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上海市P区为例

2021-11-28 00:11
山西青年 2021年2期
关键词:效能维度高中化学

胡 佳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一、理论基础

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是指在真实教学情境中,教师自身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相应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以此实现技术促进型教学,进而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及能力的认知与信念。教学效能感体现教师对“能力”的自信程度。《能力标准》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方面聚焦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中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对于这两方面,《能力标准》进一步分别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四个维度进行细化,并列出了一系列的相应能力要求,其中后三个维度构成了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三个环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之间具有密切联系[1-2]。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可能影响高中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外部因素包括学校性质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以及各类外界支持等[3-7]。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P区高中化学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其中性别分布为:男教师68人,女教师150人;年龄分布为:20—30岁18人,30—40岁60人,40—50岁108人,50岁以上32人;职称分布为:初级教师40人,中级98人,高级80人;学历分布为:本科166人,硕士50人,博士2人;教龄分布为0—5年12人,5—10年18人,15—20年30人,20—25年56人,25年以上42人。教师所在学校性质基本分布情况为:市重点占比33.3%,区重点41.3%,普高25.7%。

(二)研究工具

以《能力标准》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二方面四维度”及其相应维度下的子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制定信息化教学效能感量表中的各维度,并基于李运福编制的教学效能感量表[8],再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最终修编成高中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量表。

具体为:方面1优化课堂教学的效能感(即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对自身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观判断),下分信息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4个子维度。方面2转变学习方式的效能感(即交互式信息化环境中,教师对自身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的主观判断),下分信息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4个子维度。

问卷共28个题项,方面一和二各含14个题项。选取李克特量表1至5分设置问卷,1非常不赞同,5非常赞同。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与因子分析

两方面各维度的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7,信度较高。根据KMO值、提取的公因子方差及利用最大方差旋转的数据分析表明,两方面都适合做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对各方面的解释能力亦较强,所有测量项目归类明确。

(二)各维度总体测量结果

根据分析各题项的平均得分数据,“优化课堂教学效能感”和“转变学习方式效能感”两个方面的得分平均值是3.63和3.53。前者的4个子维度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效能感最高,而组织与管理效能感最低;后者的4个子维度中,也是信息技术素养效能感最高,而组织与管理的效能感最低。

(三)教龄、信息化教学条件与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对教师教龄、所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数据表明,教师教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教学条件、软件教学条件都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两个方面及其子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四)性别、年龄、职称和学校性质对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男女教师在各两大方面下的各4个子维度中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方面一的“评估与诊断”维度和方面二的“计划与准备、信息技术素养”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故教师年龄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影响较大。可进一步发现“51岁以上的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自我效能感的各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值都是最低的。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在两个方面及各个子维度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学校性质的教师在两大维度及其子维度方面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现状

教师在应用信息化进行教学中的优化课堂教学效能感和转变学习方式效能感两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信息技术素养维度的效能感在两方面中得分均是最高。这些或与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并能够积极重视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这些外界优势紧密相关。相对来说,组织与管理维度的效能感得分在两方面中均为最低,而这对应是信息化教学的正式实施环节,与当下较多研究反映出的将信息化真正融入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此突破传统课堂师生教与学的是难点所在的观点相呼应。

2.影响因素

就内部因素来看,高中化学教师总体信息化教学效能感随年龄增长会有一定程度降低,教师可能开始对学习新新领域的信息化技术缺少一定的探索热情与欲望,减少了在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进而造成效能感的降低。但研究又表明随着化学教师教龄的增长,其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明显地增加了,这与李静对江苏省卫生类职业学校教师与俞国良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结论一致[3,6]。就外部因素来看,学校性质的差异对高中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无显著影响,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开展信息化教学更需教师利用大量的模拟动画技术、手持传感器技术、精密仪器技术及其他相关多媒体技术等,因此学校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硬件条件支持是对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保障,也就更加体现了其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性。

另外,统计数据也表明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中的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这两个维度受到内部教师教龄因素和外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软硬条件因素的影响程度总是最为突出的,而这两个维度恰好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是教师课堂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环节。

(二)建议

1.深化信息化技术融合课程意识,提供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内源性动力

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时主要在教学实施环节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与目前较多研究的观点及本研究的结果相吻合。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度整合的能力恰恰是信息化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故帮助提升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的能力,可有效帮助教师克服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此促进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提升,亦能相辅相成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程融合创新的更深层次的能力发展。学校可为教师提供多样化培训方式,使教师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教学专业化程度。同时教师也应主动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勇于探索信息技术融于教学以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对自身教学的自信程度,为发展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提供内源性动力。

2.加强教学资源与软硬条件建设,促进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持续性发展

此次研究证实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对高中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外研究者霍伊(Hoy)也表明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制度的完整性、学校的支持系统、学校的风气和对学术的重视等[9]。故除了制度建设,学校也应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为高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营造良好地从教氛围以及提供必要的设备技术支持,尤其对于化学学科来说,该需要教师利用大量模拟动画技术、手持传感器技术、精密仪器技术和其他多媒体技术,学校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硬件条件的支持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并促进其持续性发展尤其重要。

猜你喜欢
效能维度高中化学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