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转型,旧城更新已成为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因为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全、公共区域破旧、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的普遍问题,以及山地城市其特殊的困难,如复杂的地势、较大的地形高差、空间的阻隔等,重庆老旧小区改造面临众多难题。目前重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大多集中在基础项,缺少对老年人群的关注。老年人是老旧小区的重要主体,老旧小区现状环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亟待改善。通过实地调研重庆老旧小区,探索其适老化存在的关键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总结山地城市老旧小区的适老化设计方法,对山地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更新改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山地城市;老旧小区;户外空间;适老化设计
一、引言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18%。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局面,我国基本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这就需要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的居住生活环境。而我国又正处在城市更新的改造阶段,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目前我国老旧小区环境存在诸多问题,除了基础配套设施不全、公共区域破旧、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的普遍问题,还因绿化单一、设计缺乏人性化、标识难以辨认等问题而无法满足适老化的需求。
2019年,重庆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0.6%的比重,其中65周岁以上也达到了14.96%。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同时,重庆作为山地城市,因其地形的特殊性,导致住区的适老化设计难度大、程度低。总的来说,重庆当前面临着老龄化程度高,住区适老化程度低的双重难题。因此,本文选取了重庆主城中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老旧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根据空间类型分为入口空间、通行空间、活动空间、院落空间、界面空间,并分析总结各个空间存在的适老化设计的主要问题。最后以重庆老旧小区适老化设计主要问题为导向,结合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分析总结可供重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借鉴的有益元素。
二、老年人群特征及行为活动类型
1、老年人群主要特征
人到老年面临这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如在生理上出现肌体衰退、五感迟钝、内分泌失调;而在心理上则更容易产生孤单感、自卑感,加之社会角色转变,都给老年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因素。
(1)生理特征
①身体衰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也随之衰退;②感知能力退化:感知能力的退化最先表现为听觉和视觉障碍,随后其他的感觉系统也会逐渐退化。感知能力的退化会影响老年人和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③运动机能退化:骨老化、关节老化和肌肉老化,导致老年人行为变得迟缓,且不能长时间运动。④机体免疫系统退化:免疫功能下降,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
(2)心理特征
①孤單失落感:退休老人因后代独立和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缺失,容易产生孤单失落感。②自卑感:生理机能退化,让老年人思维变得迟钝,行动变得缓慢,他们成为了被照顾的对象,因而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③心理适应能力减弱:由于生理机能的衰弱,老年人会害怕改变、害怕生病且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心理适应能力进一步减弱。④心理安全感降低:身体激素平衡的变化导致老年人产生日渐强烈的衰老感,随之产生心理安全感的降低,总是担心滑倒、磕碰或者意外疾病的降临。
2、老年人群行为活动类型
通过对老旧小区居住的老年人访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将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分为五类:休闲交流型、运动康健型、休憩观赏型、亲子互动型。不同的行为活动与老年人的多种生理和心理变量相关,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不同的行为活动对空间场所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表1)。
三、山地城市老旧小区户外空间现状调研
1、调查对象
受地形、经济发展等条件限制,重庆人口在地理区域上的分布并不均衡。其中主城九区①聚集了25.85%的城镇人口。从人口结构上来看,重庆渝中区、北碚区、巴南区的老年人口占比最多②。同时,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本文选取了渝中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老旧小区:双钢路社区、七星岗街道。这两个社区场地为典型的山地地形,场地内多台地关系的堡坎,梯坎较多;且老龄化形势严峻,尤其是双岗路社区,老龄人口占比达到了28%。
2、山地城市老旧小区户外空间分类及现状
由于山地城市小区内地形多较为复杂,且场地内高差较大,除了老旧小区常见的问题,还存在场地空间破碎、不完整、不连贯;交通线路复杂,可达性差;场地内梯坎、堡坎较多,安全措施缺失;活动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文通过实地勘察,结合居民的改造意向将山地城市住区户外空间进行分类,分为:入口空间、通行空间、活动空间、院落空间和界面空间。(如表2)
除了以上问题的梳理,山地城市老旧小区因场地高差较大,台地较多,且建筑分布无规律,导致现状消防车道不能覆盖所有楼栋;户外景观效果较差等问题。
四、山地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主要问题
1、公共空间功能单一,消极空间利用率低
大多老年人由于不再从事工作,居住区及附近区域成为他们花费多数时间活动的场所。通过现场调研发现,老年人聚度高的空间一般都具有多重功能。功能的混合可以提高人群多样性和空间活力。但即便是拥有休息、交流、运动多重功能的场所,在舒适性上仍有所欠缺。另外,现状有许多消极空间未被利用。例如由于建筑密度大或植物过于茂盛,加之重庆潮湿的气候,而形成的布满青苔的狭小地带;由于地形崎岖,建造时未作处理可达性较差的地带等。这些空间缺乏活力,少有机会使用。
2、道路交通混杂,通达性不足
