支持,不仅仅包括经济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在精神方面给予创业者大力支持。
较为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观念的改变,且有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目前创业教育课程在大部分高校均已设立,通过创业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同时充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和创业培训。除了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更应该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创业培养,首先是引导学生对自身创业初衷、以及创业团队的思考,设置相关的课程针对创业团队的合理组建、团队的建设管理以及团队的能力培养与提升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其次引导学生打破专业的限制,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势,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创业团队的构建,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使团队成员之间在专业知识方面可以进行优劣互补,克服团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增强创业团队的抗压能力。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的同时,学校应为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实践的平台,让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与创业实践实现合理衔接。例如可以帮助学生真正地接触到创业团队,真正地走进社会和企业进行学习,近距离地考察优秀企业团队的运作模式,学习和借鉴企业团队先进的理念,有助于创业者自身的成长和团队的建设。让学校的创业实践基地真正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在后续的创业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为创业团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团队的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为了对团队中每个成员进行监督,以确保团队活动能够顺利运行,必须制定合理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对团队成员进行定期培训,搞好团建工作,增强每个成员的团队意识,重视团队文化的建设,培养团队精神;制定科学合理的赏罚机制,按照公平公正、多劳多得的原则,保持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消除消极懈怠情绪;制定定期的成员考核制度,以此督促团队成员能够尽心尽责地工作,对于通不过团队考核的成员需制定相应合理的惩罚制度;对于团队的利益划分问题,因为团队中每个成员无疑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分配,因此在团队的运行中,要特别注意创业团队的发展和经济效益问题,使成员的利益分配与团队的整体发展相互和谐,确保创业团队能够健康,且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除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同心协力,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更需要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团队的领导力对于团队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只有具备较强的领导力才能够吸引人才,壮大团队的力量;创业本身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尤其对于学生创业团队来说,创业过程中不可能永葆活力,难免情绪低落遇到创业瓶颈,此时需要创业者不忘初心,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带领团队明确方向继续向前,才有可能实现团队质的飞跃,因此在创业团队中,团队成员需分工明确,团队创业者需具备优秀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并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磨炼和打造团队的执行力,使团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够将团队的创业梦想变成现实。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合理建设,对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创业团队的高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社会、学校及家庭的经济和精神支持;同时需要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构建较为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供给学生有利的实践平台;建立相对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使团队始终保持较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