与其他城市相比,除了未做人车分流的常见问题,山地城市老旧小区的交通空间常采用天桥、梯坎来消解场地内较大的高差。山地小区步行空间设计要考虑步行距离和步行舒适性,步行距离的确定要考虑老年人体能的承受力。由于规划设计的欠人性化考虑,重庆老旧小区会出现例如到达一个楼栋1层,须穿过另一个楼栋的中间层;梯坎过多,导致了日常出行会消耗更多的体能,而体能的消耗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出行的舒适性;内部交通混杂,让人产生困惑感。同时,步行空间还存在空间比例失调、居民活动受阻、空间环境较差的问题。
3、活动空间品质不佳,设计针对性不足
户外活动空间品质不佳这一问题在老旧小区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缺失、公共空间破旧,维护缺失、缺少公共服务、缺少人性化设计。由于设计建设时,未对重庆老年人日常活动习惯、生活方式、空间需求的深入调查,导致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环境无法满足老年的行为活动需求,且无法让老年人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缺乏厕所、座椅、无障碍设计等基础设施,以及适合老年人群的全季节使用、栏杆抓杆等安全设施设计,缺乏针对性设计。
五、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1、荷兰Zonnehuis养老院花园——居住单元富水庭院花园
Zonnehuis养老院位于荷兰阿姆斯特尔芬,景观设计通过高品质的绿色空间提升养老院中老年人的居住体验。花园的公共地面打造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绿色步行区,它主要包含护理中心广场花园和居住单元庭院花园两个部分,本文选取了居住单元富水庭院花园进行分析研究。(如图1,2)
居住单元庭院花园是由回字形居住单元围合的庭院空间,景观造景以植物为主,植物配置种类丰富,采用较多低矮颜色鲜艳的草花地被植物,较少使用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庭院内能得到充足的光线,整个场地较为开阔,即使被高大建筑环绕围合也不显得局促。游步道在草花地被间曲折回绕,在有限的场地内为老年人提供了漫步活动的空间,可游可赏的宅间绿地更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散步交流。
(1)丰富的植物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个感官的感知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刺激性强的事物更受他们的偏爱。鲜艳的植物颜色比较能够引起他们关注,同时,鲜艳盛开的植物象征着生命與活力,在精神上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鼓励。采用适宜的背景植物,突出花园内花、叶、果的颜色、形状,丰富老年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通过调节花园内的温度、湿度和辐射,营造适宜的光、风环境以及丰富的色彩环境,同时在休憩场地内设置景观小品以丰富视觉和听觉体验,为老年人创造健康、清新的户外环境。(如图3、4)
(2)交通流线简洁明确
针对老年人的步行空间,应更注重其通往各个场所的可达性,简洁明确的交通流线更适合老年、身体灵活性、体能、反应能力以及空间识别能力减弱的状况。道路的铺装选择了平整防滑、富有弹性的材料,方便老年人选择轮椅出行;为了更加便于各个道路或区域的区分,地面铺设了不同触感的材质。同时,增加了游览步道的宽度,适应于结伴而行的老年人群,或是有护理人员陪同出行的情况。
2 万科随园嘉树
随园嘉树位于杭州良渚,被定位为中国高端养老的里程碑式的设计项目,它还是国内第一个集中式的养老公寓。
(1)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
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较为丰富,通过合理划分场地,规划路径,以满足老年的活动需求,提高各个场地的可达性。该社区场地内配置了十分健全的配套设施,包括健身房、棋牌室、景观餐厅、阳光阅览室、多功能厅、咖啡厅和老年大学“随园书院”,满足老年人多样的活动需求。
(2)均衡的空间布局,合理的环境营造
随园场地呈西高东低的地势,规划中将其处理为几个台地,并利用高差设置配套公建和地下车库。设计引入"十字庭院"的概念,形成了东西和南北两条纵深轴线。各个景观空间有序展开,并很好的融合了室内外空间,同时院落式的空间设计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各个公寓单元通过风雨连廊连接,不仅使老年人在恶劣天气下仍可无阻碍地前往中央活动会所,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漫步走廊。
六、结论
根据现场调研发现,老年人更注重户外空间的安全性、实用性、便捷性。山地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因结合场地问题、遵循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行为特征进行改造。更因注重实际问题,例如在典型的山地社区中,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使老年人更方便快捷的到达各个场地;激活由于建筑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建筑密度过大加之潮湿的空气而产生的难以被利用消极空间;消除安全隐患等。
参考文献:
[1]周钰泓,邓婷婷等.老旧居住区环境适老化改造研究[C].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nagement,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Science,2019.
[2]温馨.基于老年人行为活动的老年社区园林设计——以山东五莲康福家园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20.
[3]林文洁,于喆,杨绪波.居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夏季户外活动实态调查[J].建筑学报,2011.
[4]何梦雨.山地城市社区室外活动空间适老化更新研究[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5](加)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6]朱家瑾;陈晓涛.步行者的交通——兼谈重庆市住区道路交通环境[J].重庆建筑.2004.
[7]吴涛.基于运动生理学的山地居住区[D].武汉理工大学,2014.
[8]陈宇钢,刘伟,王猛,芦建国,岳远征.基于老年人视角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析[J].中国园林,2019,35(8):115-118.
[9]陈宇钢,刘伟,王猛,芦建国,岳远征.基于老年人视角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析[J].中国园林,2019,35(8):115-118.
注释:
①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巴南区。
②据2021年《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重庆九区老龄人口占比分别为:渝中区19.76%、大渡口区19.58%、沙坪坝区16.78%、南岸区18.07%、江北区19.05%、渝北区16.40%、九龙坡区18.08%、北碚区21.23%、巴南区21.83%。
作者简介:徐沧澜(1994.12.6)女,重庆万州人,学生,硕士,主要从事城市更新研究。